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云南 » 正文

全球报道:云南省两会代表委员热议儿科医疗资源短缺难题破解之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27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支招《入冬以来昆明市儿童医院门诊病人剧增,每天近8000人次看病,夜间急诊堪比春运》,去年12月17日春城晚报以此为题报道了昆明市儿童医院接诊患者激增的新闻,儿科医疗资源的短缺再次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

支招

《入冬以来昆明市儿童医院门诊病人剧增,每天近8000人次看病,夜间急诊堪比春运》,去年12月17日春城晚报以此为题报道了昆明市儿童医院接诊患者激增的新闻,儿科医疗资源的短缺再次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引发多家媒体跟进报道。

据中华儿科学会最新发布的统计显示,云南省目前共有儿科医师3678人,全省每千名儿童拥有的儿科医师数为0.39人,低于全国0.53人的水平。按照国家卫计委到2020年每千名儿童拥有0.69名儿科执业(助理)医师的要求,我省目前还缺少近3000名儿科医师。

一名准二孩妈妈满腹惆怅地说:“带老大看病都赛过春运,生了老二怎么办?”

这不只是妈妈们关注的问题,也是省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问题。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就如何缓解云南儿童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提出了不少建议。

探访

挤!

老大看病就很难

有了老二怎么办

说起带孩子看病的经历,家住世纪城的王女士心很累。

“平时还好,可遇到天气突变各种儿童常见病高发时,带孩子看个诊就太难了。这两天孩子支气管炎犯了,带孩子来医院,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8点,还在打着针呢。”在昆华医院门诊输液室,抱着娃娃的王女士叹气,一旁的爱人不知如何安抚。

王女士说,带孩子看病成了很多二孩父母们最担忧的事。

忙!

一天看诊百余人

忙到没空喝点水

儿科究竟有多挤?记者近日来到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探访。孩子此起彼伏的哭声和焦急家长连珠炮一样的提问,让诊室里从早到晚都沸沸扬扬。

这里的医生们工作非常紧张,平均每3分钟看诊一名患儿,“怎么不舒服?有痰吗?咳嗽吗?发烧吗?流鼻涕吗?”一个个问题抛出去,一边迅速地对家长的回答作出判断,一边在电脑上开处方、写病历,还要不时提醒家长“您别在这打手机”“请只留一个家长,其余的去外面等待”。

从上午8时到中午1时许,整整5个小时,儿科门诊的一名专家忙得没喝过一口水,没上过一次厕所。从座位上站起来,要么是让患儿躺到床上做检查,要么是蹲下来观察患儿的呕吐物。不忍耽误医生一点点时间,记者没有采访这名医生,只是从门牌上得知坐诊的是该院儿一科主任谢露。

中午1时30分,谢医生匆忙吃起了冰冷的盒饭,喝了水,上了厕所又坐回诊室。这一坐,一直到晚上7时许。记者通过挂号单统计,谢露当天共接诊了120多名患儿。

累!

补休根本不现实

最怕生病误工作

记者发现,该院的儿科诊室里,医生们的桌上很少见到水杯。“忙都忙昏了,哪有时间喝水,而且喝了水就要上厕所,上厕所的时间可以多看几名患儿了。再说水杯放在桌子上很不安全,来的多半是小娃娃,烫着了怎么办?”儿科医生这样告诉记者。

记者探访昆明多家医院的儿科都注意到一个细节,几乎每家医院的儿科医生排班表上,都有很多条医生可以补休的记录,但这几乎都成了毫无意义的数字,因为补休根本不可能兑现。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一天看诊100多名病人都是常态,一旦有人休息,就意味着其他同事要干更多活。

“我老婆是三甲医院的儿科主力,她最怕的就是自己生病,因为一生病就意味着增加其他同事的工作量,经常刚拔掉针管就回到岗位。”记者的一位朋友说。

探究

儿科医生为啥这么缺

据了解,中国儿科医师的短缺数量至少达20万。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的数据显示,平均每年每家医院有两名儿科医师离开岗位。

前不久,记者参加了一位儿科副主任专家的同学聚会。“全班大多数同学都改专业或改行了,只剩下你们几个在儿科一线。让我们举杯,为你们的坚持干杯!”席间一名同学说完祝酒词后,很多人流下眼泪。“只有干过我们这一行的,才知道我们这一行的苦!”一名参加聚会的儿科医生有感而发。

记者走访了解到,造成儿科医生资源荒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

压力大风险大

一名儿科专家透露:职业压力大,又是医患矛盾的重灾区,这让很多医学生不愿意当儿科医生。20多年前医学界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调侃的话——“金眼科、银外科、马马虎虎妇产科、千万别干小儿科”。

据悉,儿科发生医疗纠纷的几率比其他科室高出许多,因为儿科是“哑科”,医生与患儿几乎无法直接交流,所以风险很大。

当下,为应对暴涨的患儿数量,不少医院儿科增加了夜间急诊医生的人数,门诊时间也相应延长,儿科医生的压力陡增。

收入相对低

从劳动报酬来看,儿科医生相比其他科室的医生相对较低。原因是儿科是大门诊、小病房,病人主要集中在门诊且病种相对单纯,辅助检查少、用药量比较小、收费相对较低但人力成本高。

无论是儿童医院还是综合医院的儿科,基本都难以自负盈亏,在目前的市场经济及现有的医疗体制结构下,儿科医生收入相比其他科室、其他行业少得多,超时的劳动时间与他们的收入水平并不匹配。

