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取代地方标准
重庆火锅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渝北区北环,市民在一火锅店内大快朵颐。(本报资料照片)记者 崔力 摄
日前,重庆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传出消息:今年5月1日起,已执行7年的重庆毛肚、鸭肠地方标准将被废止,取而代之的是国家卫计委发布的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长期以来,毛肚、鸭肠都是重庆人吃火锅的“最爱”,销量巨大。一旦执行国家相关标准,会给重庆火锅带来什么样的影响?1月11日,业内人士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将有利于提高重庆火锅菜品品质,重庆火锅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重庆人每年吃掉数千万斤毛肚
重庆人究竟有多爱吃毛肚和鸭肠?重庆市火锅协会2015年发布的重庆首份火锅行业红皮书,以实际的调查数据给出了答案——在重庆火锅荤菜菜品中,销量排在前两位的就是毛肚和鸭肠,占比分别高达88.7%和58.5%。
据相关调查可得出一个粗略的数据——目前,重庆范围内有近3万家火锅店,平均每天会卖掉约90万份、27万斤以上毛肚以及约60万份、18万斤以上鸭肠。一年下来,重庆人吃掉的毛肚就高达9800万斤以上,吃掉的鸭肠就有6500万斤以上。
毛肚、鸭肠来自哪里
数量如此巨大的毛肚和鸭肠,来自哪里?
据重庆一举堂明合老火锅创始人杨明洪透露,由于本地的毛肚、鸭肠远远满足不了重庆人的需求,重庆火锅店的毛肚、鸭肠,既有采购自重庆本地屠宰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也有采购自昆明、贵阳、武汉和广州等国内其他很多城市的。甚至,少数火锅店还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进口毛肚。
重庆火锅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业内人士透露,多年前,不时有一些黑心摊贩或从业者用非法添加剂加工毛肚、鸭肠,让食客感到很受伤,也影响了重庆火锅的整体形象。针对这种现象,2011年10月,重庆出台了毛肚、鸭肠两种菜品地方标准,受到了广大食客的热烈欢迎。
“由于‘黑心毛肚、鸭肠’已极少,今年5月1日国家相关标准取代地方标准后,重庆火锅行业受到的冲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曾伟认为。
不但如此,重庆火锅业还将因此受益。执行国家相关标准,一是有利于重庆的监管部门、火锅企业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对毛肚、鸭肠进行严格的质量管控,提高重庆火锅品质;二是国家针对毛肚、鸭肠出台相关的标准,表明国家对重庆火锅越来越重视、外地人越来越喜欢重庆火锅。这将给重庆火锅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助于重庆火锅加快在国内甚至海外的扩张步伐。
本报记者 黄光红
烫火锅的毛肚鸭肠有国家标准了
地方标准5月1日起废止
1月10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获悉,从5月1日起,已执行7年的重庆毛肚、鸭肠地方标准将被废止,统一参照其它相关国家标准执行。
据了解,两个地方标准分别是《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重庆火锅毛肚》及《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重庆火锅鸭(鹅)肠》,于2011年10月开始执行。
按照上述两个地方标准的规定,鲜毛肚的ph值(酸碱度)不得高于9;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不大于15mg/100g;1克毛肚大肠菌群应不超过100MPN,不含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包装必须标明净含量,不能笼统标注总含量。另外,对鸭肠的标准则包括了色泽应该是本品应该有的色泽;组织致密有弹性,无碎腐;气味无异味以及没有肉眼可见的杂质等。
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不断完善,市卫生计生委组织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审评委员会,对我市现行有效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进行了审查和清理,鉴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已涵盖这2项标准中涉及产品的食品安全要求,决定自2018年5月1日起废止这2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国家用统一的标准来代替了原来的地方标准,证明重庆火锅已经走向全国。”该负责人称,标准的统一也有利于重庆火锅向全国推广。
