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山东 » 正文

全球报道:山东地方戏曲剧种28个 拿什么拯救"濒危剧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15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日前,文化部发布最新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结果。截至普查标准时间2015年8月31日,全国共有348个剧种,其中山东有28个。我省地方戏曲生存现状如何?发展是否平衡?三个历史悠久剧种“回归”“这次普查,

日前,文化部发布最新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结果。截至普查标准时间2015年8月31日,全国共有348个剧种,其中山东有28个。我省地方戏曲生存现状如何?发展是否平衡?

三个历史悠久剧种“回归”

“这次普查,我们向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信息平台提交有效数据2800余条,上传图片1300多张,认定新增鹧鸪戏、蛤蟆嗡、?Y腔三个剧种。”山东省艺术研究院戏剧影视研究所副主任赵峰说。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省市县文化部门及相关普查机构按照文化部统一要求,对全省地方戏曲进行实地调研。

据统计,山东28种地方戏曲中,本土剧种24种,包括吕剧、山东梆子、柳子戏、五音戏、莱芜梆子、柳腔、茂腔、大平调、四平调、两夹弦、枣梆、东路梆子(章丘梆子)、大弦子戏、蓝关戏、一勾勾(四音戏)、?Y腔、王皮戏、八仙戏、鹧鸪戏、端鼓戏、坠子戏、蛤蟆嗡、渔鼓戏(道情戏)和柳琴戏;跨省剧种4种,包括京剧、豫剧、河北梆子、评剧。

认定新增的三个剧种并非“新生儿”。“鹧鸪戏、蛤蟆嗡、?Y腔是山东发展历史悠久的剧种,因种种原因,未能写入戏曲志。我们长期关注三个剧种的发展,借助普查这一契机,将长期搜集整理的资料按要求提交平台,并通过审查。”赵峰介绍。其中,流布于冠县以及周边县区的地方戏曲蛤蟆嗡,是全国唯一重新恢复的剧种。

部分剧种面临消亡风险

据了解,我省地方戏曲生存现状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吕剧、柳子戏、山东梆子等剧种生命力旺盛,剧目创作繁荣。以吕剧为例,我省现有剧团近200个,2017年省吕剧院全新创作大型革命历史题材吕剧《大河开凌》,剧本已基本定稿。二是柳腔、四平调等剧种传承保护体系完善,但欠缺活力,演出以传统剧目为主,吸引力有限。三是蓝关戏、一勾勾、渔鼓戏等剧种艺术根基不牢,面临消亡的风险。有的剧种仅存一个民营院团,力量十分薄弱。如果不及时保护、加以传承,很可能就被人们忽略和遗忘。

省文化厅相关人员说,除了剧种自身发展因素外,外来文化的冲击、多元的文化消费方式,不断削弱戏曲的群众基础。“当前,我们对戏曲的保护与传承仅限于保护剧种本身,没有对它的生存环境,尤其是人文环境进行整体保护,使它游离于文化生态之外。”此外,部分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落后于时代发展,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戏曲仅以原来的形态和面貌保存,就会逐渐脱离社会而丧失活力,最终退出现实舞台。推动戏曲发展,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新需求,推陈出新,保持生命力。”

“三位一体”抢救濒危剧种

课题报告《山东濒危地方戏曲剧种——蛤蟆嗡研究》、纪录片《难割舍的蛤蟆嗡》和大型蛤蟆嗡戏曲《武训舍情》,是《寻百年之声,传文化之脉——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齐鲁文化传承传播工程”重点课题项目“拯救濒危剧种蛤蟆嗡”成果集》的组成部分,是普查工作人员为蛤蟆嗡申请“身份认证”的资料成果。这是省艺术研究院实施的第二个地方戏曲濒危剧种“三位一体”抢救性恢复项目。

“三位一体”,就是恢复一部濒危剧种代表性剧目、拍摄一部反映地方戏曲保护传承工作的大型文化纪录片、形成一部地方戏曲研究理论成果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离不开科研的助力。我们对地方戏曲濒危剧种的保护与传承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并加以理论化,形成学术成果,为濒危剧种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提出参考样本。”参与蛤蟆嗡抢救性恢复项目的有关人员说。

自2016年起,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作为我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执行团队之一,跟随7位戏曲项目传承人,用镜头记录他们演艺、教学和生活状态,进行口述史、实践片、教学片、综述片的摄录、剪辑、制作及资料收集、文献整理等工作。“他们分别是吕剧、山东梆子、四平调、五音戏、柳子戏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通过收徒传艺的方式,将所承技艺传授给专业演(奏)员及广大戏迷票友们。”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社长刘博介绍。(完)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