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财评 » 正文

全球财经报道:袁岚峰 中国制造的信心来自哪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08  来源:环球网
核心提示:最近,笔者有幸参与由共青团中央举办的“中国制造日”活动,并担任前三场讨论会的主持人,与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们讨论了中国

最近,笔者有幸参与由共青团中央举办的“中国制造日”活动,并担任前三场讨论会的主持人,与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们讨论了中国制造的方方面面。一个基本的印象是,大家都对中国制造必然会不断地向上充满信心。

这种信心来自对现实的认识。中国拥有联合国定义的所有工业门类,并且在很多门类中都做到了数一数二。在核电、高压输电、高铁等领域,中国的技术水平已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不但在许多已有的产业后来居上,而且还创造出了新产业——量子通信,这是现代以来的第一次。

这种信心也来自于对历史的认识。在手工业时代,中国制造曾经领先世界。但在欧洲科学革命、大航海、工业革命等一连串爆炸式突破之后,中国被远远地甩在后面。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工业几乎是一穷二白。

在这种起点上,中国一方面通过“两弹一星”为国家安全提供了保障,一方面通过学习苏联打下工业化根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工业持续几十年爆炸式地发展。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人均GDP虽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但工业能力和思维模式都早已远远超出发展中国家的层次,在几乎所有的领域全面追赶发达国家,而且特指在这个领域最发达的国家。

实际上,每个发达国家都存在一些落后领域,例如美国的面板、德国的互联网与日本的通信,但有些中国人习惯于自动忽略,眼睛只盯着他国的先进产业。他们的默认值就是要在所有的领域做到第一,若非如此意味着自己很落后,找很多原因来检讨。没有第二个发展中国家,是像中国这样看待自己和世界。

中国制造为什么能实现赶超?可列举的原因比如大量的研发人员,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巨大的市场需求,强大的组织能力,自强不息的文化传统等等。

实际上,在这些原因之下,还有更基本的原因,例如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土地改革、解放妇女、破除神权等社会改造。没有这些更基础的因素,就轮不到其他原因发挥作用。

或许,科技界对中国制造前景的信心,难以引起一些普通人、尤其是许多文艺界人士的共鸣,他们经常反思工业、科技对社会的负面作用,喜欢谈“幸福指数”之类的软指标。但在了解现代社会运行原理的人看来,工业和科技是国家能力的基础,没有这个硬实力,任何软指标都是虚的。工业跟农业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指数增长,把默认的模式从“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变成了持续增长、不断突破。这不仅对物质财富,也对人们的精神状态造成了根本性的改变。发展中的问题,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得到解决。在“中国制造日”活动的嘉宾中,这是不言自明的共识。(作者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