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这是新时代再进发吹响的冲锋号!
绥阳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重要部署,找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结合点,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夯实党建基础,助推脱贫攻坚。
抓牢关键少数,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
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建立由县领导为包保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包保体系,形成“县、乡、村”三级指挥调度体系。把“两学一做”作为检验脱贫攻坚成效的主战场,严抓“关键少数”,压实“一把手”抓党建促脱贫的主体责任。推行“书记纪实制”,确保学做有“痕”常态常效,有“据”可查,不走形式,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形成层层抓党建推动脱贫攻坚落实落地的格局。制定《书记纪实制》手册2000余册,重点纪实党委党组“一把手”研究谋划党建推动脱贫攻坚、十九大精神宣讲、走访联系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情况等,实行“一季一评、一年一考核”的方式对书记“纪实”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督导核实,督查情况在一定范围进行通报,对记录失真失实的,严肃追究责任。
坚持“抓带头、带头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坚持把党性强、作风好放在首位,把致富能力强、办法多,能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干部优先使用起来。精准选好46个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和第一书记,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调整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书记并进行整顿转化提升。按照向基层倾斜、向一线倾斜、向主战场倾斜的用人导向,在脱贫一线提拔干部15名,让想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舞台。同时对工作能力差、综合素质不强的驻村干部实行召回制度。全面提升了贫困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水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抓较真、促认真”。制定《责任追究办法》,开出“乡镇党委书记党建责任、县直部门书记党建责任、村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责任”“三张清单”,促使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项目化、具体化、责任化。采取“常态督查、暗访抽查”等方式进行高频率、全覆盖、无死角的督查,对工作推进不力的7个乡镇16个部门进行了通报批评。
抓住广大多数,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建立领导包镇示范帮、单位包村聚力帮、工作队到村指导帮、党员干部包户结对帮、第一书记驻村帮的“五帮”精准帮扶联动机制,形成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一线的强大合力。
领导包镇示范帮。建立县级领导脱贫攻坚包保监督责任体系,每个乡镇由1名县级领导任包保责任人、1名县级领导任监督督导责任人、各乡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确保工作调度到位、监督到位。从县委班子带头,46名县级干部挂帮46个贫困村,不脱贫不脱钩。按照县委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县级领导深入包保乡镇现场办公、督查指导、狠抓落实,督促指导所包帮乡镇落实好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层层抓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格局。
单位包村聚力帮。出台《绥阳县 46 个贫困村扶贫攻坚包保工作考核办法》,坚持“领导带头、干部带领、党员带动”,实施“1+1+N抱团帮扶、基层党员全覆盖走访、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包保行动。帮扶单位充分发挥单位优势,帮助贫困村制定脱贫规划,发展增收产业,改善基础设施,解决民生问题,建强“两委”班子,切实把各项联系帮扶任务落到了实处,收到了实效。如县移民局挂帮的蒲场镇大桥村,该局向上争取资金330多万元,实施了上寨组移民村落美化工程、香草沟组黄金茶种植、关田坝至袁家湾组小康寨工程、3.8公里通村公路硬化等工程,使大桥村人居环境得以改善,有效带动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工作队到村指导帮。选派350余名干部组建46个驻村工作队进驻贫困村,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一支过硬的驻村工作队。工作队队长由单位主要领导或班子成员担任,工作队成员由帮扶单位熟悉党建工作,党性强、素质高、作风好的中层干部、业务骨干和年轻后备干部担任,帮助贫困村在抓贫困村党组织建设上想办法,在发展脱贫产业出实招,在实现贫困户增收致富上见成效。
党员干部包户结对帮。建立机关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实行“挂帮包扶”助脱贫,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干部帮扶贫困户全覆盖。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根据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重点落实好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小额贷款扶贫、易地搬迁扶贫、争取产业扶持资金和获得农村低保、社会救助等政策。
