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青海 » 正文

全球报道:青海!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18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大河东去河长制培训三江源水生态环境良好灵秀尖扎日常管护竖立公示牌“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8月视察青海工作时,对青海生态
原标题:青海: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

大河东去

河长制培训

三江源水生态环境良好

灵秀尖扎

日常管护

竖立公示牌

“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8月视察青海工作时,对青海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也是党中央对青海“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深情嘱托和殷切希望。

以“四个转变”推进“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是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郑重承诺和近600万全省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

2017年,我省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突破口,高位推动快速行动,出方案、定目标、建制度,紧扣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组织体系和责任落实、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四个到位”总体要求,提前完成了基本建立河长制工作体系。抓住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的重要契机,凝聚全民共识,动员全省力量,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切实强化河湖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从三江源头到河湟谷地的重要河湖管理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多头管”到“统一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

高位推进:推行河长制步履铿锵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治本之策。如何举全省之力谋划好、组织好、实施好这项“治河工程”,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和气魄,考验着全省人民的责任和担当。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后,省委省政府把推行河长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将推行河长制写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作出总体部署。按照“高规格组建、流域地方共建”的原则,成立了以省委书记为组长,省长和三位副省长为副组长,25个省直部门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黑河流域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由水利厅、环保厅牵头,发改、财政、农牧等部门密切配合 ,合力推进河长制工作机制。

2017年4月14日,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省水利厅上报的《青海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方案》。

2017年5月27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青海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确定到2018年6月全面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明确了我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主要目标、工作步骤、组织形式和六项主要任务及四项保障措施,确定了省级总河长、副总河长和“十二河三湖”的省级责任河长,明确了26个省级河长制成员单位和省级河长制办公室工作职责。同时,成立了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和青海省河长制办公室,标志着我省全面河长制工作正式展开。

改革只争朝夕,工作快速响应。全省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 ,督办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设机构、出方案、定目标、建制度……各项工作全面铺开,有力保障了我省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快速推进。据统计,截至2017年10月,全省8个州市、46个县市区和有推行河长制任务的397个乡(镇)的工作方案全部经本级党委政府印发实施,设立省、市、县三级设立河长制办公室55个,其中8个市(州)级河长制办公室落实人员30名,46个县级河长制办公室落实人员126名,落实工作经费804万元,全省5907名河长走马上任履行使命。

河流治理非一日之功,河长制能否实现“河长治”,制度保障是关键。青海从省级层面出台了《青海省河长会议制度(试行)》《青海省河长制信息制度(试行)》《青海省河长制工作督察办法(试行)》等8项制度。8个市(州)、46个县(市、区)按工作要求建立了6项工作制度,全省97%的乡(镇)也建立了有关工作制度,西宁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探索出台了工作办理、河长巡查、河湖管护评估等制度。省、市、县、乡分级编印了河湖名录,编制完成了省级领导担任河长的“十二河三湖”的“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实施方案,市(州)及县级“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基本完成。

一套自上而下,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运行体系正式建立,以水利、环保为牵头单位的各级河长制相关责任部门,正在为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总目标而不断努力。

形成合力:推行河长制履职尽责

河长不是“冠名制”,而是“责任制”。我省河湖众多,完成好各流域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六大任务,各级河长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行进在三江源头的通天河畔,徜徉在人烟密集的河湟之滨,漫步在瀚海戈壁的内陆河岸……一块块竖立在清流碧水两岸的河长公示牌分外引人注目,河道情况、河长姓名职务、联系部门、举报电话等信息赫然在目……一块块河长公示牌,不仅公示出了每一条河流的党委、政府守护责任人名单,也彰显出各级河长当好河流代言人,守护江河的使命与担当,也为接受社会各界参与、监督畅通了渠道。

自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青海各级党政负责同志主动亮明身份,深入河湖工作一线,率先垂范、带头履行江河守护神的职责,以实际行动全力推进落实河长制工作。

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履行河长职责,多次以明察暗访形式巡查湟水河。反复强调治青方略,水为大政,要求各级各地着力在“管、治、保”上下功夫、求实效,努力为各族群众治出更好的水环境。

