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人口如何精细化管理?扶贫资源如何精确化配置?贫困农户如何精准化扶持?去年以来,随着 “青海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的上线启动,我省脱贫攻坚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评价被“一网打尽”。
“让政策落地,让老百姓受益,让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带着这样的使命与担当,目前,青海省精准扶贫信息化服务平台已在海东市所属的二区四县范围进行了全面推广应用,其中贫困村634个,实现了对48377户贫困户,175548人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
打开“青海省精准扶贫信息化服务平台”页面,可以看到扶贫政策、创新创业、扶贫动态、社会帮扶等内容。
关某某,因病致贫、一般贫困户、未脱贫、尖岭村……在随意调取的贫困户信息中,记者看到了罗列详尽的个人信息,仅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一栏,就列出了包括家庭收入、耕地情况等在内的几十项具体内容,还在个人信息卡片中增设了现状照片,如实反映了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
“通过这一平台,我们不仅可以详细记录各项扶贫信息,记录贫困村帮扶计划,还能通过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与各单位衔接制定特色种养殖业、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等因户施策措施,并实时记录扶贫项目进展情况。”据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是第一个应用精准扶贫平台的试点县。
“有了这个平台,相当于有了一个精准脱贫的大数据库,全村贫困户状况及扶贫攻坚进展情况一览无遗,真正实现了精准识别、精准服务和精准管理,让精准脱贫更精准。”
据民和县西沟乡凉坪村的“第一书记”肖懋介绍说,在精准扶贫信息化服务平台上,不仅可以随时查看贫困户的年均收入及收入来源、致贫原因、耕地类型及数量、主要种植农作物及养殖家禽等基础信息,而且还可以看到各行业部门及“第一书记”结合贫困村现状制定的帮扶计划,以及脱贫进程。
通过两年来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2016年海东市160个贫困村退出,4万多人贫困人口脱贫。2017年,海东市还有贫困村474个,未脱贫贫困户35838户,未脱贫贫困人口133021人。平台日访问量2000,每日新增数据500条。
扶贫有“数”,脱贫有望,技术先行全覆盖。
今年以来,省科技厅利用“互联网+”技术,按照“1+3”精准扶贫信息化服务模式,建设了具有基础数据管理、动态监测、数据统计、监督管理、在线指挥等5大功能的青海省精准扶贫工作大数据平台,为扶贫攻坚实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科学制定科技扶贫发展规划,发展特色产业推动联点帮扶村脱贫。
推广使用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手机APP软件,准确采集并实时掌握贫困户的基本信息,涵盖人口信息、户均收入和来源、致贫原因、耕地面积、主要种养殖情况及基础设施情况等,并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对象分布、致贫原因、健康状况、教育程度等情况全面分析,为科学制定扶贫措施提供支持,达到精准识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