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甘肃 » 正文

全球报道:第二届陇原工匠揭晓 10人入选10人提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30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他荣获全国“技术能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井下作业技能专家、首批“技术能手”;甘肃省“职工技术标兵”、第四届“陇原技能大奖”。7.华玉林,48岁,中共党员,玉门油田分公司炼油化工总厂配电车间试验班
原标题:第二届陇原工匠揭晓 10人入选10人提名

2.董兵天

3.王一

4.杨永林

5.刘志勋

6.张继永

7.华玉林

8.李纯兴

9.朱振平

10.班杰军

1.赵洪刚

2.王玉明

3.孙青先

4.宋军光

5.杨锡仓

6.李云鹤

7.魏晋辉

8.荣卫民

9.梁东平

10.邹斌

由甘肃省总工会、甘肃日报社、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联合开展的2017年“陇原工匠”学习宣传推荐活动,经过各市州各产业系统企事业单位层层宣传推荐、公众投票、资格审核专家组审核、会议研究、社会公示等环节,赵洪刚、王玉明、孙青先等10人为甘肃省第二届“陇原工匠”,廖永刚、董兵天、王一等10人为第二届“提名陇原工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直有关部门、行业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陇原工匠”学习宣传推荐活动,着眼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眼深化供给侧改革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着眼生产一线技术工人和普通劳动者,经过企事业单位普遍动员和职工群众广泛参与,参与网络投票的人数突破300万人,宣传了推荐对象的典型事迹,弘扬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唱响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旋律,凝聚起了全省各行各业广大劳动群众钻研技术、精研业务、创新创造、追求卓越的蓬勃热情,成为新时代推动甘肃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2017年陇原工匠及提名陇原工匠事迹简介

陇原工匠(10名)

1.赵洪刚,49岁,中共党员,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含能公司化工三厂304车间112工组大组长,含能材料制造高级技师,兵器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他熟练“驾驭”和发展了混合产品生产线,使生产线实现了产品互补、工艺互进、研发配套。在结晶粒状某产品生产中,他提出了“缓慢降温结晶”的理论,使成品合格率提高至92%以上,编写的“赵洪刚结晶粒状某产品缓慢结晶岗位操作法”,获得了含能公司技能比武大赛一等奖。在某产品生产过程中,他通过优化工艺,有效解决了“撞击感度”不合格问题。针对喷射类某(8类)产品合格率低的问题,他提出采用喷射和级配相结合的生产方式用于生产,大大提高了某(8类)产品的一次交验合格率。

2.王玉明,藏族,51岁,中共党员,卓尼县喇嘛崖洮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农村实用文化人才“正高级”职称。他出身于制砚世家,擅长人物砚的雕刻,刻画细腻,惟妙惟肖,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气息。1997年其作品“画龙点睛砚”被作为甘肃对香港回归的赠礼之一赠送香港,2004年4月《西厢记洮砚》在第十五届全国文房四宝精品博览会荣获金奖。2007年他的巨型洮砚作品《红楼梦砚》在第八届中国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暨首届卓尼风情旅游艺术节洮砚工艺的展评中获得特等奖,并经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授予他全国工艺美术优秀创作奖。获得“全国工艺美术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9年7月授予国家级制砚艺术大师荣誉称号。他先后培养洮砚雕刻高技术人才近500多人,其中有6人已经被甘肃省评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他现为国家级制砚艺术大师、甘肃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

