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黑龙江 » 正文

全球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为龙江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01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放眼龙江大地,文明之花悄然开遍城乡、结出硕果——在2017年11月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我省4座城市、117个村镇、209家文明单位、8所校园受到表彰。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以创

放眼龙江大地,文明之花悄然开遍城乡、结出硕果——在2017年11月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我省4座城市、117个村镇、209家文明单位、8所校园受到表彰。

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以创建文明城乡为统领,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美丽乡村建设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呈现积极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丰润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为龙江精神凝魂固本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价值是行为的标准。我省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为现代化新龙江建设发展注入新的能量,凝聚起龙江人价值观领域的最大公约数。

真正实现了“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近年来,全省各地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落实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全过程,着力在结合、贯穿、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无处不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屯、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近年来,全省广泛开展以“引领风尚·铸魂龙江”为主题的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送到百姓身边、送进大家心坎里,增进了人们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知。

——引导群众强化自身修养,提升道德境界,深入开展“德礼满龙江”文明礼仪达标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使全省崇德向善、知礼守义的道德风尚日益浓厚。

“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省结合社会实际和各个行业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织了一张覆盖各行各业的网络。

——直面诚信缺失问题,深入开展“诚信共同坚守行动”,广泛开展诚信家庭、诚信企业、诚信主题公益广告宣传,配合相关部门推进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机制建设,打造“不愿失信、不敢失信”的社会环境。

——为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得见、摸得着、离得近,我省大力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群众文明意识,推动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而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成为龙江人共同的价值追求,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从城市到乡村

文明创建的脚步一刻不停歇

全国文明城市一直被视为最具价值的“城市名片”,也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2017年11月14日,中央文明办正式公布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获奖名单,我省伊春、哈尔滨、大庆、绥芬河四个城市获得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文明,始终是城市的底色。几年来,我省既注重从战略高度做好顶层设计,又切实结合地方实际开展“接地气”的文明建设活动,让城市文明特色不断扩展,在全省打造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文明城市典型。而城市的管理者们,则把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作为工作主动追求的目标并矢志不渝地为之努力。同时,省文明办还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协调相关部门实施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不断改善城市环境面貌。与省住建厅联合开展“四季”环境整治行动,重点加强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乡镇村屯的环境整治。近年来,全省各地先后出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人员580余万人次,动用车辆机具50余万台次,清理生活垃圾近4000万吨,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黑龙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是写在大地上的。”这是中央文明办在我省调研时,对我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评价。近年来,我省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以“三个美起来”和我省《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六美”为目标,协调各有关方面,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档升级,让一个个村镇既有“颜值”,更突显了“气质”。

为使文明之花开遍龙江大地,我省在坚持实施城市文明达标、乡村文明提升中,更强化“细胞支撑”,组织各地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窗口等创建活动,激活创建文明城市的每一个“细胞”,使创建活动内外兼修,“里”“面”并重。

志愿精神薪火相传

引领社会文明迈向新高度

伟大的时代总有令人们崇尚的精神坐标,激励人们朝着文明进步的方向执着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志愿服务工作传承并升华着雷锋精神,从倡导“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助人为乐社会风气,到“让志愿服务成为生活时尚”的崇德向善引领,无不彰显大爱与奉献的情怀,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并肩前行,引领社会不断迈向新的文明高度,形成了志愿精神薪火相传的可喜局面。

顶层设计开拓志愿服务新格局。近年来,我省发挥志愿服务工作基础扎实的优势,大力探索创新思路和推广模式,自2011年初开始,开发并运行黑龙江省志愿服务人库系统(目前定名为智慧志愿支持系统),设计并推行志愿服务全新领导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2012年,省人大重新修订《黑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明确“县级以上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负责规划、指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志愿服务活动”。2015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志愿服务工作的一系列要求,更加具化了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操作性,打造了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

过去,许多人对志愿服务认识片面,认为只有打着红旗去敬老院、孤儿院慰问,走上大街打扫卫生等形式的活动才是志愿服务,导致志愿服务活动表面化、形式化。近些年来,我省各地积极探索由社区、服务队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依托智慧志愿支持系统发布活动信息,让有时间、意愿和能力的志愿者自主报名参加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得到被帮扶群众和志愿者的一致认同。2011年全省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只有503项,而近年来每年达到35.65万项。由于这些服务活动都是基于群众实际需求、志愿者乐于参加的前提,使这项工作具有原动力,逐步实现了常态化。去年,我省作为唯一发言省份,在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上作了“搭建三个平台,大力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经验介绍。

如今,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发挥着愈益深刻的影响力,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闻名省内外,为黑龙江形象增光添彩。这些优秀志愿者集体和个人,通过身体力行,生动阐释了志愿精神的内核,也为我们这个时代增添了高度,为我们的社会增加了温度。

翘首未来,我们正在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而精神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新时代展现新的精神面貌,我省精神文明建设正在不断激发内在力量,为龙江儿女砥砺前行提供有力的思想引领、精神支撑,构建起现代化新龙江的精神坐标。(记者孙佳薇)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