人才培养周期长

记者从昆明多家三甲医院了解到,每年医生的招聘中,儿科总是鲜有人问津。

1999年教育部调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取消了儿科学专业。16年来,我国新型儿科医生培养机制一片空白。而儿科医生的培养周期也是很长的,一名儿科业内人士指出,培养一名能独当一面的儿科医生需要至少6年多时间。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势必对儿科医生造成更大的压力。多名儿科医生直言,全面二孩后他们更是压力山大,有的儿科医师选择辞职或改行。

呼吁

恢复培养体系是长远之计

提高薪资待遇是核心问题

国家相关部门显然已经意识到儿科医生荒的严峻问题。2015年7月,国家卫计委发出《关于医师资格考试短线医学专业加试专业内容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中指出,为缓解院前急救和儿科岗位专业人员匮乏的现状,自2015年起,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对儿科和院前急救岗位从业人员,开展加试相关专业内容的加分考试。

有业内人士认为,所谓的加分考试,实际上就是变相降分录取。多位儿科专家表示,这样的救火措施让儿科医生们多少感觉不舒服,因为看起来是向外界传递了这样的信号:儿科是“劣等医生”。但实际上,急诊和儿科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降低儿科医师的执业门槛容易导致“医疗质量下降、医患矛盾增加、医生流失”的恶性循环。

专家认为,恢复儿科医生的培养体系才是长远之计,儿科薪资待遇问题也是核心问题,医院的发展、文化建设、科研水平也是儿科医生成长的重要外部环境。

专家认为,要解决儿科医生的薪资待遇问题,第一要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给予儿科医生特殊政策;第二要进一步完善儿科的医疗收费体系,重新计算儿科的人员成本、处置费用成本,提高服务性收费,降低药品加成,形成更合理的医疗价格体系。

虽然全国多家医科大学2016年相继恢复儿科学专业招生,但招生情况并不太乐观。业内人士提出,相关部门要给医院增加儿科医师的编制规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儿科后备医师来源的问题。

代表委员

王昆华委员

云大医院将建儿科中心

硬件条件优越但缺人才

“医疗资源短缺,优质医疗资源匮乏,尤其是儿科和妇产科。自从二孩放开以后,全国大量缺乏这两个科室的医生。儿科风险很大,收入很低,大家都不愿意当儿科医生。我们医院现在临床科室必须是博士才能进入编制,连硕士都是编外的,但儿科我们放开了,因为人员不够。”省政协委员王昆华说。

王昆华建议:首先,针对医疗资源短缺的事实,要加大疾病预防,减少病人数量。同时执行医改,把分级诊疗落实到实处,把优质医疗资源和技术下沉,使基层医院的能力和实力提升,使老百姓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大医院的待遇。其次,面对当下医疗资源较少的现状,建议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

“我在想我们用一部手机缓解看病难的问题,从预约挂号、就诊、检查到治疗都在手机上完成。”王昆华建议国家制定标准,各医院按标准建设信息化则可减少投入,避免大量资源浪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大医院)将建立专门的儿科中心,5号楼共计11万平方米,有硬件,缺人才,但儿科医生风险大,待遇跟不上,对储备人才来说又成了一个瓶颈。”王昆华说。

梅妍委员

营造相互尊重的

医患生态关系

“我们只有昆明市儿童医院一家专科医院,加上其他诸如妇幼保健和各大综合医院的儿科,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梅妍委员表示,目前我省儿科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二孩政策放开后儿科需求进一步增加,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同时儿科的高风险性质和令人堪忧的医疗环境,让医学生选择专业时望而却步,也让一些医护人员选择离开,让队伍不够稳定。

“一方面,孩子器官发育不成熟,抵抗力相对较差,病情发展快,小一些的孩子又不会表达,这些情况都加大了儿科医生的诊疗难度和风险。另一方面,现在每个家庭都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很多市民又不懂医,无形中加剧了家长的焦虑情绪,往往一针打不进去,医患关系就变得很紧张,病人家属打护士、打医生的情况在儿科每年都有发生,医疗环境并不是太好。”梅妍说。

除了高风险和紧张的医患关系以外,梅妍还表示,儿科医生的待遇也是造成儿科医疗资源短缺的原因之一。梅妍呼吁,目前政府已经着手解决儿科医疗资源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试图改善儿科医生的待遇,希望从社会层面营造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医患生态关系,在医方能多体谅病人家属焦虑心情的同时,患方也要理解医生的不容易,尊重医护人员的付出。毕竟抛除医疗技能以后,医生也是普通人,也是孩子的父母,也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

袁嘉丽委员

建议加强医科院校建设

“一位朋友带着孩子去看病,排队两个多小时,医生看了9个病人,问什么时候能看上,医生说前面还有五六十人……医院、医生的压力很大。”袁嘉丽委员建议加强云南医科类院校的建设,“医学院校是医院的明天,我们培养的医学人才将是医院的后备军。如果不加大对学校这方面的投入,怎么留得住医学人才。如果多培养一些高层次的人才,相信会减少一些医患纠纷。”

邓星梅代表

提高儿科医生职业自豪感

曲靖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是除了昆明市儿童医院外,云南省比较大的儿科。在该院工作的邓星梅代表坦言,今年和往年相比,儿科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都增长了20%左右,每名儿科医生一天的门诊量都在80~100人次。

邓星梅分析,医学院校很少单独设儿科专业,导致儿科医务人员供给欠缺。从临床上来说,儿科医生工作量大、风险大,也是造成很多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不愿从事儿科诊疗的原因。“孩子年纪太小,有的甚至还不会说话,有的不能准确表述自己的症状,对于医生护士来说,打针、插管等治疗手段操作困难,在用药方面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邓星梅建议,除了医学教育恢复儿科专业外,更多地应提高儿科医生的待遇和保障,增加儿科医生的职业自豪感和专业吸引力。(杨茜 楚田 包涛 孙琴霞)

来源:春城晚报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