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贵州 » 正文

全球报道:食在贵阳 食之安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10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黔中腹地贵阳被誉为“避暑天堂”,这里除了有优美环境和宜人气候,还有令人垂涎的美食。丝娃娃、肠旺面、辣子鸡……这些地道小吃和特色美食,不仅让远在他乡的黔中游子时常挂念,还吸引无数外地食客“寻味”贵阳。2

黔中腹地贵阳被誉为“避暑天堂”,这里除了有优美环境和宜人气候,还有令人垂涎的美食。丝娃娃、肠旺面、辣子鸡……这些地道小吃和特色美食,不仅让远在他乡的黔中游子时常挂念,还吸引无数外地食客“寻味”贵阳。

2016年以来,贵阳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不断抓好食品安全这项民生工程,确保食品品质,让百姓吃得更安心。正处于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关键阶段的贵阳,对食品安全共建共享和创新监管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2018年是创建工作的关键一年,全市食品监管系统将协同配合,积极对照新创建标准,并在创建过程中突出重点、挖掘亮点,苦干实干加油干,形成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

提高标准 突出重点抓创建

新修订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共7方面48条,其中,“近三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当地群众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达70%”“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年4份/千人”“依法应查办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查办率达到100%”“出台并实施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要求的相关文件”等,是创建评判中的“一票否决”项。

新标准还将加强智慧监管,运用大数据提升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等19项纳入关键项,将加大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力度等22项纳入基本项,将推动建立食品安全保险责任制度等9项纳入鼓励项。

新标准要求严格,根据相关指标得出的最终评分,将直接决定创建是否成功。贵阳市摸清家底、吃透指标、理清思路,一步一步扎实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

“通过调查,民众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创建支持率非常高,现在工作的重点是让更多市民知晓创建工作,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在全市形成食品安全共建共享的新局面。”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说。

干字当头 创新机制强监管

在顶层设计上,贵阳市严抓落实,实行食品安全党政同责机制,将各级政府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纳入年终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在基层监管上,市食药监局创新监管机制,探索破解小作坊监管难的问题,在清镇市开展小作坊监管试点工作,统一小作坊生产技术标准,制定安全监管制度,依托电商平台拓展小作坊市场空间。同时,建立食品安全投保机制,解决小作坊业主后顾之忧;建立校政合作机制,推动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能力提升;用活微企扶持资金,解决小作坊发展的资金短板。目前,清镇市纳入登记管理的505家小作坊已带动2500余人就业。

我市还依托“阳光厨房”建设,让市民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安装在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生产加工场所的视频监控探头,让食品加工过程变得透明;食品原料相关内容电子档案则通过网络,上传到监控中心网络平台,消费者可现场通过终端设备查询,实现食品原料采购透明。

共建共享 全民参与保成效

为了让更多人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全市上下广泛宣传《贵州省食品安全条例》等中央、省及市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全面提升市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正逐步在贵阳形成。

今年,我市将继续开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示范乡镇创建以及“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在全市十个区(市、县)各创建10家食品安全示范店,继续实施文明餐桌行动等,进一步扩大创建工作社会参与面,提升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到年底完成省级创建验收工作,同时筹备迎接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验收工作。

下一步,我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将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结合“双安双创”工作,以创建省级及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紧紧围绕“食品安全整体状况良好、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稳步提高、公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三大目标,使全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上升到新的高度,使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全面完成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目标。(吴伟剑)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