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安徽 » 正文

全球报道:精准脱贫的安徽攻坚!聚焦聚力,攻克深度贫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06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  全面推广“四带一自”模式,产业扶贫贫困村全覆盖  1月3日,江淮大地飘起大雪。萧县青龙镇胡庄村贫困户崔海港冒着风雪查看黄花菜的长势。“俺种植黄花菜,去年有8000元的收入,让家里过上好日子。”崔海

全面推广“四带一自”模式,产业扶贫贫困村全覆盖

1月3日,江淮大地飘起大雪。萧县青龙镇胡庄村贫困户崔海港冒着风雪查看黄花菜的长势。 “俺种植黄花菜,去年有8000元的收入,让家里过上好日子。”崔海港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逢人就夸扶贫政策好。

黄花菜这种村民不熟悉的经济作物,如今成为胡庄村脱贫致富的一个主产业。目前,青龙镇种植黄花菜面积已达到400亩,今年将达到600亩。 “靠种黄花菜已带动贫困户230余户增收,对全村整体出列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村第一书记王德孝说。

省扶贫办负责人介绍,去年我省以实现全覆盖为目标,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建立完善以特色种养业扶贫、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为主的产业扶贫体系。

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发展到户产业扶贫项目264.3万个,惠及161.1万贫困户,户均项目1.6个,到户产业项目覆盖率由上年的18.5%提高到89.17%;发展到村产业扶贫项目1.6万个,村均项目5.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

“进了扶贫车间立马可以挣钱,在家门口就业,田地的活也不耽误干。去年每月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 ”阜南县王堰镇张楼村贫困户张明喜说。

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紧密相连。截至去年10月底,全省共建设就业扶贫驿站779个,认定就业扶贫基地2363个,开发居家就业岗位17.95万个,辅助性就业岗位3.39万个,共开展技能脱贫培训5.3万人,帮扶11.61万贫困劳动者实现就业。此外,安置1.15万贫困人口承担生态护林员公益岗位。

扶贫贷款为产业扶贫提供“源头活水”。我省采取创新放贷模式、完善风险补偿、优化贴息流程、强化问题整改等举措,打好扶贫小额信贷翻身仗,让扶贫小额信贷“贷起来、用起来、连起来、还回来”。去年前10个月,全省累计向39.35万贫困户发放贷款155.69亿元,当年累计贷款量居全国第一位。

强化要素支撑,聚焦聚力攻克深度贫困

“8头黄牛最近出栏了,今年有4万元收入呢。”太和县赵集乡草寺村贫困户谭万荣高兴地说。他年幼时患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前几年不知道自己能干啥,在扶贫干部指导下开始养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省强化要素支撑,谋实年度脱贫攻坚要点,补缺补差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短板。

精准扶贫“管道”进一步增强。去年5月,在原有驻村帮扶干部的基础上,对1923个未出列贫困村增派1名副处级以上第一书记(扶贫队长)、1名副队长和1名扶贫专干,全省30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驻村帮扶干部达到7872人,其中县处级以上1932人,率先在全国实现未出列贫困村副处级以上第一书记(扶贫队长)全覆盖。

结对帮扶实施“升级版”。省内20个经济较发达县(市、区)与20个国家级贫困县进行结对,每年专项帮扶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 2709家民营企业精准帮扶2195个村,带动29.28万贫困人口增收。

扶贫资金投入持续增多。截至去年10月底,全省已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7.8亿元,同比增加41.3亿元,增长73.1%。其中,争取中央资金32亿元,同比增加11.5亿元,增长56%。统筹安排31亿元地方政府债务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 32个试点县实际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16亿元。

脱贫攻坚实施以来,各种项目落地提速,部分贫困地区用地紧张。为此,我省强化用地指标支持,保障扶贫开发专项用地需要。对20个国家级贫困县各单列新增建设用地计划600亩、11个省级贫困县各单列200亩,合计单列新增建设用地计划达1.42万亩,占全省土地利用计划的8%;在分配下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和省级“以奖代补”资金时,向贫困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重点倾斜。

聚焦聚力攻克深度贫困。我省专门出台政策,明确将皖北地区、大别山片区和行蓄洪区等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加大对金寨县等9个深度贫困县和各地确定的深度贫困村的支持力度。

我省建立政策激励机制,鼓励各类人才投身贫困地区建功立业。在省政府支持“三重一创”、科技创新、制造强省、技工大省等政策中,明确“对国家、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区)符合条件的项目,省奖补资金补助金额上浮20%”。省扶贫办负责人表示,去年共招募518名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县从事“三支一扶”,476名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县服务,分别占全省招募总数的42.8%和39.3%。

对标“两不愁、三保障”,超额完成年度脱贫目标

临泉县陶老乡南天门村贫困户陶花金在洪河堤坝上生活大半辈子,今年她在自家的两层小楼迎接了新年。陶花金说:“以前洪河堤坝又陡又高,全是泥巴路,雨天没法下脚。现在出门就是水泥路,家家通自来水。 ”

库区、高山区、行蓄洪区……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房子,对贫困群众来说,不仅意味着家,更意味着党和政府的关怀。

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472个安置点、11132套安置住房的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工程总投资16.6亿元,其中建房投资10.8亿元;现已搬迁入住1.7万人,预计到年底可以全面完成35121人的搬迁入住任务。 “与以前相比,进度明显加快,政策执行更加规范,机制运行更加顺畅,脱贫措施更加扎实。 ”省扶贫办负责人表示。

在“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中,不愁吃、不愁穿相对容易,实现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则难度较大。为此,我省狠抓健康脱贫、教育扶贫等扶贫措施,让贫困人口彻底拔穷根,实现稳定脱贫。

“这两年女儿诊疗次数增加了,家里开支反而减少了。 ”六安市金安区张店镇新街村村民周培勤告诉记者,去年上半年她的女儿癫痫病犯了,到省城医院治疗,医疗总费用18万元,自己掏了1万元就出院了。

“救护车一响,一年猪白养”,曾经让不少贫困户黯然神伤。如今,这种现象一去不复返。去年前10个月,全省贫困人口住院85.46万人次,共发生医药费用44.57亿元,综合医保补偿39.23亿元,平均实际补偿比达到88.02%,较普通参保患者提高约25个百分点;全省慢性病补偿比达96.77%,惠及贫困慢性病患者108.21万人次。

产业扶贫“富口袋”,教育扶贫“富脑袋”。我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去年全省共核实了48.47万名贫困家庭在校生基本信息,截至当年10月底,累计发放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资金100.1万人次、11.35亿元,实现了“补齐老账、不欠新账”的既定目标。

去年底,根据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结果,我省全年96万贫困人口脱贫、1132个贫困村出列,4个申请摘帽贫困县的贫困发生率均降至2%以下,年初确定的减贫目标有望超额完成,实现再战再捷。(夏海军)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