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入冬以来,鹤岗市从解决农村劳动力和劳动时间“两个剩余”问题入手,在全市涉农县区开展“三个一”培训活动,引导农民变冬闲为冬忙,解决冬季“猫冬”问题。
鹤岗市双赢家庭农场共经营水田3000亩,虽然规模不小,可每年秋季水稻全部卖到粮库后,冬季就无事可干。去年秋季,双赢农场场长周长艳参加完市里举办的新型经营主体培训班深受启发,与水稻加工厂和粮食销售商合作,将自种的水稻加工成大米,注册商标自我销售,效益大增,让他尝到了“少卖稻、多卖米”的甜头。眼下,他已与一家米业公司签订了3000吨优质大米订购合同,并组织农场股东到处联系收集畜禽粪肥,全力扩大绿色有机水稻种植面积,争取让农场股东们赚到更多的钱。
周长艳变往年的“冬闲”为今年的“冬忙”主要得益于全市新型经营主体培训班的举办。鹤岗市于去年秋季开始,在涉农县区围绕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农业发展要求,开展了“三个一”培训活动。即培训100名农民技术员、100名新型经营主体、100名农村经纪人。培训中,邀请市委党校教授和省市农委技术专家等按照“课堂教学、现场教学、跟踪服务”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全面培训。目前已培训农民技术员100名,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经纪人各60个,其余将在3月末之前全部培训完毕。
说起参加培训班的好处,鹤岗市东山区蔬园乡更新村的农民心里更是乐开了花。更新村是鹤岗近郊村,多年来一直有种植蔬菜的传统。可每年生产的蔬菜,特别是白菜、土豆等大宗蔬菜均随时上市销售。随着冬季的到来,村民也都开始进入冬闲期。该村党支部书记孙柏刚参加市里培训班后,立即回村召开村民大会,按照市里贯彻的既保障冬季市民“菜篮子”,又增加村民收入的新要求,引导农民加强秋菜储存,错季销售蔬菜,全村村民深受鼓舞,纷纷利用地势挖起了蔬菜“保鲜窖”,将秋菜保存到冬季上市销售,赚取更大的效益。目前,425户农民已有270余家建起了蔬菜“保鲜窖”,错季上市后,可使大白菜、土豆等的身价上涨一倍。预计仅错季销售蔬菜这一项就可使全村农民人均增收1500余元。(记者邵晶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