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 》( 2018年02月03日 06 版)
大红灯笼舞得喜庆,彩带飘逸甩得灵动,中间几个拿彩扇的大姐,时而以扇遮面,绵柔轻盈,时而随性挥洒,急促有力……雪后,微风,日出,阳光明媚的午后,欢快自在的鼓点,安徽六安金寨县南溪镇综合文化服务站广场,一拨姐妹们正尽情地扭着、舞着、说着、笑着……
“俺们在排自己的乡村春晚!”舞蹈队队长闵毅介绍,现场指挥、教练、伴奏等一样不落,“俺们这可是支正规舞蹈队!”
“自娱自乐有啥意思,拉个队伍,大伙儿一块热闹。”说起舞蹈队的发起,闵毅笑言少不了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吕祥峰的“撺掇”,“文化站提供场地、音响、设备,乡里派专人指导,还提供各种表演的舞台,不到半年,队伍就扩大到了60多人。”
“站里搭好台,群众才能唱好戏。”吕祥峰说,过去各村没活动场地,大伙就今天到你家、明天到他家,弹弹唱唱,镇里从2013年开始建设综合文化服务站,现已成为乡村的农民文化乐园。
走进文化站,小型图书室里,暖意盈盈,小孩们正在空调下写着作业,家长们则捧着书本读得津津有味;小讲堂里,歌声悠扬,老年合唱团成员正在练着合唱;书画室里,村民汪先德正在教两个合唱团的成员吹笛子,一曲《大别山上杜鹃红》,清新扑面。
为啥人气这么旺?吕祥峰总结了3个“一”:一支素质过硬的文化管理队伍,除服务站4名在编人员,站里还从各村聘请了14名贫困户担任文化协管员,合力推动活动开展;一支蓬勃的民间文艺队伍,服务站牵线、搭台,带动乡邻更多老百姓参与其中;一支发挥余热的新乡贤队伍,企业家、退休干部、教师被组织了起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参与活动开展。
活动经费咋保障?除了靠政府发展资金、民间团队自筹,社会资本的注入也引来源头活水,“乡村春晚等已办成了品牌,晚会还没开始,就有不少企业找上门要合作”,吕祥峰说,“文化活动出品牌,品牌效益引资金,资金再反哺文化活动开展,送戏下乡,公益演出,俺们这儿都能搞得起来!”
“好好排,春晚演好了给大家发大福利,每人一件舞蹈服。”在小广场,吕祥峰边闲聊,边给舞蹈队员们鼓劲儿……
说话间,一曲《红红火火大中华》的音乐响起,几名舞蹈队员踩着舞点,说起音乐快板:“振兴乡村你我他,文明乡风大家夸;文化站里有文化,大伙的生活乐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