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2日,对深圳市纪委原第二纪检监察室副主任左雄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年前,经深圳市纪委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国资委党委提名,市国资委任命,他被外派到深圳市水务集团担任纪委书记、监事会主席。
2016年,深圳启动市属国企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左雄和另外5位同志成为最早一批深圳国企纪委书记兼监事会主席。
改革以来,深圳国资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力度逐渐加大,监督体系日益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国资委纪委立案26宗,接近2016年立案数的4倍,移送司法机关5人。
瞄准症结 企业纪委监督同级党委
深圳市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25家,从业人员18.3万人。至2017年11月底,市属国企总资产2.64万亿元,净资产9782亿元,利润总额649.6亿元,在全国37个省级监管企业系统中,总资产排名第五位,净资产排名第四位,利润总额排名第三位,总资产利润率排名第一位。
“要加强国资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力度,构建忠诚、干净、担当的国企干部队伍。”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强调,推行纪委书记兼监事会主席模式,就是坚持党的建设与国企改革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将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统一起来,实现党内监督和法人治理监督有机融合,具有重大意义。
“以往企业的纪委书记,从参加工作直到退休都在企业,别说一把手,就连同事和下级可能都不好意思得罪。”深圳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张子兴表示,这次改革是深圳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中的一次有益探索,纪委书记兼监事会主席,不仅有效破解了国企同级监督难问题,也为深圳下一步国企改革提供了安全保障。
“腐败是危害国资安全的最大毒瘤。”深圳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彭海斌表示,国资系统掌握了大量的资源、资金和资产,如果监督不到位,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从深圳近年来查获的案件来看,国企主要领导人员的腐败问题,极少是由同级纪检监察部门检查揭露出来的。企业纪委如何监督同级党委,已成为国企纪检监察体制的症结。
上级提名 让监督执纪更具独立性
“不能履职的纪委书记,作用还不如花瓶。”深圳市纪委认为,要让企业纪委发挥作用,破解同级监督难,就必须通过制度,让纪委书记在监督执纪中更有独立性。
2016年下半年以来,深圳市纪委启动市属国企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在市国资委直管企业推行纪委书记兼监事会主席模式。
根据改革办法,市直管企业纪委书记人选,由深圳市纪委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国资委党委提名、考察。其任免由市国资委党委按照相关程序办理。企业纪委书记兼监事会主席依据《党章》和《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资监管规定履行监事监督职责。
试点以来,深圳市纪委会同相关部门已先后选派20名纪委书记到市属国企任职,并由市国资委依据公司章程,委派或推荐其进入监事会。
改革后,直管企业纪委书记由过去的内部产生,变为了上级选派。纪委书记对上级纪委和本级党委负责,其提名考察、薪酬福利等事项,则由市国资委统一管理,从而让纪检干部与企业在组织任免和经济上完全脱钩。
深圳市纪委派驻第七纪检组组长、市国资委纪委书记罗晓波认为,如果说以前是纪委书记怕得罪企业老总,现在纪委书记监督企业老总应该是理直气壮了。
新模式下,既授予纪委书记“尚方宝剑”,确保其履职独立性和权威性,又通过建立健全分工协作、监督约束等工作机制,给纪委书记带上“紧箍咒”。2017年,直管企业纪委累计受理各类群众信访举报222件、办结194件,立案6宗,诫勉30人,函询39人,谈话提醒1403人,对14人进行了纪律处分。守纪律、懂规矩的风气正在市属各企业中进一步形成。
双向进入 实现问责与监督统一
2017年,深圳某直管国有企业的副总因收受回扣600余万元被立案调查。此前,尽管企业监事会主席在履职中发现了商业纠纷经济损失风险,但因为缺乏强有力的调查手段,难以进一步核实线索,很难开展责任追究。
监督与问责的分离,让企业监督成为了一句空谈。过去纪委书记并不参与企业经营活动,对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察觉;监事会主席虽然监督内容涵盖方方面面,但问责力度偏弱,常常是发现了问题却没什么办法解决。
“新模式破解了监事会监督和纪检监督两张皮的难题。”深圳市能源集团纪委书记、监事会主席龙庆祥介绍,改革后,党委会议,他能以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身份参加;董事会、经营工作会议,他也可以以监事会主席身份列席。这种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现了问责和监督的融为一体。
深圳改革实践证明,国有企业纪委书记兼监事会主席深入监督企业生产经营决策过程,不仅能“找到问题”,还能“开准药方”,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提供了有力保障。
南方日报记者 甘雪明 张东方 通讯员 陶续良 邹志威 王保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