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文昌航天发射场箭指太空;大国外交,博鳌亚洲论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刀阔斧,国内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在旅游体制综合改革上走在全国前列;大海之南,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全国最高……
回忆起3个多月前在北京展览馆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时频频“遇到”的海南元素,陵水黎族自治县文罗镇五星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黄丽萍今天仍有些许激动,她说:“上个月28日赴京开会间隙,我再一次参观了展览,还把有关海南的照片和文字都拍下来给朋友们看。我为祖国日益繁荣昌盛感到骄傲和自豪!也为海南这五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振奋和喜悦!”
黄丽萍的感言,也是900多万琼州儿女的共同心声。
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充分发挥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全国唯一的省域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各项事业均取得重大成就。
201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同时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在这个继往开来的历史关键节点,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和省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将分别于1月26日和1月25日开幕,来自全省各地、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将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立足新时代、谋划新发展、开启新征程,同时完成省级人大、政府、政协的集中换届。春潮涌动下,大特区将发出改革发展最强音,向世人传递美好新海南的信心、希望和力量!
向改革要动力
向开放要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渐现“磁场效应”
在2014年省两会上,人大代表邢诒川曾“晒”出他制作的行政审批“长征图”,吐槽行政审批流程复杂,时间冗长,一个项目要盖上百个章。时隔近4年,邢诒川今天向海南日报记者表示,原来最长要走3年的审批流程,如今不再“长路漫漫”了。
邢诒川的切身体会,是海南去冗瘦身,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真实写照。
按照世界银行的看法,营商环境即指做生意的容易程度,而其重点在于监管环境是有利于推动商业活动抑或抑制商业活动。从全球大背景看,通过改革改善营商环境已是大势所趋。营商环境已成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经济体的核心竞争力。而打造一个公平、高效、透明和可预期的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使其成为海南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当前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亟待把握好的重点问题。
“改革开放是经济特区的灵魂。”省委书记刘赐贵在省第七次党代会上向全省干部群众发出动员令,强调要围绕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坚决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努力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拓展更加开放的发展局面。
特别是在2017年6月至9月,海南开展百日大研讨大行动,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建设美好新海南为主题,促进海南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大解放,强化特区意识、发扬特区精神、擦亮特区品牌,进一步革除影响海南发展的思想障碍、体制机制性障碍,推动海南新一轮改革、开放和发展。
这些年,海南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将行政审批“长征图”视为改革“施工图”,大刀阔斧深化改革,在开放中促改革,在开放中促发展,改革攻坚足音响彻琼州大地,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省域“多规合一”改革画好了全省“一张蓝图”,为全省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奠定了关键基础;新一轮农垦改革为全国农垦系统改革提供了经验;司法体制改革在全省法检系统全面铺开、一次到位,有效提升了办案质效;“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累计减少审批事项1197项、瘦身79.8%,减轻企业税费负担108.6亿元;三沙设市、三亚撤镇设区、儋州升格地级市,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获批并全面启动,“超级医院”将于今年4月投运……
这些年,海南在开放中促改革,在开放中促发展,?哿Υ蛟於酝饪?判赂叩亍??/p>
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澜湄会议、中非合作圆桌会议等外事活动在海南成功举办;以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为契机,重点扩大旅游、教育、文化、医疗健康等领域开放,用好用足用活国家赋予海南的离岛购物免税、航权开放、入境免签、离岸金融等开放政策,全面提升服务业开放水平;开通国际直达海南航线56条,海口美兰、三亚凤凰、琼海博鳌等4家机场合计旅客吞吐量去年首次突破4000万人次,入境游客去年突破100万人次……
一个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致力于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海南,正吸引各路资本蜂拥而至。
元旦刚过,在冬日暖阳照耀下,矗立在三亚海棠湾的银白色建筑熠熠生辉,这是被称为三亚旅游业3.0升级版代表性的旅游设施——亚特兰蒂斯,由复星集团斥资超百亿元打造的全要素国际化顶级旅游度假综合体,将在2018年春节试营业。
这是省委、省政府把十二个重点产业作为构建海南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抓住不放,久久为功,确保取得实效的缩影。
回眸2015年以来海南十二个重点产业发展历程,可谓惊喜连连。2016年,十二个重点产业的产值占全省GDP的73.4%,同比增长10%,高于GDP增速2.5个百分点;2017年增加值同比增速达10.1%,占经济总量的七成以上,对海南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有力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旅游业、热带高效农业、金融服务业、互联网信息产业等更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十二个重点产业发展正坚定不移地朝着“三年成形、五年成势”的目标前行。
在变革大潮中,海南愈显自信从容,前行的步伐更加坚毅有力。
统筹布局 大手笔推进
“五网”基础设施提升特区颜值
上月底,定居瑞典的海南籍华人何春桦回娘家省亲时,十分惊讶于家乡着力构建的无缝对接零换乘的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这些年,海南不仅搭起了游客飞抵海南的“天桥”,贯通了游客环游海南的“铁轨”,还拓宽了游客畅游海南的“栈道”。“每年回一趟家,每次都带来惊喜,海南发展充满了活力因子!”她赞叹不已地说道。
出行方式多元化和换乘时间大幅减少等,折射出海南基础设施发展的大变化。近年来,海南统筹布局,大手笔规划建设“五网”基础设施并取得重大突破——
