■新时代看新发展⑤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党的十九大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新任务。为解决广东省属企业多年来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散、小、弱”和竞争力不强问题,去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国资委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
仅去年下半年,广东省属国企重组就有两单落地:2017年10月,省属高速公路板块企业实现“三合一”;2017年12月,省建工集团与省水电集团合并为新建工集团,广东推进省属国企战略性重组力度前所未有。
重组改革
必须围绕其使命责任、功能定位来考虑
省属企业是我省国有经济的骨干力量,是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然而,我省国有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效产能过剩、财务杠杆率高、布局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集中表现为省属企业“小、散、弱”,亟待新一轮国企重组优化资本布局。
“国有企业姓‘党’,因此省属国企的重组改革必须围绕其使命责任、功能定位来考虑,而不是片面追求规模效应。”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成认为。
蓝图绘就,加速施工。半年来,广东省属国企重组就有两单落地,显示出广东推进以重组为抓手的国企改革的巨大决心。
2017年10月,省属高速公路板块企业,以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为主体,整合广东联合电子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重组整合后,省交通集团运营的高速公路里程超过5500公里,管理的总资产超过5000亿元,资产规模和运营的高速公路里程在全国省属交通企业排名第一。
2017年12月,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和广东省水电集团有限公司合并,建工集团作为合并后的新主体。
重组后的两个集团,功能定位明确、主业布局集中、业务协同性强,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重组助推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谈及重组后的省交通集团,省交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邓小华表示,作为广东高速公路建设的主力军,通过盘活内部资源,推动重组落地,省交通集团要扛起粤港澳大湾区时代交通基础设施龙头企业的重任。目前,省交通集团正加快建设虎门二桥、深中通道等珠江口大通道,另一条“湾区通道”莲花山通道也预计在2020年开工建设。
按照重组方案,围绕“大建筑业”的产业特点,新建工集团将根据城乡建设全方位、全流程、一站式的服务需求,打造集“建筑设计、技术研发、投资开发、施工建造、运营维护”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努力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型城市建设综合服务运营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和重大建设项目的承担者和主力军。力争通过5年时间,成为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均超过千亿元的建筑专业化产业集团。
广东省社科院国资监管中心主任梁军认为,省属国企重组牢牢抓住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广东以国企战略性重组为抓手,推动省属国企积极参与承担国家、省和地方重大基础性、资源性、公益性、平台性和先导性项目,在我省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航、能源、水利、信息、城建、环保和科技等关键领域增强国企的控制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广东实践
省属国资系统重组在今年底基本完成
为加快推进战略性重组,广东省国资委专门研究制定了《省属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整体方案》。“总的考虑,就是要进一步明确省属企业整体功能定位,即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着力在重大民生工程、重点项目、重要平台和关键行业上优化配置国有资源,切实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好综合性、区域性、系统性、带动性功能和作用。”李成说,通过突出分类发展,将目前的准公共性、竞争性省属企业,进一步细分为准公共类、竞争类、金控类三大类别。准公共类企业要打造成为全省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的主力军,竞争类企业要打造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引领者,金控类企业成为影响力较强的资本运营商、产融服务提供商。
按照省国资委的部署,2018年底基本完成省属国资系统的重组,70%以上省属国有资本集中到基础性、公共性、平台性、引领性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85%以上国有资本集中在资产超千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南方日报记者 袁佩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