3.孙青先,51岁,中共党员,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厂乙烯联合车间乙烯装置操作工,高级技师。1995年,他参与筹建16万吨/年乙烯装置,编写完成了《乙烯装置裂解炉操作法》等近40万字的技术资料,被推广至国内乙烯装置广泛应用。他总结出的“三步控制法”,实施后裂解炉双烯收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年增产乙烯1200吨,增收540万元。他参与策划和实施的GB201压缩机更新改造,开创了国内乙烯装置压缩机在原址上成功改造的先河,改造后的乙烯装置能耗697千克标油/吨,双烯收率46.79%。他组织技术攻关解决了20项生产难题和安全隐患,15项QC成果获得国家、省、中石油的表彰,16项技术技能成果在行业内推广应用,为乙烯装置长周期运行和节能降耗提供了坚实保障。2007年,被聘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和兰州石化公司内部高级培训师;2008年被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聘为兼职副教授。他先后获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4.宋军光,42岁,中共党员,国网兰州供电公司配网带电作业中心带电作业班班长、高级技师。自参加工作以来,有任务他总是冲在前面,16年来他共参与完成带电作业21830次,减少停电时户数224741(时·户),节约电量15630.29万KWH,班里的同事给他算过一笔账,光是手套他一年就能磨破110双。为了把带电作业危险降到最低,他带领科研小组研发了《10kV配网线路带电作业用硬质分流线支撑架装置》及《配网带电作业斗内专用绝缘工具箱》等30多项新工具、新装备、新材料。其中《绝缘平台》等5项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15年6月24日,他作为现场总指挥参与了全国首次高海拔地区配网带电作业,此次高海拔地区配网带电作业项目的圆满完成,填补了我国高海拔地区10KV配网带电作业的历史空白,2016年荣获“陇电工匠”荣誉称号。2011年获省电力公司首届“10kV配网带电作业”技能大赛个人全能一等奖。2012年获中电联“电力行业技术能手”。

5.杨锡仓,67岁,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炮制分会理事、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首席专家、中药学技术顾问、中药炮制技术指导老师。杨锡仓17岁跟师看病认药、学调剂,1990年12月,被遴选为全国首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马炎铭学习中药炮制和中药制剂,成为中药炮制“京帮”学术流派的传人。从2002年起,曾连任甘肃省第三批、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甘肃省五级师带徒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指导老师。2017年7月,遴选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确定为全国“省级中药炮制传承基地”。他曾获甘肃中医学院颁发的“2002—2003年度先进教师”荣誉证书;2011年10月,获甘肃省卫生厅颁发的“甘肃省卫生行业中药操作技能大赛指导老师二等奖”;2012年,荣获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优秀老专家”称号。

6.李云鹤,84岁。原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国内著名文物修复保护专家,从事壁画修复61年。多年来,他先后成功修复了莫高窟161窟、130窟、220窟,青海塔尔寺弥勒殿壁画和大殿建筑,武威天梯山大佛塑像。哪里有“生病”的壁画和塑像,李云鹤好像就在哪里。从2001年至2017年,从甘肃的张掖金塔寺、马蹄寺,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天水纪信祠,平凉泾川王母宫,甘谷大象山,到浙江杭州凤凰寺、河北曲阳北岳庙、山东岱庙,再到故宫……李云鹤的身影总是在最需要他的地方出现。在文物保护修复方面,李云鹤以炉火纯青的技术创造了无人超越的奇迹,成为壁画修复界有名的“匠人”。1987年“筛选壁画黏结材料和修复工艺”获全国科技大会成果奖;1981年“莫高窟壁画颜料X光谱分析及木结构建筑颜料”获国家文化部一等奖;1987年“莫高窟161窟祁甲壁画修复”获国家文化部一等奖。