建成全球首条环岛高速铁路,全岛实现“3小时经济生活圈”,海南正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重要窗口;建成博鳌机场,加快建设美兰机场二期扩建工程,“一带一路”的“空中桥梁”抓紧架设;开建儋州至白沙高速公路、五指山至保亭至海棠湾高速公路项目,抓紧推进环岛旅游公路项目,计划投资135亿元,重点建设25条国家旅游风景道,“田”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加快构建,2020年前将实现“县县通高速”;港口加速整合优化,“四方五港”格局已然成型;4G、光纤实现全覆盖,光网整体水平由2015年初的落后位置跨越式地进入到全国先进行列;昌江核电等一批电力项目建成投产,扭转了电力长期短缺的局面。未来3年拟投资177亿元,打造海南全域智能电网示范省;开建环岛天然气管网文昌—琼海—三亚输气管道工程,天然气管道将实现闭环连成一张网的供气格局;建成红岭水利枢纽等重点水利工程,有效缓解了琼东北地区工程性缺水。
日臻完善的“五网”基础设施,持续提升了国际旅游岛颜值,有力推动海南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琼海“三不一就”探索出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新模式,全省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美丽海南百镇千村”扎实推进,一批特色产业小镇、美丽乡村蓬勃兴起。海口“双创”、三亚“双修”成效卓显,极大提升了城市建设和综合管理水平……
一个大力推进互联互通、不断织密“五网”的国际旅游岛,将为美好新海南筑牢基础。
问政于民 问需于民
“小财政办出大民生”
家住海口市博爱南路的海口市民陈道润是海南日报的忠实读者。1月22日,他将当天报纸翻至A4版时,目光久久停留在那一件件温暖的民生实事和数字上。
“省委、省政府连续多年开展为民办实事工程,2017年确定了17件为民办实事事项,截至2017年年底,17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共投入财政资金32.8亿元。”陈道润逐字读报后说,民生实事就是要让百姓摸得着、看得见。
这是近年来,海南将保障和改善民生融入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使百姓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的写照。省财政厅披露的数字显示,海南民生支出占比由2012年末的71.5%上升到2017年的76.8%,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民生保障力度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过去五年,全省民生支出累计4613亿元,年均增长11%,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平均比重达74.7%,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说。
民生连着民心。让我们一同感受近年来海南民生工程带来的温暖——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稳步提升;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成效彰显;五项职工社会保险和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省统筹、全省覆盖,低保应保尽保;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居全国前列;基本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下大力引进教育医疗人才,合作办学办医成果丰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中职教育免费注册入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等挂牌成立,五大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初步建成,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等优质综合医院和眼耳鼻喉头颈外科、肿瘤等高水平专科医院布局海南;基本形成省域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有效实施六大文化惠民工程,一批文艺精品走向全国、传播海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管理,海岛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整体和谐稳定。
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海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力诠释了“小财政办出大民生”的“民生逻辑”。
靶向发力 破立并举
生态海南“增绿”“护蓝”
“55%!”1月22日上午,正在三亚和同事加工电池舱上零部件的中科院深海所实验室钳工周皓接受记者采访时,依旧记得十九大召开期间在北京展览馆参观时看到的这一数字。彼时,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迈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阶段”主题展区,一幅“2020年沿海各地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示意图吸引了他的注意。“海南是最高的,55%!”大家的纷纷议论里,既有对海南拥有众多生态优良的自然岸线的骄傲,更有管控目标远高于其他兄弟省份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对于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省委、省政府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
省长沈晓明指出,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坚守“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原则,努力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这些年,海南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底线思维,坚持有破有立、以破促立,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立”着眼长远——
去年召开的省委七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提出了30条硬措施;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完善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2018年起取消部分市县GDP、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同时把生态环境保护立为负面扣分和一票否决事项;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体制;全面推行河长制,试行湾长制;推动形成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海南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精心呵护好青山绿水、碧海蓝天。
“破”坚持靶向发力——
从省域“多规合一”强化生态红线到“六大环境专项整治”;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涉及的违法违规项目实施“双暂停”(即暂停建设、暂停营业);“一票否决”不符合环保政策项目上百个,清理历史遗留“未批先建”“未验先投”建设项目4372个,其中淘汰关闭289个、整顿规范2584个;开展全岛海岸带专项整治,收回岸线土地8765亩;清理处置闲置土地14.05万亩;重拳整治违法建筑,拆违2307万平方米……
“仅在2017年,全省环保部门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114件,罚款总金额1.04亿元,罚款额度同比大幅提升,超过了‘十二五’期间五年的总和。”省环保厅副厅长毛东利说。
这些年,全省上下坚决扛起生态担当,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一流,空气优良率保持99%以上,海南日益成为国人向往的重要度假旅游目的地。
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任再奋蹄。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琼州儿女凝聚共识、智慧和力量,向着美好新海南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