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关于江西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报告
江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和平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的《关于江西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及省人民政府提出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以下简称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依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和会前省十二届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初审意见,对计划草案和报告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2017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创新引领、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工作方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省经济运行持续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质量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较好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仍然偏弱,新旧动能转换仍需时日,实体经济面临不少困难,民生保障仍有一些短板,需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忧患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省人民政府提出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符合省“十三五”规划的年度实施要求,落实计划的工作部署重点突出、措施有力,主要目标和总体安排切实可行。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建议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关于江西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及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完成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奋力迈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西篇章的坚实步伐,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结合代表们的审议意见,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一步聚焦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着重在“破、立、降”上下功夫,推动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切实提高供给体系质量。进一步抓好“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已出台的降成本优环境“130条”,切实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振兴。进一步扩大双向开放,发挥独特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拓展发展空间,激发发展活力。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着力促进经济规模效益“齐增长”、总量质量“双提升”,推进我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二)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着力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全省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深入抓好《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的贯彻落实,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组织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力争在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大力提高制造业的市场创新力和竞争力,把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与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好结合起来,着重培育出一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三)坚持推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努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全领域,大力推进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绿色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科技含量高、就业容量大、资源消耗低、环境质量优的生态经济体系。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突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推进重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以机制创新、制度供给、模式探索为重点,加快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制度经验,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江西智慧。
(四)坚持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改革发展中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生活的新变化。统筹发展教育、公共文化、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提高脱贫攻坚实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区域联动,推进城乡融合,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