7.魏晋辉,44岁,中共党员,中核集团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高级技师。他参加了离心技改工程以及国产化后的二、三、四期离心工程的供取料工艺系统启动调试及维护运行工作。他积极思考、主动创新,参与完成了多篇QC(质量控制小组)成果和优秀操作法及五小成果,其中QC成果获省部级QC成果一等奖4次,全国QC优秀成果奖1次;编写《冷风箱运行维护总结》《供取料工艺系统调试启动方法》的科技论文发表于公司科技杂志上。他所带班组2004年被评为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班组”,2007年被评为“全国安全生产优胜班组”,2009年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2013年,他本人荣获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首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铀浓缩供取料操作工”职业决赛第一名;2014年,荣获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岗位技术能手”;2017年6月,经推荐批准建立“魏晋辉(铀浓缩生产供取料操作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8.荣卫民,46岁,中共党员,兰州西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高级企业信息管理师。他先后主持和参与了2×330MW工程MIS网络平台搭建及SIS系统的建设,MIS网络安全监控,公司视频会议系统维护、生产实时数据采集系统搭建和维护等工作。编制了《兰州西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内部控制手册》(信息系统管理)部分。2014年,大唐集团公司成立了“荣卫民技术创新工作室”,他的团队完成了公司局域网络线路和两票系统改造升级,完成了网站的重新设计与整体改版。2007年,他参加了全国第三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获得计算机调试工项目竞赛第一名,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同年代表中国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七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获得第六名;2014年,大唐集团公司授予“荣卫民技术创新工作室”;2016年1月,大唐集团公司授予“示范型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他本人获得2015年度大唐集团公司“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优秀负责人”称号。

9.梁东平,55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长庆油田采油二厂井下作业大队高级技师、井下作业技能专家。2012年至今他主持研制了“引鞋滑块打捞矛”“S型引鞋母锥”“变径开窗打捞筒”等大修井下作业工具上百件,为二厂措施增油作出贡献。2015年,主持研制的《可升降油管桥凳子》项目荣获度甘肃省年度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一等奖。参加的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生产技术室QC小组被命名为2015年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奖。主持设计制作了“采水管打捞筒”等4项系列打捞工具,完成水源井大修5口,完成了第二采油厂《水源井维修系列工具研制》科技项目,并获科技成果三等奖。他荣获全国“技术能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井下作业技能专家、首批“技术能手”;甘肃省“职工技术标兵”、第四届“陇原技能大奖”。2016年,荣获甘肃省庆阳市首届“陇东工匠”荣誉称号。

10.邹斌,45岁,中共党员,兰石集团装备公司邹斌劳模工作室负责人,车工首席操作师、车工高级技师。他多次参与重大生产技术攻关,取得多项产品专利,创新6项工艺操作法,自制20多个量具、模具、胎具,参与完成上百项重大装备的加工制造,为兰石集团多个“中国第一”和“中国领先”项目奉献一己之力。对我国目前最先进的大功率2200马力泥浆泵设备及传动系统进行重新设计装夹及定位装置,比原有工装提高速度10倍;在水泥设备回转轮的加工制作中,创新钻床加工环孔,解决操作危险,并保证了铰孔尺寸,节约设备成本5万元。利用机床附件支撑座选择最佳支撑点,对两端堵头的中心孔进行修正和修研,加工后整根轴的外径公差及同轴度≤0.02,保证了加工工件精度及同轴度。2003年6月荣获甘肃省职工技能大赛车工比赛第一名。2003年10月荣获全国职工技能大赛车工组决赛第十五名。2004年5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5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2016年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提名陇原工匠(10名)

1.廖永刚,43岁,中共党员,航空工业天飞公司廖永刚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高级技师。1998年,公司上马无人机项目,其中一个关键件机翼大梁摆在了他的面前。该产品为高强度钢,长度达2m,外形由宽变窄,厚度依次变薄,最薄处仅为1.4mm。面对这样的难题,他多次论证、修改设计方案,先后完成铣平面夹具、斜面夹具、钻孔夹具等共计6台套,全部一次性合格交付用户使用。2009年,新型号产品开始生产,90%以上的零件都属于首次加工,试制过程中,他承担了大量的急活、难活,与其他操作人员一道,做工装,拿方案,解决了制造过程中出现的多项瓶颈问题。多年来经过他手的零件,一次交检合格率普遍高达99%。他把质量作为根本的衡量标准,一步一个脚印,默默付出,用行动释诠了工匠精神。2007年,他获得了“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又获得了“甘肃省劳动模范”。

