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辽宁 » 正文

全球报道:辽宁!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最后一公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08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2017年,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在我省悄然落地成长——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稀土钢技术在鞍钢、本钢进行批量试生产;引进大连理工大学科研成果,辽宁森远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产品填补了我国移动式激光3D打
原标题: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最后一公里”

2017年,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在我省悄然落地成长——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稀土钢技术在鞍钢、本钢进行批量试生产;引进大连理工大学科研成果,辽宁森远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产品填补了我国移动式激光3D打印技术的空白;中科院在辽科研院所的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和特种机器人中心均在建设当中……

过去,人们常用“墙里开花墙外香”来形容辽宁科技成果转化的情况。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不畅这一痼疾,我省将2017年确定为“科技成果转化年”,实施“成果转化促进行动”,通过做好全过程服务,全力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最后一公里”,让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高校、科研院所在省内转化科技成果3035项,省内转化率达到52.1%。

“系统部署+建立体系”做好顶层设计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部署,相关部门想方设法,力图实现重大突破。

省科技厅专门成立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赴各高新区、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调研,制定方案,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提出了“政府搭台与市场运作”等6个结合的工作原则,明确了成果转化7项工作指标和10项重点任务,科技成果转化由此进入各市考核督导项目,各市全年、每季度、每月均有任务指标和工作目标。

为促进我省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落实落地,省科技厅加大了相关政策的宣传培训力度,使广大科技人员充分了解掌握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的优惠政策,极大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转化成果的积极性。同时,我省选择16家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试点,辽宁科技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和省农科院科技成果省内转化率达到75%以上。

与此同时,我省全面深化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辽宁与“两院十校”(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重点院校)的战略合作优势,共建技术转移体系。其中,省科技厅与中科院沈阳分院签订协议,共同推进中科院技术转移服务对全省地市进行全覆盖。目前,沈阳、大连等11个城市已建立了技术转移分中心,建立了一支近70人的专职技术转移队伍。截至去年11月底,中科院在辽科研院所省内转化成果364项,合同额1.95亿元,省内转化率39.39%,较2016年度增长了11%、较2015年度增长了近20%。

此外,我省还对标国内外先进水平,大力推进17家大学科技园发展。制定新的大学科技园评价方法,推动大学科技园“开放式”建园,采取校地共建、一校多园、一园多校等多元化发展方式,促进成果转化。

“线上+线下”双向推送精准对接

“墙里开花墙外香”,原因有多方面,信息不畅是其中之一。

基于这种情况,省科技厅细化服务,广泛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和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把这些成果转化供需信息进行“双向推送”。一方面,把专家成果信息细分,按产业分门别类制成成果“菜单”,方便企业“点菜”;另一方面,将企业基本情况提前向相关高校科研院所推送,便于高校科研院所“备菜”。同时,精心组织“线上+线下”精准对接活动。一年来,企业对参加成果对接活动的态度,实现了“要求企业参加——企业要求参加——企业竞争参加”的可喜转变。

按照细分产业制成的《产业科技需求情况表》和《院校科技成果汇编》,省科技厅将供需双方信息进行了充分的互换和推送。据统计,2017年省科技厅共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900余项、省内外院校成果5200余个,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辨别技术成本,为精准、有效对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7年,省科技厅在全省范围内举办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110场,开展了“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地方行”、“两院十校”系列对接、重点产业成果推介、深入重点国企对接、县域经济特色对接、“企业家院校行”等六大主题对接活动,组织省内外60余家院校、400余名科研人员、2000余家企业、40余家技术转移机构参与对接活动,现场达成合作意向600余项。

同时,省科技厅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发布科技成果、技术需求、领域专家、中介机构、对接活动、成果转化政策等信息,拓宽供需双方沟通渠道,形成了“线上+线下”长效对接机制,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对接会。

此外,省科技厅引入多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作为第三方,通过市场机制提供专利、成果定价评估、研发费用归集等全过程服务,提升了对接活动的实效。2017年,全省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预计达396.75亿元,同比增长16.42%。

“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成果转化

为促进科技成果省内转化,我省在细化全过程服务的同时,围绕八大产业科技攻关的66个重点方向,运用省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特别是直接投资基金,促进了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社会资本也加大了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的参与度,并通过政策引导使企业积极加大创新投入,加快成果转化。

瞄准省内院士、长江学者重大科技成果,去年,一批产业带动力强、技术水平高、示范效应大、应用前景好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成功在我省落地、转化和产业化,有效促进了我省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东北大学与朝阳天马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在朝阳县建立了朝阳东大矿冶研究院。研究院拥有研发人员100余人。依托东大矿物加工工程学科优势,以技术装备一体化为核心,研究院将面向行业客户提供矿产资源高效利用解决方案、工程建设及相关技术咨询与服务等。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高压辊干法制粉系统和复杂难选铁矿石悬浮磁化焙烧中试系统已投入使用。

东北大学王国栋院士及团队与辽阳市政府及相关企业经对接洽谈后,辽阳市政府、东北大学、辽宁华信钢铁集团共同签约成立东北大学钢铁技术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辽宁钢铁共性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预计投资4.9亿元,将建设填补国内空白的直接还原冶炼短流程一体化中试生产线,可形成年产近10万吨直接还原铁以及高端轴承钢等优特钢生产能力。

中科院金属所张海峰研发团队与企业合作成立的辽宁金研液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已落户沈阳高新区。公司利用中科院金属所核心技术,进行非晶合金压铸成型项目的开发和产业化,一年来完成合同额6000余万元。由于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其开发的非晶复合材料产品已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