按照国家卫计委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鲜(冻)畜、禽产品》(GB2707-2016)等12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毛肚、鸭肠这类食品的感官要求包括三部分,分别为色泽、气味、状态。检验方法为:取适量试样置于洁净的白色盘(瓷盘或同类容器)中、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和状态,闻其气味。同时,国家版标准修改了理化指标,将原标准中的铅、无机砷、镉、总汞的理化指标去掉,只保留了挥发性盐基氮的指标为≤15(mg/100g)。
毛肚鸭肠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对比
毛肚
地方标准 国家标准
pH值(酸碱度) 不高于9 色泽 具有产品应有的色泽
新鲜度 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不大于15mg/100g 气味 具有产品应有的气味、无异味
微生物 1克毛肚大肠菌群应不超过100MPN,不含沙门氏菌等致病菌 状态 具有产品应有的状态,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的异物。将原标准中的铅、无机砷、镉、总汞的理化指标去掉,只保留了挥发性盐基蛋氮的指标为≤15(mg/100g)
包装 必须标明净含量,不能笼统标注总含量
鸭肠
地方标准 国家标准
色泽 应该是本品应该有的色泽,组织致密有弹性,无碎腐 色泽 具有产品应有的色泽
气味 无异味以及没有肉眼可见的杂质 气味 具有产品应有的气味、无异味
状态 具有产品应有的状态,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的异物。将原标准中的铅、无机砷、镉、总汞的理化指标去掉,只保留了挥发性盐基蛋氮的指标为≤15(mg/100g)
资料来源: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记者 李珩)
成都网红火锅借力重庆地名注册“小龙坎”商标引热议
1月3日,一则消息在吃货圈引起关注:成都仁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小龙坎”商标已被注册,成都上百家仿冒的小龙坎火锅店需要立即“变脸”,否则将会被追究法律责任。消息一出,成都食客是看热闹,不少重庆网友却不乐意了。有人调侃说,众所周知,“小龙坎”是重庆地名,却在其它城市因火锅品牌问题“扯聊斋”,“小龙坎”真的开心吗?
成都火锅用上重庆地名
据了解,成都“小龙坎”火锅于2014年在成都水碾河路开业,经过3年多时间发展,已是成都知名火锅店,其官网宣称,热门时段很多慕名而来的客人甚至要排队等候3小时左右才能入席。
近期,“小龙坎”官方发布声明称,2016年以来,一些打着“XX小龙坎”火锅的仿冒者在成都甚至全国范围大量出现,严重影响了该品牌的权益。据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小龙坎火锅现在全国共有500多家仿冒店,仅在成都就有400多家。
1月4日,小龙坎火锅所属公司负责人向媒体证实,“小龙坎”商标已经注册成功,并在第一时间向大众点评网发出通知,要求假冒的小龙坎店立即下线。
商标注册合法
老火锅是重庆名片之一,以重庆地名命名的火锅是否和重庆有关系呢?
记者随后向重庆火锅协会进行了求证,据该协会负责人介绍说,重庆火锅协会并没有名为“小龙坎”的会员单位,其也并非重庆火锅的知名品牌。
“重庆火锅经常‘被代表’,以重庆火锅的相关元素和重庆地名在外地开火锅店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直接冒用重庆知名火锅品牌的情况也不少。”该负责人说,这样的情况很多都是在打“擦边球”,暗示、明示地希望用重庆火锅“借力”发展,虽然并不违法、违规,但实际上对于重庆火锅的对外推广是有较大影响的。
那么,小龙坎作为重庆地名,能否被成都企业注册为火锅商标呢?
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商标法的相关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能作为商标,“小龙坎”不属于该范围内,所以相关企业注册是合理、合法的。
随后,重庆日报记者通过成都小龙坎火锅官方热线进行询问,对方表示稍后回电,随后记者多次致电均无法接通。
成都模式推广经验值得借鉴
为什么成都的“渝派火锅”能有很好的口碑,甚至连锁、加盟店遍及全国呢?
“成都餐饮的经营理念值得借鉴。”解放碑刘山老火锅负责人刘永福说,自己曾专程到成都对多家知名的火锅店面进行过考察、试吃。考察后他认为,在火锅本身的味道、菜品上,重庆火锅甚至更好,但如要要说给顾客提供的用餐体验,重庆火锅则不免有些简单粗暴。
例如成都的火锅店会设置多种调料,可免费取用各式各样的小吃,等餐时能烤火,还提供上网等休闲服务。同时,其店面更加精致、考究,并刻意结合文化元素,更有味道,也更有卖点。
重庆大虎火锅负责人表示,重庆火锅并不是无法提供精致的服务,但本地食客更执着于味道的饮食习惯,形成了重庆火锅独有的特色。
不过他也承认,成都很多生意火爆的火锅店,往往是从开店起就采取了公司化运作,而重庆老火锅则以“作坊式”发展为主。“正规化、公司化,才能将品牌做大做强。”他说。
本报记者 彭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