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兰:告别了2017年,投资者可能会问:2018年牛市还会延续吗?我们认为,宏观经济基本面依然完好,全球经济预计仍将有稳健表现。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全球经济表现良好,金融市场缴出靓丽的成绩单,多地股市创历史新高。放眼我们所处的亚洲,企业盈利飙升,市场交投活跃,区域股市实现八年来最大涨幅。2017年MSCI亚洲(日本除外)指数大涨39%,自2012年以来首次跑赢美国标普500指数,而且跑赢幅度高达20个百分点。
告别了2017年,投资者可能会问:2018年牛市还会延续吗?我们认为,宏观经济基本面依然完好,全球经济预计仍将有稳健表现。据瑞银预测,2018年全球经济可望增长3.9%,较2017年略有升高。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资产价格会像去年那样大幅攀升,因为货币政策、政治以及科技等诸多方面都在发生变化,投资者须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复苏根基依然牢固
2017年全球经济表现为2011年以来最佳。多个地区录得强劲增长,带动全球增长率从2016年的3.1%大幅加快至3.8%。2017年也是过去30年来二十国集团(G20)所有经济体都实现正增长的第七个年份。虽然说经济高增长常常也会埋下危机的种子,但从目前来看几乎没有迹象表明经济会陷入衰退。
以往的衰退大多是由于石油危机、货币政策过于紧缩、政府支出急剧缩减或者金融/信贷危机所引发。然而在2018年,油价很可能横盘整理,央行行事料将以谨慎稳妥为重,政府净支出占GDP的比重基本会保持不变,杠杆似乎也不太令人担忧。
因此,除非发生预料之外的外部冲击,比如美国与朝鲜爆发军事冲击,或者中东局势骤然紧张,否则全球经济将保持稳步向上态势。扎实的经济基础,再加上乐观的盈利增长前景 - 我们预期今年亚洲企业盈利可望增长11%(在2017年增长19%的基础上),2018年全球股市应能继续获得支撑。全球和亚洲股市都还没有涨至熊市即将来临的水位,亚洲股票估值仍有一定上行潜力,因为随着盈利增长范围扩大,一些前期表现落后的板块和地区有补涨空间。
然而,投资环境正在变化,投资者当未雨绸缪,迎接更具挑战的2018年。
亚洲通胀与利率周期来到拐点
全球及亚洲经济良性发展,为投资者营造了有利的投资环境。2017年亚洲经济增长不仅超越预期,而且为2018年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该地区经济持续稳健增长,未来更多利好消息可期。
盈利能力提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减通胀率)下降、银行资产负债表更为稳健以及诸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等有利的政府政策,均为投资带来支持。2018年,亚洲的投资增速有望从2017年的5%加快至8–9%,为本地区下一阶段的增长复苏带来助力,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和印度。
2018年亚洲通胀可望缓步回升。我们预计,整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在2018年将上涨0.5至1个百分点,或将引发亚洲各国央行的关注。近期,韩国央行时隔六年首次加息,成为自2014年以来首个收紧货币政策的主要亚洲国家。不过,鉴于目前经济尚无过热迹象,亚洲央行的紧缩措施应该会相当缓和。
稳健的经济增长仍支持资产价格,但亚洲投资者也应为通胀回归、货币政策紧缩以及波动性升高做好准备。鉴于加息往往会提高净息差,金融业应受益于客户交易活动增多、贷款需求升温以及信用质量改善。
颠覆性创新是喜还是忧?
股市在2017年的亮眼表现主要归功于科技行业。举例而言,科技企业在第三季度为标普500指数的盈利贡献了23%,三年来提高了5个百分点。目前科技股已成为MSCI新兴市场和MSCI中国指数中权重最大的板块,在MSCI亚洲(日本除外)指数中的权重也从2013年6月的18.7%上升至2017年6月的31.7%,而大多数其他行业的权重则下降。
亚洲的创新浪潮也将在2018年及更远的未来继续迅猛发展,推动盈利实现更可持续的增长,进而带动本地区股市估值上调。彭博对亚洲的平均创新评分从2013年的66.5上升到2016年的78.3,几乎达到前五大发达国家的水平。瑞银预计,中国的研发支出有望在2020年超过美国和欧盟。实际上,创新差距的迅速缩窄,已促使亚洲从旧经济向新经济加速转型。除了电子行业,环保技术、自动化、新材料、医药和医疗技术等行业的全球领军企业也纷纷进驻亚洲。
创新浪潮对各经济领域的新创公司和老牌企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这一趋势才刚刚开始。比如,2017年亚马逊宣布收购全食超市(Whole Foods)的当周,美国食品零售业股票即大跌11%。因此,投资者应避免重仓易受颠覆性创新冲击的公司或行业,而应重点关注大数据、自动化和机器人以及智能出行等新兴领域的科技领军企业。此外,拥抱创新的旧经济企业也有望蓬勃发展。
尽管挑战挥之不去,但投资者仍应保持投资,以防在充满活力的金融市场中错失良机。自1927年以来,牛市结束前12个月的平均涨幅达22%。如果错过这些机会,投资标普500指数的长期年化回报率将从9.6%降至7.2%。在各地区、各资产类别和各行业保持多元化配置仍是最佳投资之道,不仅能够抵御经济周期波动,也能避免潜在意外事件的冲击。
(作者系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首席投资总监及投资总监办公室主管。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责任编辑邮箱:tao.feng@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