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重庆 » 正文

全球报道:爱上非遗传承的人为何越来越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21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  “老师,通过参观、学习我感受到了荣昌夏布‘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的美,那今后用夏布做服装设计时,该如何更好地发挥它的优势呢?”1月17日,在西南大学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首

“老师,通过参观、学习我感受到了荣昌夏布‘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的美,那今后用夏布做服装设计时,该如何更好地发挥它的优势呢?”1月17日,在西南大学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首期(荣昌夏布)普及培训班上,学员姚颖向老师提问道。

“这次是首期培训班,只招50人,最终来了51个学员。”培训班负责人李炅副教授说。

据市文化委非遗处负责人透露,我市根据文化部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每年举办4—6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三年来,已有近1000余名学员从培训班结业。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行列?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西南大学非遗传承人群首期(荣昌夏布)普及培训班的学员来自各个区县、不同行业,有传承人、服装设计师、手工艺人等业内人士,也有高校教师、学生等。重庆日报记者通过与他们交谈发现,这些学员参与非遗传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是喜欢。“君临”百年旗袍第三代传承人蒋玲均介绍,她从小在母亲一针一线的教授下,学做旗袍,“旗袍很美,学的过程却很枯燥,要耐得住寂寞,惟有真正喜欢旗袍文化,才能坚持下来。”

其次源于经济效益。“手推绣是一种刺绣方法,它可以与缝纫、刺绣机器相结合,生产各种服装、饰品,既传承了传统刺绣,经济收益也不错,现正准备申请涪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涪陵区绣花一族培训学校负责人胡华芳说。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传承。“我是一名美术老师,这次参加培训,是想在上课中把有关荣昌夏布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们,让这些文化瑰宝好好地传承下去。”学员秦燕说。

年轻人为非遗传承带来生机

如今,不少非遗传承人打破家族传承壁垒,向愿意学习的年轻人传授技艺,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传承人群体。

“来培训的80后、90后约占总人数的一半,年轻人的加入对荣昌夏布的传承、普及带来了生机。”李炅说。

“年轻人参与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是很好的事。他们有想法、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能站在时代前沿看待问题,创造出符合现代人审美意识的非遗及衍生产品。”市文化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非遗传承应融入现代生活

非遗是活态的传统文化,只有后继有人才能避免出现“人亡歌息、人去艺绝”的局面。那么,如何做一个好的非遗传承人呢?

“不能太急功近利,要先增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潜心学习,把祖先留下的好技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在收获社会效益同时自然就有了经济效益。”市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刘德奉说。

针对已经是非遗的传承人,专家建议,既要坚守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技艺,又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创造出更多的文化产品,引入良好的运营模式,使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推进发展。

本报记者 任雪萍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