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四川 » 正文

全球报道:成都“11+2”中心城区打造80余条特色风貌街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02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  “沿街建筑宜不设围墙”“自行车道鼓励采用独立设置”“新增临街建筑高度不宜超过24米”……昨日,成都晚报记者从市建委与市规划局联合编制的《成都市中心城区特色风貌街道规划建设技术导则》(2017版)中
原标题:打造80余条特色风貌街道

“沿街建筑宜不设围墙”“自行车道鼓励采用独立设置”“新增临街建筑高度不宜超过24米”……昨日,成都晚报记者从市建委与市规划局联合编制的《成都市中心城区特色风貌街道规划建设技术导则》(2017版)中了解到,为提升成都城市形象,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家中心城市,新版《技术导则》对我市“11+2”个中心城区包含的80多条特色风貌街道提出了规划建设导则。

新增临街建筑高度不超24米

相较于2015年市规划局编制的《成都市中心城区特色风貌街道专项规划》确定的62条特色风貌街道,由于中心城区扩大,2017年出炉的《成都市“中优”规划优化方案》把特色风貌街道增加至80余条。此次公布的《技术导则》核心内容包括:延续空间尺度、丰富业态活力、强化风貌特征、提升步行环境、优化景观品质、美化配套设施6个方面。

新版《技术导则》要求,特色风貌街道街廓格局原则上应维持现状,不应对街道走向等进行较大调整。新增建筑严格控制高度,不宜超过24米。街道业态应突出不同的天府文化内涵,植入相应的传统文化类、艺术设计类、时尚创意类等业态,如特色主题餐厅、书店、画廊、设计展厅、私人博物馆等,形成差异化发展。鼓励在特色风貌街区、街坊、建筑进行功能业态复合利用,集文化、艺术、休闲、商业于一体,形成功能业态混合布局。

对具备条件人行道进行分区

新版 《技术导则》还对建筑外貌风格、建筑屋顶、色彩与材质、围墙、附属设施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建议沿街建筑宜不设围墙,形成开放式街区。若因安全等需要确需设置围墙的,则围墙造型设计应与传统风貌建筑相协调,形式以通透式为主。

值得关注的是,新版《技术导则》特别对提升步行环境、自行车通行等慢行交通系统作了要求。特色风貌街道应结合周边轨道交通站点、公交车站,形成连续、便捷的换乘路径。应对具备条件的人行道进行分区,形成步行通行区、设施带与建筑前区,分别满足步行通行、设施设置及与建筑紧密联系的活动空间需求。

此外,鼓励具备空间条件的特色街道,设置独立或划线的自行车道。其中,独立设置时与机动车道采用分车带硬质隔离,宽度宜大于3米及以上,最窄不低于2米;划线非机动车道路宽度宜大于2米及以上,最窄不宜低于1.5米。

还有,对于共享单车停放点,新版《技术导则》建议布局于街口位置,不宜在历史建筑门口设置共享单车停放点。

成都晚报记者 滕杨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