在我省全面推行河长工作关键阶段,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河长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河长制工作再安排、再部署、再落实,要求各级河长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做到守河有责、护河担责、治河尽责,全力当好河湖“守护神”。

各级民主党派发挥参政议政作用,把全面推行河长制列入2018年民主协商议题和民主党派重点调研课题选项。省水利厅、省环境保护厅和各有关责任部门密切协作、积极作为、从省级层面合力加快推进河长制工作。

各级各地地方党委政府负责同志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部署,将落实河长制列入党委政府工作要点,扎实履行河长使命,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不断强化巡河、护河工作力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河长制工作态势。

据省河长办统计,2017年全省各级河长累计巡河53167人次。其中省级河长巡河29人次,市(州)级河长巡河309人次,县级河长巡河3817人次,乡(镇)级河长巡河11336人次,村级河长巡河37676人次,河长巡河迈向常态化。

通过各级主要媒体对乡(镇)及以上河长名单进行了公告,在河湖岸边显著位置竖立各级河长公示牌3321块,在青海日报刊登《致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封公开信》和《倡议书》,并面向基层张贴发放《公开信》《倡议书》20余万份,社会各界参与保护江河湖泊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格局。

合力攻坚:推行河长制初显成效

“问题在河里,根子在岸上。”全面推行河长制不仅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水安全的制度创新,而且是解决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流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我省各级各部门积极践行“让每条河流清澈”的承诺,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抓手,创新方式方法,整合各部门资源,“治、整、管”齐抓,全方位立体推进,吹响了全面治水集结号。

西宁市购置无人机巡河,打造立体交叉的监管模式。以“公安+城管”的警城联勤方式开展联合执法,日监管、日清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并选择专业化公司承担试点河段水域岸线巡查、水利河道保洁等任务,河道养护水平逐步提高、环境卫生状况逐渐改善……

海东市建立了市、县、乡、村4级河长加市县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职能河长的“4+1”河长体系。海西州、黄南州、玉树州通过召开河长制工作会议、举行河长授旗仪式、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等“一会一旗一书”的方式,逐级压实责任,果洛、黄南、玉树三州以推行河长制为载体,设立企业河长、牧民河长、僧侣河长、马背河长,在管护河湖资源过程中,促进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稳定。

玉树州设立“生态法庭”、尖扎县实行“河长制+”模式、泽库县细化责任链条……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创新举措,先期行动的打造升级版,刚刚推行的迎头赶上,总结出很多符合实际的经验。

“河长制”不仅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职责要求和管理形式,更要抓好落实,变“制”为“治”,是用责任彰显作为、用民意检验业绩的实际行动。

一年来,青海结合中央环保督查问题整改,大力开展涉河湖问题专项整治和清河行动。省发改、水利、环保等部门密切协作,强化河道生态基流管理,督促185家水电站管理单位科学制定运行调度方案,安装实时监控设施,保障下游生态基流,并对9家未落实生态基流的小水电站依法予以解列。省级相关部门对工矿企业、城镇生活、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面源污染等进行排查、登记,对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排污口进行了封堵,对临河企业、养殖点进行了工艺改进和拆转关停,减少对水体的污染。依法依规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水源地周围设置网围栏和标识牌、警示牌,定期巡查,禁止与水源保护无关的人为活动,减少水源污染。

通过落实河长制,青海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呈现新成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深入落实,河湖水域岸线管理更加规范,水污染防治扎实推进,河湖水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水生态修复稳步推进,水生态执法监管更加严格。工矿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河湖水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全省54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100%。全省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垃圾河基本消除,长江、澜沧江出省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Ⅰ类,黄河干流及黑河出省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湟水流域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民和桥出省境断面Ⅳ类水质达标率达到83.3%。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环青海湖地区生态保护与环境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河湖日常巡查监管实现常态化,非法采砂、排污、养殖、侵占水域岸线等违法活动得到有效遏制。

全面推行河长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提供了治本之策。随着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落地生根,通过河长制促进“河长治”,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美好图景必将变为现实。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