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实行药品集中采购改革……1月16日,东莞市深化综合医改推进大会召开,会上发布了《东莞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涉及32项改革事项。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梁维东表示,自2009年启动新一轮医改以来,东莞取得了不少成绩,为国家和省创造了“东莞经验”,但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破解难题,全面补齐短板。
综合医改盘点 5大“东莞经验”
公立医院改革提速扩面,以药补医机制有效破除。2015年全市公立医院实施取消药品加成政策以来,实际为群众减轻医药费用负担近2.25亿元。
全民医保体系日趋健全,看病就医保障更加牢固。率先建立城乡一体、“三保合一”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2017年全市医保参保人数占应参保人数的98%。
分级诊疗制度日渐完善,优质医疗资源逐步下沉。全市已组建36个医联体,所有公立医院、社卫中心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现有社卫服务机构403所,门诊量约占全市门诊总量的27%。
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善,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全市有三甲医院8所,居民市域内住院率超过95%,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市”的目标。
社会办医改革先行先试,各项指标名列全国前茅。全市共有社会办医疗机构2039所,占医疗机构总数的79%。
5大“突出短板”
医保管理体制需要加快完善。医保的杠杆作用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中未能充分发挥,存在三级综合医院一号难求、基层医疗机构接诊较少等现象。
医保支付方面改革力度有待加强。目前全市按病种收付费的病种数量不多,仅有107个,相比广州、深圳有一定的差距,且存在管理精准度不高等问题。
部分药品耗材招标价格虚高。由于第三方平台的原因,部分竞价药品的竞标仍不够充分,存在议价药品价格虚高等现象。
人事薪酬制度缺乏激励活力。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相比,全市医务人员特别是高层次医疗人才薪酬待遇水平普遍偏低,导致人才流失和引进困难。
财政投入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2016年全市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此次出台的《东莞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重点任务涉及32项改革事项,梁维东说,综合概括起来就是“四大改革、四大建设”。
四大改革
深入推进医保管理体制改革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将把分散在社保、卫生计生、老干局等部门的相关职能进行整合,全面推行以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到今年年底按病种分值付费病种数不少于3000个。
深入推进药品采购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公立医院药品跨区域联合集中采购改革,想方设法挤出药品、耗材价格虚高的水分,进一步降低群众医药费用。
深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价格调整要重点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手术、护理等医疗项目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价格。
深入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要尽快建立符合东莞医疗卫生行业特点、在珠三角地区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薪酬制度。完善公立医院和社卫机构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适度提高医务人员的薪酬水平,逐步实现同岗同酬。
四大建设
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医院建设。去年遴选了5所公立医院建设区域中心医院,力争5年内将其建成三甲医院。
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医联体、医疗集团等多种建设模式。
加快推进社卫机构标准化建设。目前社卫机构服务水平较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完成全市社卫机构升级达标建设,分流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2018年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普通人群覆盖率要达到40%。
专家解读
1月16日,东莞市卫生计生局负责人解读了东莞2017年医改成效和2018年医改红利。
医药分开
全市公立医院自2015年起全面实施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截至去年9月,全市公立医院药品费用下降13.87亿元,实际为群众减轻医药费用负担2.25亿元。
解读:全市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后,群众负担的医疗费用下降了2.25亿元。今年东莞会继续坚持公立医院公益属性,完善科学补偿机制,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继续为市民减轻医疗负担。
医养结合
去年出台了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通过医养结合推动普遍性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协同发展,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已选定东坑医院、洪梅医院、沙田敬老院、万江福星女儿家护理院4家单位为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目前东坑医院、万江福星女儿家护理院已投入使用。
解读:去年东莞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成效显著,首家公办护理院东坑医院护理院、东坑医院养护中心年底正式运营,在广东省是走得比较靠前的城市。
分级诊疗
去年制定了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的管理规范,实施了医保差异支付政策,引导群众社区首诊。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33.61%,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67.85%。
解读:推进医联体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都是为了推动医疗技术力量的下沉。从去年的数据看,东莞已经达到国家和省的目标要求,今年会继续推进这项工作,让更多市民受惠。(记者 汪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