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干燥设备制造行业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干燥设备年市场销售额超过30亿元,产品不仅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少量出口到国外。但由于干燥设备属于非标设备,技术含量不高,利润又略高于其他定型设备,也造成了我国干燥设备制造厂家过多的局面。如何解决我国干燥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走出单纯价格竞争的误区,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干燥设备分会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委员会干燥专业组组长、山东天力干燥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史勇春研究员。本网站将分四次刊登,以飨读者。
从发展现状看行业整合――
记者:据了解,目前我国干燥设备行业喜中有忧,质量提高跟不上数量增长,请您谈谈对现状的基本评价。
史理事长:目前,我国从事干燥设备制造的企业约有500家,其中90%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下,绝大多数厂家年产值还不到500万元;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不超过20家,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只有十几家,而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一批有技术特色的企业运转良性,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但厂家众多,机型单一,生产规模小,成为当前我国干燥设备制造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产品低水平重复,地区间产业趋同,加之生产制造厂家在地域分布上比较集中,相对集中于江、浙、沪三地,造成价格上的残酷竞争,使一些厂家卖设备如同卖铁,甚至出现了好产品卖不出好价位,好产品竞争不过孬产品的现象。“经营微利化”让很多优势企业在市场中毫无优势可言,从而使中国干燥设备制造行业的整体竞争力难以得到发挥。
记者:整合现在是一个较为时髦的名词,干燥行业是否也已发展到了这个时期或阶段?您认为应该如何进行整合?
史理事长:面对干燥设备制造行业鱼龙混杂的局面,进行行业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势在必行。首先,企业应直接与高校和科研单位以多种形式联合,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与利用;其次,企业间要走强强联合的道路,在行业内培育一批技术实力雄厚、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公司、企业集团,江、浙、沪三地相对集中的企业,可以考虑利用合资、合作、收购的方式向中西部地区迁移,寻找更广阔的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第三,企业应与客户联手,对物料的干燥工艺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同时,根据物料的不同,进行设备的改良。总之,企业应从生产通用型设备,逐步发展成生产专用型设备,从单一用户企业发展到可以为整个行业服务。
但行业整合不可能一蹴而就。企业要在整合社会资源中实现自我发展。以山东天力干燥设备有限公司为例,我们奉行“相关多元化”的理念,不走重复别人生产低水平产品的老路,而是选准几种产品做细做精,按照“大型化、成套化、模块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战略,采用整套拿工程,再向下分包的方式,实现了上下游的整合和横向联合。这种联合包括成套化、系统化、复合化、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等方面的能力互补、产品互补,以及大项目共同开发联合投标,共同满足客户需求,共同面对国外配套产品的供应商等,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产品质量。这种实现产业链纵向延伸的做法为进行干燥设备行业的整合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又如石家庄工大化工设备有限公司、兰州瑞德公司还有一些其他的企业也在内部整合中有自己突出的特点,这些都是国内干燥企业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