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云南 » 正文

全球报道:云南西畴!破解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减贫难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29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迷雾被正午太阳驱散,李竹显带着从贵州来的亲戚登上观景台,俯瞰这片喀斯特丘陵纵横的绝美之地——西畴。近日,记者探访中国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云南省西畴县,近年来该县通过石漠化治理减贫效果明显。西畴石漠化
原标题:云南西畴:破解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减贫难题

迷雾被正午太阳驱散,李竹显带着从贵州来的亲戚登上观景台,俯瞰这片喀斯特丘陵纵横的绝美之地——西畴。

近日,记者探访中国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云南省西畴县,近年来该县通过石漠化治理减贫效果明显。

西畴石漠化率高达七成以上,是世界上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曾被岩溶地质专家称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

如今,记者在西畴看到,喀斯特丘陵青葱翠绿,丘陵下,蔬果飘香,屋舍俨然。

此前,西畴经历过一段极度贫困的时期。“三光三光,树被砍光,水土流光,姑娘跑光。”李竹显生活在西畴三光片区,她说,若不是近几年生活改善,她也不愿嫁进来。

云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教授王筱春介绍,喀斯特岩溶地貌土壤层薄,一旦森林植被遭破坏,水土极易流失,造成石漠化,不能涵养水源也无法生产农业作物。“在中国西南部省区广西、贵州、云南存在大面积石漠化区域,均伴随有普遍贫困。”

上世纪中叶,西畴大量砍伐喀斯特丘陵上的灌木,斜坡种植,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石漠化加剧。

在龙江村,泥石流曾数度淹没本就稀少的耕地,“村里过着‘半年粗糠半年粮,未到冬天闹饥荒’的艰苦日子。”龙江村70岁老人刘超仁告诉记者。因泥石流、饥荒贫穷、找不到水,村庄曾计划整村搬迁。

穷山恶水,倒逼出西畴人自力更生精神。

自上世纪90年代起,龙江村率先在西畴探索石漠化治理之路,刘超仁带领村民植树造林,恢复生态。将石漠化土地里的石头翻出来,增加耕地。挖水渠修水窖,引水储水。组织村民自筹资金,修通进村路。

“山、水、林、田、路、村”的石漠化治理之路在西畴全县展开:三光片区在石漠化区域炸石造地9500亩;肖家塘“四愚翁”砸锅卖铁6年修5公里进村路;岩头村15户人家12年凿通下山1公里路……

如今,西畴森林覆盖率从当初25.5%提高到53.3%;人均耕地面积从0.76亩增加至0.84亩;硬化公路修通所有自然村……

生存条件改善后,龙江村种上橘子,并远销越南,给273人的村庄每年带来约70万元人民币经济收入。加上养殖、运输、劳务输出,该村人均年收入8600元人民币。乱石丛生的三光片区则变成纵横有序的梯田,种上各种经济林果作物,贫困快速消减。

靠自力更生,仅有26万多人的西畴,近20年来减少贫困人口20万。

云南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迎说,西畴在改变生存条件中积淀下内生精神力量,将持续影响减贫后的产业发展。(缪超)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