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新时代 新梦想】大漠驼乡的父子文艺轻骑兵

   2018-01-21 人民网1130
核心提示:排练室内,演员正在练早功。人民网阿拉善1月20日电(陈立庚)“我对儿子的期许就是提高文化,好好学习各种乐器,成为一专多能的业务型乌兰牧骑人,”年过花甲的乔宝在舞蹈室内与记者盘腿而坐。身后排练室大大的落

排练室内,演员正在练早功。

人民网阿拉善1月20日电(陈立庚)“我对儿子的期许就是提高文化,好好学习各种乐器,成为一专多能的业务型乌兰牧骑人,”年过花甲的乔宝在舞蹈室内与记者盘腿而坐。身后排练室大大的落地镜前,一群90后、00后乌兰牧骑演员在舞蹈室木地板上努力练习,乔宝的儿子、阿拉善左旗乌兰牧骑队长胡日查正在为即将前往基层的表演加紧排练。

1973年,16岁的乔宝放牧时听说乌兰牧骑在招人,便凭借自己歌唱天赋考入内蒙古第十支乌兰牧骑。“当时咱就是个牧区娃娃,也只会唱歌,”乔宝说,为了让自己更好的适应乌兰牧骑对演职人员“一专多能”的要求,他自学舞蹈、二胡。1979年,西北民族学院艺术系学成归来的乔宝组建起舞蹈队,并在1982年编创了《桃花山我的摇篮》等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当时演出条件艰苦,乌兰牧骑演出时往往要骑着摩托来到沙漠腹地的农牧民家中。为了一场演出,光在沙漠里就得走2天,“演出要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创作农牧民喜欢看的艺术作品,”乔宝在谈及老一辈乌兰牧骑精神时说道。

胡日查与演员一起排练舞蹈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与父亲一样,从小能歌善舞的胡日查16岁就考入阿拉善左旗乌兰牧骑。耳濡目染的家庭艺术熏陶让胡日查早早便喜欢上了乌兰牧骑的生活。为了尽快适应乌兰牧骑表演,刚入队时胡日查从早上5点就起床排练。“虽然能唱能跳,但基本功还得硬逼着自己练习,”胡日查说,自己进了乌兰牧骑就想把热爱生活的想法,通过舞蹈、音乐创作展现给大家,每当自己演出尽性时看着农牧民拍手叫好心里就非常有成就感。

胡日查记得多年前有一次演出,10多名乌兰牧骑演员坐着卡车到沙漠里给牧民表演。原本半天就能到达的路程,因为各种原因整整走了一天。到演出地点时已经是晚上,“沙漠里的牧民平常文化活动少,为了看演出四面八方赶来的牧民早就点起了篝火等着我们。”胡日查回忆道,演员们当时顾不上车马劳顿,一个半小时的演出延长到了3个小时。演出完后,演员还与牧民围坐一团,意犹未尽地唱着歌……

乔宝、胡日查父子二人为演员们拉起了马头琴

多少年来,乌兰牧骑的演职人员有的走了,有的转行,而乔宝、胡日查父子却坚守了下来。20多年的乌兰牧骑经历也让胡日查创作了《巴丹吉林迎宾曲》、《拥抱大漠》、《梦回阿拉善、《驼铃》等大批优秀歌舞作品,并在全区、全国获奖。2017年阿拉善左旗乌兰牧骑进社区、边防、学校共完成演出140多场。在胡日查看来,“扎根基层,深入群众”的乌兰牧骑精神必须传承下去。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1558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