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两江新区新增市场主体13958户,同比增长26.9%,总数达到65892户,总注册资金8544.60亿元。当前,两江新区行政审批改革和政务服务更加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和综合集成平台加速形成,通过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成功激发了辖区内的市场主体活力。
“不见面”审批改革
企业注册登记提速90%
不用出门,在家通过重庆市工商公众信息网上传办理所需材料,再通过“重庆工商”手机APP核准信息并签名,就能将办理营业执照的申请提交到审批部门。如今,这种便捷又绿色的企业登记注册方式已经在两江新区实现。
“不见面”审批改革是目前两江新区正在发力的领域之一。一般来说,营业执照的申请从完成资料提交到执照办理完毕,只需要两个工作日。
“两江新区正在深化拓展网审平台功能,推进网上全程办理,建立‘不见面’审批目录清单,凡是可以通过网上申请的审批事项一律实现网上办理。”两江新区政务中心主任邓科说。据透露,目前两江新区已形成含企业名称网上申报核准、初设公司印章办理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在内的第一批“不见面”审批清单。
数据显示,两江新区已经大幅取消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从226项调整为32项,市场准入环境显著改善。值得一提的是,两江新区还建立了企业注册登记绿色通道服务制度,企业注册登记审批时限从法定20个工作日压缩至平均2个工作日,提速90%。
此外,两江新区开展的“多证合一”“证照分离”“认缴制”等多项改革,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和新动力。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两江新区逐渐重新界定政府、市场、社会的边界,以构建行政审批管理新格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截至目前,两江新区政务中心已经集中了市区两级199项行政审批权限,实现“一站式”集中审批,做到“所有审批进中心,中心之外无审批”。
变“群众跑”为“数据跑”
“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审批流程再造
除了在企业注册审批层面的一系列改革之外,两江新区还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审批流程的优化与再造,激发市场活力。
1月16日,在重庆两江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大厅,一排智能化的设备映入眼中……登记信息自助查询机器前,客户需放上二代身份证,则可自助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一键自动出具加盖自助查询专用章的查询结果,不再需要取号排队。
此前,由于登记系统与地税金税系统目前无法实现完全数据交互,群众在办理相关业务时经常需要在两个部门之间来回排队跑路。两江新区国土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局研发了协税系统,主动向地税部门按业务申请推送不动产登记查询结果。
“实行‘数据跑路’后,解决了98%以上的协税查询问题。”该负责人表示,群众直接前往地税部门便可一站式完成交易所需的不动产情况核查、核税、缴税,减少2次排队跑路,登记机构档案查询量减少30%,税务部门工作量减少20%,不仅提高了群众满意度,还降低了征税风险和廉政风险。
此外,2017年年底,两江新区地税分局还在全市率先推出契税票传输电子化系统,初步实现了两江新区范围内地税与国土部门信息传递全电子化交换流程。“通过流程的优化与再造,两江新区极大地缩减了审批流程,以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两江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一个平台精准办事”
构建云政务生态
2012年4月,两江新区政务中心挂牌成立。当时,两江新区承接的国务院和重庆市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有422项。目前,两江新区的行政审批事项已经精简整合为199项,取消比例高达52.8%。统计显示,两江新区已经出台了“放管服”改革40条,行政审批事项平均办理时限由24.4个工作日缩减为9.3个工作日。
审批事项精简了,审批流程也再造了,可对公众来说,最大的困扰是政府审批事项、服务事项涉及多个机构、多个部门、多个应用、多个平台、多个入口,不好查找和在线办理,也难以实现政务信息与机构、部门、人员、办公场地的精准关联。为此,2017年底,“重庆两江新区网”全新改版上线,“放管服”信息产品全部在此集纳。
目前,两江新区已初步构建了云政务生态和“互联网+政务”综合展示集成平台,通过机构、主题、模糊搜索等多个方式,对新区199项行政审批事项和近600个社会管理服务事项全面归类和系统化,初步实现了“一个平台精准办事”。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两江新区内市场主体的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与此同时,两江新区外商投资企业增势良好。2017年,两江新区落地登记外资企业937户,投资总额1766.14亿元,注册资金1142.85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15.51%、27.91%、28.53%;注册资本、投资总额连续位居全市第一。
时至今日,在一系列利好条件之下,两江新区“放管服”改革开始持续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公开、透明、高效的整体投资创业环境正在普遍形成,两江新区正逐渐成为全球重要投资目的地和创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