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长春(左)在察看村民家鱼苗的生长情况。记者 王翔 摄
“高速路的开放式服务区建成后,这片鱼塘要进行提档升级,让路过的游客下了车就能钓钓鱼,此外周边农家乐也要提前进行改造。我们现在就得做好前期的规划动员工作。”1月30日,记者来到潼南区塘坝镇天印村的村办公室时,天印村支部书记何长春正在和镇里的干部商量村里产业发展的问题。
对何长春,天印村村民纷纷“点赞”:这是个有魄力、有闯劲的村干部。
村民请回能人当支书过去天印村穷,全村没有一条硬化道路,产业发展更是滞后。
何长春20多岁时外出打拼,前些年成为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总,实现了自己“富起来”的梦想,并在主城买了房、安了家。
2013年,应母亲的要求,何长春回到天印村,准备在老宅基础上建一栋新房。但因为村里的道路太过破烂,房屋修建进度受到严重影响。
村里人听说何长春回老家了,纷纷前来摆龙门阵,交谈中大家都觉得应该尽快将村里的路修好。得知修路还差大约10万元,何长春主动站出来,填补了这一资金缺口,推动完成了该村10多公里破烂土路的整修。
何长春的义举赢得了村民的赞誉。当年,该村村民集体向镇里提交建议,希望何长春回村带领大家发展。
就这样,当时已58岁的何长春不顾家人反对,将公司交给孩子打理,自己回到村里,经村民选举成为村委会主任。2016年,他被推选为村支部书记。
“我回到天印村,只是想通过努力为乡亲们办些实事。”何长春说。
建新村,村容村貌大变样天印村的基础设施较差。刚刚上任的何长春在多方走访后发现,很多村民的房屋都已经破烂不堪,有些村民更是住在危房里。因此,他将自己要办的第一件“大事”,定为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
结合当时的土地复垦、危房改造等政策,天印村共筹资3000多万元,于2015年启动了农民新村“天印新村”建设。“天印新村”一期共107套房屋,面积最小的167平方米,最大的351平方米。
这事不仅在天印村,在周边村落也引起了轰动。
为了让钱花得实在,取得最大效益,何长春利用自己搞建筑的优势,自掏腰包为大家请来了规划设计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让工程费用至少节约了200万元。村里用节约出来的资金,建起了一栋商业楼和村活动室,其中的商业楼每年招租收入就有五六万元,让原本几乎为零的村集体收入一下子增加了不少。
“大家住进了农民新村,村容村貌也大变样,现在轮到其他村的人羡慕我们了。”今年68岁的村民何文凡说,“新房外就是一个大广场,每天可以悠闲地散散步、健健身,这在以前可不敢想。”
推农旅融合带动产业升级在何长春看来,建新房,改善全村道路、用水等基础设施,只是改变天印村落后面貌的第一步。
“产业发展才是接下来的重头戏。”他表示,要对天印村的传统农业进行提档升级,逐步打造一个田园综合体,让村民都搭上农旅融合发展的“快车”。
“我们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其实非常好,加上周边即将建成的高速公路开放式服务区,农旅融合发展既有条件也有潜力。”何长春说,首先就是在即将建成的服务区旁,引导农户开办20余家微企,主要发展养鱼和养虾,并通过植树、整治水塘等措施为下一步农旅融合发展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