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重庆 » 正文

全球报道:酉阳打好民俗生态牌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13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陈文森:  打好民俗生态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酉阳县城。(酉阳县委宣传部供图)花田风光。通讯员谢冈均摄  酉阳地处武陵山腹地,年游客接待量人次突破千万大关,旅游综合收入达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陈文森:

打好民俗生态牌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酉阳县城。(酉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花田风光。通讯员 谢冈均 摄

酉阳地处武陵山腹地,年游客接待量人次突破千万大关,旅游综合收入达50亿元;物产资源丰富,300多种特色农特产品畅销全国,带动11万多贫困群众脱贫。

酉阳素有“渝东南门户、湘黔咽喉”之称。走进新时代的酉阳,如何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怎样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酉阳落地生根?近日,重庆日报记者专访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陈文森。

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战略

重庆日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酉阳有哪些做法?

陈文森:十九大精神是指引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定盘星”“主心骨”,我们按照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第一时间安排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组建了县委宣讲团,组建了278支村社基层宣讲支队,迅速地、成体系地把学习宣讲活动全面铺开。我们尤其注重发挥领导干部表率示范,全体市管领导带头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带头到基层支部上党课,真正做到学深悟透、入脑入心、家喻户晓。

重庆日报:学习是为了贯彻落实。具体到酉阳,我们打算怎么干?

陈文森:从酉阳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虽然深处武陵山腹地,但有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同时,生态非常好,森林覆盖率达57.5%。旅游业已初见成效。在这些基础上,我们贯彻十九大精神,就是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战略,以脱贫攻坚工作为统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同步推进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镇融合发展。

以乡村旅游、特色效益农业、农村电商推动乡村经济振兴

重庆日报:近年来,酉阳的吊脚楼、石板路、乌江水,还有古往今来的故事,让不少过客,成了酉阳的常住民。是什么样的规划,这些过客留在了酉阳,而且对酉阳的未来充满信心?

陈文森:是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目前,我们许多优质旅游资源,比如龚滩古镇、阿蓬江国家级湿地公园,都没有大交通支撑,基础设施欠账很大。要发展全域旅游,“快进慢游”的大交通体系支撑还不够。所以我们正在按照市委五届三次全会要求,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战略行动计划。比如,渝湘高铁、酉阳至彭水高速明年将开工建设。渝湘高铁一旦建成,主城到酉阳的时间,将从4小时缩短到1个半小时,必将拉动酉阳旅游快速增长。同时,我们还将大修旅游路、农村四好路,把县域内交通路网织得更密。

重庆日报:《辉煌中国》纪录片第五集《共享小康》中将酉阳花田梯田的美丽和人们的美好生活呈现在了世人眼前。花田梯田所在的何家岩村实现了乡村经济的振兴。那么,要如何才能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振兴呢?

陈文森:确实。花田梯田所在的何家岩村,之前是一个贫困村,现在已经成为知名景区,每年涌入游客3万多人,花田贡米也卖到31元一斤,村民们要么吃上了旅游饭,要么种上了有机米,不仅脱了贫,还富起来了。

所以我们说乡村要振兴,首要任务是经济振兴、产业振兴。在酉阳,乡村旅游、特色效益农业、农村电商就是振兴乡村经济的三大抓手。乡村旅游上,我们把278个村居纳入大桃源旅游景区统一规划。效益农业上:我们突出绿色、生态、有机方向,大力发展中药材、山羊、青花椒、油茶、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农村电商上,构建起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培育网店1200多家,让农产品触网,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交易。

重庆日报:不过乡村振兴,除了产业,还有关键要素,人。酉阳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

陈文森:就酉阳而言,人才问题是最大瓶颈。因此,我们正着力破解这个难题。一是大力培养村支部书记、村主任,鼓励和支持他们组建专业合作社或公司,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增收致富;通过广泛宣传动员,把酉阳在外务工的能人吸引回来,组建专业合作社或公司,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大力招商引资,推动资本下乡,把酉阳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抓实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把贫困群众联结到产业链条上去,让农村产业兴旺起来,让农村群众有岗位、有事做、有收入。三是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村更便捷、更美丽,为促进人才和资本下乡搭建坚实的基础平台。

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紧密结合

重庆日报:其实,不管是发展产业也好、改善交通也好、人才回引也好,都是为了带领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现在酉阳还有两个深度贫困乡、30个深度贫困村,酉阳要如何啃下这些硬骨头?