2.董兵天,47岁,中共党员,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焊工高级技师,持有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压力容器焊接“高温高压”Ⅲ类11项焊接资质,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他从事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接26年,累计完成中高压焊口3万多个,焊缝一次合格率100%,优良率98.5%以上,练就了一手“心手合一”“稳、准、灵、快”的焊接技能,发明了钨极氩弧焊“向下焊”倒挂铁水操作法,采用降压法、封闭法、斩堵法、栽丝法解决了生产在线焊口“带压补漏”焊接技术,解决了铸铁冷焊、热焊,仪表铜管火焰钎焊,中压阀门阀体、阀座焊补修复焊接技术。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0篇,2006年获甘肃省技能竞赛焊接技术标兵。2016年他的火电厂锅炉水冷壁钨极氩弧焊“倒挂铁水”操作法,被命名为第四届“甘肃省职工先进技术操作法”。2016年获得首届“金昌工匠”。2017年获得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

3.王一,42岁,中共党员。现任静宁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刑事科学技术中队指导员,痕迹检验工程师。近三年来,王一同志勘验各类案件现场627起,利用痕迹物证破获本地案件60起,出具痕迹物证检验鉴定72份,准确率百分之百,全部被法庭采信。2013年全国NEC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建成以来,他主动放弃休假和休息日全身心投入工作当中,发送指纹查询信息9万余条,比中各类刑事案件652起。2016年1月,“王一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他先后利用NEC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比对破案560起(公安部B级指纹协查案件35起)。2015年7月,他被省公安厅评为“2013—2014年度全省优秀人民警察”,记个人“一等功”;2015年,获得公安部“全国优秀技术人才一等奖”;2016年7月,被评为“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11月,被评为全国“公安楷模”并荣获“全国公安二级英模”称号;2017年1月,荣获“工行杯”感动甘肃·2016年度陇人骄子。

4.杨永林,50岁,中共党员,高台县嘉宝机械制造销售有限公司工程师。2010年,他任公司工程师以来,积极指导技术人员现场攻关18项生产技术难题,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2014年,公司成立了“杨永林劳模创新工作室”,他带领技术团队完成了旋耕机、深松机两大系列机具的安装工艺改造。他研发可调式激光平地机,获得4项实用新型专利,年创造效益96万元。在他的不懈努力和公司职工的积极工作下,公司经济效益连年攀升。2015年,公司销售收入达3000多万元,实现利润348万元,比上年增长20%。他结合工作实际,在国家级刊物《机械研究与应用》上发表论文多篇。2015年底,他本人荣获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2016年4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1月,荣获张掖市委、市政府首届“金张掖能工巧匠”称号;2017年4月,被张掖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确定为“张掖市市管拔尖人才”。

5.刘志勋,43岁,中共党员,中铝兰州分公司焊工高级技师。他在长期从事焊接工作过程中,刻苦钻研焊接技术,熟练掌握火焊、焊条电弧焊、二氧化碳保护焊等先进操作技能,特别对灰铸铁裂纹补焊,铜、铝等有色金属氩弧焊接有独特见解和绝技绝招。他通过大量实践摸索出灰铸铁退热焊法,气、水管道带压捻焊技巧及轴瓦、汽包、高压缸裂纹补焊等独门手艺,在同行中得到广泛应用和称赞。由他编制的《T91焊接工艺》《T23焊接工艺》《异种钢焊接工艺》及多种耐热钢热处理工艺等,有效保证了检修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他牵头举办焊工培训班14次,总人数300余人;导师带徒42人,其中21人达到高级工水平,12人达到焊接技师水平,6人达到高级技师水平,2人获得省、市级焊接能手称号。2013年获得“中国有色集团杯”第六届有色金属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2014年被国家人社部评为第十二届“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奖。

