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1月8日,在东丽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这七个词不仅仅是民生保障的目标,也是对人民的承诺。近几年,东丽区一直在推进城市化工作,不仅村民们在住房上“得广厦千万间”,更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同样得到稳稳的保障。
东丽区民生住房保障
“还迁工作是最大的民心工程。”东丽区区长孔德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是说。
2017年年初,东丽区确定的军粮城示范镇二期北区、新立示范镇和智慧城、增兴窑、赵沽里、南北程林南区等6个项目268万平方米基本竣工,2000余户约7500人于2017年完成还迁。军粮城示范镇二期北区、智慧城五六八组团也具备还迁条件,将有32000人于2018年春节后完成还迁。
军粮城春竹轩是由9个村队组成的混合还迁小区,农民从低洼、潮湿、卫生环境差的平房搬迁到宽敞明亮的楼房,这在居民倪文海眼中是一件幸福感爆棚的事。然而他的幸福感还远远不是因为硬件环境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一系列软性的保障措施。
倪文海告诉记者:“农民不仅换了大房子,关键是我们还实现了全民参保。特别对于老人来说,以前哪想过我们农村的老人还可以享受养老金?这下都实现了。不仅60岁以上老人可以拥有全市统一的养老保障,按照不同的年龄,区里还有相应的补贴哩!”
东丽区打造优美的居住环境
“旱厕”一直都是改善农村环境难啃的硬骨头,而城市化让农民住进小区,不仅不再使用公共旱厕,还可以用上自来水。东丽区人大代表许会芳多年来也一直关注着东丽区城市化的发展,他告诉记者:“城市化给村民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物质生活,还有生活习惯的变化。以前我们也想过在村里重新修建厕所,但是选址一直达不成共识,谁也不愿意厕所在自家房子旁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厕所革命’,而最难的旱厕改造也随着城市化迎刃而解。不仅如此,住进小区之后大家也形成了垃圾分类统一处理的习惯,居民素质提升了,社会文明进步了。”
东丽区区长孔德昌表示,2018年东丽区还将继续加快农村城市化综合改革,以经济合作社、股份制公司等模式,完成剩余44个村的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对村级集体经济进行分类指导,支持各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稳妥推进撤村建居,加快31个村的撤村工作。同时,稳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用地资源,发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载体,发展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农业,推进农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东丽区打造新型都市农业
城市化不是盖几座房那么简单,而是产城融合的协同发展和互相促进。在东丽区的东丽湖街,这里以产业带动发展,又以民生保障作为发展基石,将城市化转变成发展的新动力,新的规划、新的产业、新的居民,将东丽湖街变成了科创金融小镇的新载体。
东丽湖街道办事处主任李晓霞说:“东丽湖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不仅吸引了很多市区居民的入住,还吸引了很多来自北京的居民。随着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中科院等大院大所以及海尔、华为等企业落户,这里聚集了更多新居民。为了满足需求,东丽湖在完成刚性生活配套服务的同时,也在不断引入高端教育、医疗等个性化服务。”
2018年,东丽区全区将建成投入使用10所学校,竣工8所,启动建设7所,并完成16所义务学校第三次现代化标准建设,加快推进北部地区高中校建设,推进建设“国家教育质量检测结果应用实验区”,完成2个集团化办学试点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东丽区提升教育配套
用心、用情、用力、用智做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民生工作,这是写在2018年东丽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温度的一笔,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是否用心、用情?如何用力、用智?人民群众是否满意将是最有价值的答案。(记者 李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