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把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五年来,我们积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全方位提升。”翻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民生”一词共出现了12次,可见民生保障工作的分量。连日来,参加省两会的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五年来全省民生保障工作取得的成绩点赞,更对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充满期盼。
补齐短板
扮靓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近年来,景德镇市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置民生于首位’理念,将百姓的评判指数和价值追求作为最终的工作体现,着力推动各项民生事业发展。”省人大代表、景德镇市市长梅亦说,2017年,让城市变“美”,是景德镇市实施的最大民生工程。在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彻底告别脏、乱、差的基础上,以入选全国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为契机,全面启动城市“双创双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打响了一场阻击“城市病”的攻坚战。
景德镇坚持把整个城市作为一项公共产品来精心打造,以规划为引领,以补齐做优城市功能为首要目标,不断满足市民最急切的生活需求。梅亦介绍,景德镇全城动员、全民参与、全域行动,城市乡村从建设到管理、从形象到功能、从“面子”到“里子”,实现了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的新变化。其中,完成棚户区改造13126户,较2016年增长一倍。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昌南湖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昌江百里风光带、宝石码头等一批城市新景观、市民休闲新去处相继建成。作为全省唯一的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景德镇市开启了史上工程体量最大的地下“良心工程”,创造了当年建设当年完成30.9公里主体工程的“景德镇速度”。
“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建设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更是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关切。由此,在逐步呈现最美城市风貌的同时,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均得到极大提升。”梅亦表示,2018年,景德镇市将坚定不移地走共享发展之路,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其中,将重点掀起城乡“厕所革命”,在老城区,改造170座老旧厕所;在农村,将结合新农村建设全力推进该项工程。同时,还将聚焦脱贫、教育、医疗、社会治理等领域推出一大批民生项目,为进一步做美城市、兴盛产业、做足文化、扮优生态奠定坚实基础。
医改破冰
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省于2017年9月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全省345所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持续半个多世纪的“以药补医”政策在我省彻底终结。省政协委员、省卫计委副主任万筱明告诉记者,这项政策给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健康实惠。一是药品价格实现了平价进、平价出,以购药为主的慢性病患者是最大的受益群体。比如,以2型糖尿病伴慢性并发症的患者为例,一年治疗用药费用约为6000元,按20%计算加成率,取消药品加成后药费约为5000元,一年能节省1000元。二是降低了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以省直医院为例,本轮改革共下调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检验项目111项,平均降幅达5.4%。三是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全省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幅从改革前的15%降到9.2%,群众就医总体费用负担不断减轻。
“过去五年,是我省卫生与健康事业投入力度大、发展速度快、人民群众获得实惠多的黄金期。”万筱明介绍,我省不但实现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全覆盖,织起了多层次的全民医疗保障网,建立了因地制宜的分级诊疗体系,完善了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打造了高效协同的综合监管体系,还筑牢了更具层次的公共卫生安全防控屏障。全省人民健康获得感实现“三降一升”,即婴儿死亡率由11.8‰下降到6.87‰,孕产妇死亡率由12.95/10万下降到8.69/10万,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从32.47%下降到27.54%,人均期望寿命由74.3岁提高到75.9岁。江西深化医改工作连续九年入选全国十大医改新举措,是全国唯一的省份。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对此,万筱明表示,2018年,省卫计委将在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础上,启动实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升群众就医等待、诊疗、人文、环境、费用“五大体验”,进一步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同时,将继续全力实施重大疾病免费救治和城乡贫困人口重大疾病专项救治工作,全面落实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和扶贫病床等便民惠民政策,切实减轻大病患者特别是贫困患者看病就医负担。
顺应期待
办好民生事为幸福“加码”
2017年6月,德兴市遭遇罕见洪水灾害,很多农民家里的稻田被淹,损失惨重。令很多发愁的农户没想到的是,不久之后他们均收到了一笔“意外”的赔偿款,一些种粮大户甚至拿到了1万多元。原来,德兴市采取政府买单的方式,为全市26万亩水稻购买水稻保险,解决了种粮农民的后顾之忧。
而这只是德兴市实施众多民生工程的其中一项。省人大代表、德兴市市长郭峰说,德兴市始终把民生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概括起来,就是“四个一体化、两个免费”,分别是: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德兴市实现了农民和城镇居民均等化的待遇;一体化的城乡供水,投入3.6亿元在每个乡镇建立了供水点;一体化的镇村公交,从去年开始所有行政村都开通了公交车;一体化的城乡垃圾处理,实现农村垃圾专业收集、清理。还有“两个免费”分别是:高中教育免费和水稻保险免费。
“在民生问题上,德兴很多项工作在全省都是开创性的。”郭峰说,德兴市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推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凡德兴户籍并在该市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就读的学生均可享受免费高中教育。德兴由此成为我省第一个推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的县市。免费的背后,是政府在民生上的大手笔投入。郭峰告诉记者,2017年,德兴市民生领域的支出达3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这个比例在全省并不多见。更可贵的是,钱花在了刀刃上。这些民生工程的实施有效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比如: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就大幅度地降低了老百姓的医疗费用,尤其是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一体化的城乡供水,让全市90%以上的群众都喝上了放心水;一体化的镇村公交,全面解决了农村居民出行难的问题,还降低了票价;一体化的城乡垃圾处理,有效解决了“垃圾围村”的问题。
郭峰表示,2018年,德兴市将在继续实施“四个一体化、两个免费”的基础上,筹集资金7.73亿元,努力办好10件民生实事,让老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
专家解读
省政协委员、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副院长刘英锋:近年来,我省加速推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下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但是,总体上社区高龄老年人的医护照顾问题很不乐观。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期,靠独生子女解决高龄老人护理问题越来越难。建议加快医疗卫生的体制机制改革,按照新医改要求,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家庭医生的服务平台。同时,拓宽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为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配置社区家庭医生,开展定期上门提供医疗服务项目。还可以借鉴我国台湾省经验,对社区失去行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志愿者护理时间储蓄制度,解决日常照看老人人手不足的问题。
省政协委员、吉安市政协副主席罗燕萍: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事关民生的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近年来,我省大力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能力和水平。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我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仍存在执法偏软、多头管理和法制宣传有待加强等诸多问题。希望细化法律责任,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充分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加大违法行为成本,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行为。同时,加强食品监测队伍建设,并通过加快建立相关的食品监测机构,提高食品安全执法水平。
建言献策
省政协委员、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郑艳斐: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乡村儿童占比较大。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乡村城镇化建设的大步迈进,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问题越来越被重视。但乡村儿童成长在教育、身心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建立乡村儿童健康快乐保障新机制与新体系势在必行。建议成立由乡镇政府领导,民政、教育、公安、妇联等部门以及各村(居)委会书记为成员的乡村儿童健康成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动态管理网络,实施“职责分明、协同促进、系统保障”的管理体系,确保乡村儿童健康成长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省人大代表、新干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春延: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衡量教育投入增长的重要指标。2015年以前,我省高中学校办学经费主要来源是学费和择校费,2015年之后主要来源只有学费,学生生均公用经费一直以来都没有作预算安排。由于高中学费标准过低,加上从2015年起全省取消择校生政策,导致高中学校办学经费总体紧张,许多高中处于负债运转状态,从而影响到高中教育的健康发展。建议在保留现学费收取的前提下,由省财政按每生每年600元的标准预算安排高中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以全面促进全省高中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