第一书记驻村引领帮。全县46个贫困村共派驻46名第一书记,通过建立“一周一信息、一月一例会、一季一督查、半年一汇报、一年一考核”制度,切实管好用好第一书记。第一书记积极争取资金、政策、项目、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为贫困村脱贫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供电局苏远清派驻伞水村第一书记以来,从建强基层组织入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食用菌种植加工,带动30多户贫困户脱了贫。
抓实基层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对症下药,以抓学习、抓载体、抓一线、抓作风、抓发展的“五个抓”为抓手,着力解决贫困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努力让每一个贫困村党组织都成为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
抓学习,增强脱贫攻坚“内力”。在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基础上,加强贫困村党组织建设,着力打造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贫困村党组织班子。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推进,开设“新时代讲习所”、“干部上讲台”、“轮番讲党课”、“周一例会我主持”、“农民夜校”等学习平台,让全体党员干部学十九大、学党规、学讲话、学政策、学业务、晒技能成常态,在“学”中自觉凝魂聚气。
抓载体,增强脱贫攻坚“能力”。在落实“三会一课”基本制度上,推行“支部开放日”,将每月的7日定为“支部开放统一活动日”,除按规定缴纳党费、重温誓词、轮庄学习外,另外结合支部实际,自主设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党员群众联系日、党员志愿服务日、支部开放议事日”等特色主题活动,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民主决策解决,让村的“大小事”请群众参与、由群众做主、让群众监督。做到村委门常开、人常来、事常办,把村级活动场所建成便捷服务、便利活动、便于议事的综合阵地,增强了村干部脱贫攻坚的能力。
抓一线,增强脱贫攻坚“合力”。在“决战脱贫攻坚40天”近1000名党员干部“寄宿”奋战脱贫攻坚一线期间,在镇村开展了党的“组织建立在一线、学习贯彻在一线、支部活动在一线、党员培育在一线”的“四个一线”行动,进一步武装党员干部理论思想,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增强各级党组织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各镇村成立了临时党支部,采取一村一个临时党支部、一个帮扶工作组,每户一名帮扶干部、一套帮扶措施、一个帮扶主导产业,负责一抓到底层层包保责任体系,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这个支部堡垒的支点撬动作用,为脱贫攻坚增添了动力。
抓作风,增强脱贫攻坚“定力”。坚持发挥贫困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强化政治引领功能,把深入开展“五梳理”大讨论加强作风建设作为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抓手,让党员干部们在深入讨论中找差距、对标准、明思路,在互动交流、思想碰撞中深化认识、凝聚共识。要求全县117个村党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对照“思想是否突破常规,思路是否适应发展,作风是否查找到位,问题是否找准找对,对标是否定位精准”梳理查摆问题,共议破解良策,共梳思路明目标。在“五梳理”大讨论中,各村的党员干部掀起了梳理思想、梳理思路、梳理作风、梳理问题、梳理对标的高潮,碰撞了思想之花、涤荡了作风之弊、找准了事业之位、激发了创事之情。
抓发展,增强脱贫攻坚“活力”。为扭转基层党建薄弱的局面,绥阳坚持党建扶贫同抓共促,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以“开发资源、利用资产、投资创业、服务创收”的“双资双创”村强民富增收模式做强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村村有产业、家家有就业、户户有分红”的精准脱贫路子。目前,创建集体经济试点村40个,整合撬动资金近1.5亿元。全县117个村居积累总量达5000余万元,全部实现了脱壳的目标。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提升和强化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使党组织发挥出更强的战斗堡垒作用,有效推进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开展,强村富民促进了农民增收,加快了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如蒲场镇新场村利用闲置的土地引进友利纸管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每年按照10%利润与企业分红,村集体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还解决当地群众就业10余人;黄杨镇“支部+电商+扶贫”小米辣远销省内外;宽阔镇红河村的莲藕种植、中锋养殖、乌骨鸡养殖创出自己的品牌……
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启示
绥阳县通过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积极探索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做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也获得了一些启示。
一是抓好基层党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证。
二是选好支部书记,发挥党组织书记的统揽全局作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前提。
三是用好共产党员,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现实需要。
四是管好第一书记,发挥第一书记的驻村帮扶作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举措。
五是树好干部标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动力。(张灿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