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京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揭晓了2017年度各奖项获奖结果,我省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9项,其中,三个项目分别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1个项目和9名科技专家。在我省获得的9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中,“艾滋病病毒与宿主天然防御因子相互作用新机制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大规模风电联网高效规划与脱网防御关键技术及应用”“季冻区高速公路抗冻耐久及生态保护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作为完成单位的研究项目“艾滋病病毒与宿主天然防御因子相互作用新机制的研究”自2000年开始研究,取得了发现HIV-1Vif蛋白突破宿主天然防御因子A3的分子机制等系列原创性成果。该项目负责人于晓方教授介绍说,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至今无有效的预防及治愈方法,以本成果发现的毒株并设计的疫苗,是我国第一个进入I期和II期临床的艾滋病疫苗,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了范例。在药物研制方面,对设计治疗性中和抗体及抗艾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我国艾滋病毒流行株中耐药性突变种类、比例的考察为艾滋病的用药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东北电力大学是“大规模风电联网高效规划与脱网防御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穆钢教授及其团队历时11年,通过产学研用协同攻关,自主创新,攻克了风电联网高效输电规划方法、扩展调节能力的储能优化规划方法、机群大面积脱网防御等关键技术,破解了大规模风电联网规划与安全防御技术难题。“该项目成果应用于大型风电基地联网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在推动风电联网技术进步,促进我国风电健康发展、推动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穆钢教授说。
“季冻区高速公路抗冻耐久及生态保护关键技术”项目由省交通科研所作为第一承担单位。项目面向国家战略,系统解决了季冻区公路工程抗冻耐久及生态保护技术难题,实现了季冻区公路抗冻耐久、生态敏感区路域环境保护,有力支撑了季冻区高速公路建设及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促进了行业科技进步。(记者李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