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生满怀信心地侍弄着他的土地。记者 童梦宁文/图
1月12日,隆冬时节,赣南山区早晚气温低,寒气逼人。
48岁的蔡家生每天清晨生一盆炭火,让86岁的爷爷起床后就能取暖,然后安心地到烟叶、红薯田地翻耕、堆肥。他不时蹲下身子,用手在结了霜的地里刨出石块。双手虽冻得红肿,但蔡家生的心里一点也不觉得冷。钟兆祯等几名同村人见到蔡家生低头劳作的场景时,均肃然起敬,倍感振奋。
蔡家生、钟兆祯均系安远县龙布镇金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据该村“第一书记”魏红亮介绍,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95户501人,占全村人口近20%。近3年,包括蔡家生在内,已有60户341人陆续脱贫。其他35户160人都有劳动力,只要他们像蔡家生一样鼓起脱贫斗志,在政府引导和帮扶下,从事经济作物种植或出门务工,定能走出贫困。然而,令村委会及扶贫工作组困惑的是,这批正待脱贫的贫困户都存在畏难情绪。如何增强他们的脱贫信念,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扶贫工作组及龙布镇将蔡家生等几名“摘帽”贫困户树为励志脱贫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引领该村全面脱贫。
蔡家生的奶奶、父亲早逝,两个儿女均在上学,他是家中唯一劳动力,生活负担较重。4年前,他在省外务工,每月寄回家的不足2000元工资便是全家经济来源。年迈的母亲和妻子在家承担了所有农活、家务活,常累得病痛缠身,因担心就医花钱就硬扛着。蔡家生意识到,亲人积劳成疾定会加重家中贫困状况,外出务工并非长久之计。
2014年起,安远县砸下真金白银,对全县数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扶贫工作。其中,对发展烟叶种植的,提供政府贴息贷款;种植红薯等作物的,免费提供种苗及500元/亩补贴;外出务工的,根据不同务工区域,补贴每人每月300-500元。
辞工回乡的蔡家生选择发展种植业,因有政府贴息贷款,没有前期成本压力,他垦荒30亩地,加上流转的10亩地,连片轮作40亩烟叶、红薯,当年纯收入7万余元。此外,他的妻子在镇里一家鞋厂务工,月薪2800余元。夫妇俩一年纯收入突破10万元。2015年底,蔡家生便主动申请退出贫困户行列。
如今,蔡家生不仅是脱贫榜样,更是村里的致富能人。他感慨地说,天道酬勤,只要肯花力气,在政府引导下,选好方向干,就能告别贫困。如果懒散犹豫、拈轻怕重,贫困永远都在。
连日来,挂点龙布镇的安远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邱坚带领镇、村干部在金塘村走村串户,重点宣传“摘帽”贫困户勤劳实干精神,说服尚未脱贫的贫困户行动起来,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他说,只要贫困户的斗志鼓起来了,脱贫就不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