陈文森: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内因起决定作用,我们尤其注重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紧密结合起来,把全县优秀的干部都汇聚到扶贫战场,在部门选派130名特别优秀的副职或中层党员干部到130个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6097名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开展脱贫攻坚。这些扶贫“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认真宣传党的政策,尤其是党的扶贫政策,做到家喻户晓。

二是聚焦区域贫困,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找准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经济;聚焦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壮大集体经济。

三是聚焦贫困户,在精准落实到户政策的同时,帮助贫困群众找就业岗位、谋致富门路,引导他们勤劳致富、勤俭持家,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紧扣2019年脱贫摘帽的目标,重点聚焦深度贫困,坚决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

花田梯田成景区 千年古村换新颜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何家岩村,山高水长、土质富硒、光照充足,产出来的大米滑而不腻、质白如玉……从唐宋起,历代朝廷都把花田大米定为“贡米”,专为皇室享用。

然而,花田贡米传承了600年,却险些断了根脉。

“种地卖不出钱,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的田好多闲置了……村里留不住后生。”对于何家岩村的未来,村民何绍华曾经忧心忡忡,“只要活着就要种下去,哪怕图个温饱我也认……”

2015年5月8日,重庆市级投资2000万的土地整治项目——“旱改水”试点工程,在村里落地了。谁敢想,一项工程,不出三年,会点石成金,让这个千年古村焕发了生机。

“如今,何家岩村旱改水新增梯田707亩、整治撂荒梯田195亩,修建灌溉渠2010米,完成管道安装20361米,新建山坪塘一个,修建生产路2624米,硬化田间道路5916米,新建泥结石田间道3840米……

土地整治工程建起了山塘坝、引来了山泉水、修起了灌溉渠,一下子增加了水田2000亩、整治了水田3000亩,花田贡米核心基地扩大到了5000亩。

现在何家岩年产有机水稻1250吨,总产值达2580万元,贡米市场供不应求。

更让何绍华和村民们欢欣鼓舞的是,他们世世代代劳作生息的家园,会成为世人眼中的“天堂”。

站在山间俯瞰,花田梯田像极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水墨丹青图,那蜿蜒曲折的层层田坎,呈现出摇曳生姿的线条,似碧波荡漾,又似气韵流布,在不同的季节光影下,变幻不同的景致。

“农民才是这幅艺术品的设计师和规划师。”全程参与项目、曾任花田乡党委书记、现任酉阳县农村土地整治开发中心主任的冉拥军,由衷地感慨。

当初土地整治项目规划时,特别充分尊重自然规律,他们请当地的农民作规划设计指导,梯田如何利用率最高、如何放水最方便、如何依山就势最便捷……“农民们最懂,我们就让农民们说了算。”

规划设计初稿完成后,反复修改了不下几十回,半年后才真正施工,而且边施工边修改,农民诉求不怠慢,景观细节不马虎,精益求精,唯善唯美。

这两年,每年都把数以万计的摄影发烧友和观光客们,从天南海北甚至海外,吸引到了这个穷乡僻壤。

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返乡,何绍华的二儿子也回来了;政府出资将千年古寨的屋顶统一风格修缮,土家风情的农家乐火起来,欢快的“摆手舞”跳起来,梯田观景台的建设紧锣密鼓,乡间道路加紧拓宽……

“何家岩村就是一幅画,我们是画中人,也是作画人。”何家岩村未来3年的目标,在花田乡党委书记冉庭彪的心中已是成竹在胸,“梯田是核心是灵魂,我们要围绕着贡米作文章,借助两股泉水、依托三个古寨楼,做好四大产业。这四大产业就是,一万亩梯田,10万只鸭子,100万斤贡米,100户农家乐……”

本报记者 陈维灯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