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今年安徽两会,“科技创新”毫无悬念地成了热议话题之一。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创新!创新!创新!这几乎是代表委员们议及多项改革攻坚任务时绕不开的话题。他们联系实际,围绕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安徽省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发表真知灼见。
省人大代表吴建雄:科技创新需做好配套服务
上世纪90年代,吴建雄离开家乡宿松到深圳闯荡,经过多年打拼,如今是深圳吉祥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6年“凤还巢”,在宿松县招商引资政策的鼓励下,他落户宿松成为安徽优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多年从事科技产业,又是一名从宿松走出来的徽商,对于安徽的产业转移、科技创新,他提出了两点建议。
首先,他建议“无形之手”协调当地资源,促进区域内的经济效能。重点围绕产业集聚能力,打造产业配套供应链,强化产业整体科技创新实力。
“以优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例,企业进入后,上下游供应链是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从主要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商、电子料、包材料和模具五金塑胶壳料配套,都需要逐一引入到周边配套。如果供应链还在深圳,就加大了整体的运营成本,也影响生产效率。因此,深化区域内的产业供应链分布就十分有必要。”吴建雄解释道。
另外,他还建议深化企业融资渠道及企业上市辅导力度。
在实际工作中他发现,有的公司有上市计划,但急缺本地的财务专业人士和上市前的专业辅导人员深入指导。“对于区域内有上市潜质的企业,除了政府融资平台外,是否可以在企业股改前,政府资深专家深入到企业挂职辅导。”吴建雄说。
他认为,对企业的战略发展、融资渠道、规范运营及风险管控等方面提供全方面细致的辅导,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实力,能过让企业少走弯路、错路,提升企业在上市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
省人大代表方忠喜:建议合肥引进更多“千人计划”专家
安徽省人大代表方忠喜,来自于彩虹(合肥)光伏有限公司,他所在的行业重点发展的是液晶玻璃基板。方忠喜建议合肥市继续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尤其是多引进一些国家“千人计划”的各类专家。
方忠喜表示,目前合肥市正在全力建设综合性国家中心,并推动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这就需要大量的人才。虽然合肥市已经引进了不少人才,但从长远来看,这个需求还会进一步大幅增长。
“我们急需一些掌握新能源技术方面的人才,需要他们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推动新技术转换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运用到实际的生产当中去,成为生产设备、产品。”为此,方忠喜建议,合肥市今后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尤其是将国家“千人计划”里的专家,更多地引进合肥,推动合肥市创新发展。
省政协委员卢剑伟: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服务创新型省份建设
加强产学研合作既是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有效发挥高校科技创新资源优势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有力支撑。科技界别委员卢剑伟认为,加强信息化建设,畅通科技成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渠道或有助于提升高校和企业产学研合作效果。
“高校中有较多存量科研成果商业价值没有被充分开发,而与此同时,企业却无法及时获取相关信息,造成科研成果搁置浪费的现象较为普遍。”他认为,由于高校大部分科研成果并不是直接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而是基于自由科研活动而形成的,这就导致了部分科研人员对于企业需求和市场商机不是特别敏锐。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者对于高校成果的转化切入点也存在了解不深等问题,产学研合作双方主体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最优资源无法有效对接,最终影响产学研合作效果及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政府可作为了解企业需求同时又了解高校成果情况的中间人,着重在相关信息的时效性、有效性和信息受众覆盖面等方面下功夫,及时有效的响应企业提出的技术需求,激发高校科研人员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意愿和积极性。”卢剑伟委员建议,由政府部门统筹规划建立有效的信息平台和数据库,为企业与科研成果的嫁接提供权威的信息发布和对接平台,消除科技成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记者 汪乔 陈欣然 魏笑君 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