6.张继永,39岁,中共党员,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车工。“车工就是一把刀,刀磨得好干活肯定差不了!”老师傅传下来的这句教诲,他一直铭记在心。他带领团队制造了我国最大的卫星贮箱,贮箱成型后重5公斤,直径1250毫米,壁厚0.8至0.85毫米,壁厚均匀性保持在0.05毫米以内。2008年研究所应某项重大任务需求,组织研制环形压力容器,他用自己磨制的成形刀具一次就加工出了完全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2016年,在他的带领下,车间将以往冲压件完成后化学浸泡的加工方式,转变为加工精度更高、合格率更高的车加工方式,合格率从60%提升到了98%以上,填补了国内压力容器金属隔膜车削加工的空白,已在多个型号中实现成功应用。他先后荣获甘肃省“岗位技术能手”、甘肃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技术能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贡献奖”、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劳动竞赛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7.华玉林,48岁,中共党员,玉门油田分公司炼油化工总厂配电车间试验班班长,高级技师,玉门油田分公司技能专家。工作29年来,他始终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学习钻研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练就一身好本领,凭借设备发出的声音就能辨别出有没有故障。他主持完成的《提高电网功率因数》《提高供电质量》等多项技术攻关课题获得科技进步奖,其中参与完成的《降低电气设备故障率》课题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他组织对长期闲置的补偿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增加补偿容量910KVAR,使炼化总厂的电网功率因数由0.89提高到0.93以上,每年减少网损122万度,改善了电网功率因数低、网损高的现状。2001年、2003年两次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2005年荣获“甘肃省劳动模范”称号,2017年荣获玉门油田分公司“石油摇篮工匠”称号。

8.李纯兴,64岁,中共党员,现为兰州九天地毯有限公司职工。他把传统与现代工艺相结合,首创了“米格点头图”“恒温洗毯”“双浸双氧植物染色”“320里色地毯织做”“湿法十二手擦色整理”等新工艺,自行研制出缠线机、倒线机、洗线机专用设备等12项技术革新,先后在《中国工艺美术》《地毯通讯》《飞天地毯》等期刊发表论文19篇。他手工织做的“山水牡丹”“江山多娇”“青海湖”“人物肖像”“万里长城·雪”等产品被作为礼品送往世界各地。他的地毯样品连续七年在全省获评第一,在全国获得了三个单项第一,先后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全国出口产品银质奖、国家质量荣誉证书等殊荣。他本人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革新能手”“中国改革功勋奖章”“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等称号。

9.朱振平,46岁,中共党员,甘肃虹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车工高级技师。他长期致力于工艺技术改进和创新,他设计的工装夹具,把高难度高精度零件的加工简单化,良品率从原来的60%一下子提高到了98%。2010年,厂里开展某种航天产品的研制,其外壳和PT电阻是它的核心零部件,起着关键作用,他多方查找资料,制作模型,实现了盒体部件的顺利加工。2013年,某产品腔体部件中,上、中、下壁零件属于关键件,他通过反复试验,攻克了技术难关,填补了国内的空白。2015年,车间仅有的一名镗工退休,造成工序空档,又是他勇敢地站出来,凭着自己坚实的金属加工基础和高超的技能素养,又一次战胜自我,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名优秀的镗工。他多次被评为“甘肃省技术标兵”“甘肃省技术能手”;2014年,荣获“平凉市劳动模范”。

10.班杰军,藏族,37岁,甘肃省文县铁楼藏族乡麦贡山村人。他从小深受白马民族文化的熏陶,工作中不断钻研理论,带领着一批雕刻绘画爱好者不断创新民族文化。2006年其作品“池哥昼面具”参选甘肃省民俗文化展,同时被甘肃省博物馆收藏。2008年又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池哥昼”代表性省级传承人。2014年“池哥昼”“十二相面具”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权。2015年3月,他的作品“池哥昼”系列产品“池哥昼面具”获国家第七届旅游产品展金奖。2016年4月其原创作品“池哥昼面具”又被中央美院收藏。作为一名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他扎根基层,广带徒弟,始终站在文化传承者的精神前沿,守望发扬民族文化的理想,谱写了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乐章,使白马民族文化得到了保护传承和发扬。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