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江西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财政厅提交的《关于江西省2017年全省和省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18年全省和省级预算草案的报告》备受关注。2018年,在经济新常态下,财政资金重点投向哪里?钱怎样花在“刀刃”上?记者采访了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解读2018年“江西账本”。
新增16.7亿元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我省加大对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在省级新增项目支出中安排16.7亿元,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聚力增效,统筹利用财政政策工具,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重点支持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落实创新驱动“5511”工程倍增计划和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实施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拓展实施省级重大科技专项,促进各地夯实招商引资硬件基础等。同时,预算报告更加注重财政政策的靶向发力,精准施策,提出要充分运作好“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发展升级引导基金、PPP引导基金、投贷联动等成功和成熟的创新模式,进一步发挥好财政资金杠杆的撬动作用,吸引、带动社会资本,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大幅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围绕支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我省继续大幅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增量资金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培育壮大贫困地区村级集体经济。着力解决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的基本民生保障问题,兜牢兜实民生底线。
今年,省财政新增安排了25.5亿元,加大民生补短板力度,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安排3亿元,用于“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省级统借统还付息,继续推进“整洁美丽 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安排2亿元,支持贫困县产业扶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施九大产业工程,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实施六大产业工程。安排社会保障及救助金10.3亿元,用于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提高城乡低保人员、特困人员、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体财政补助水平,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新增54.3亿元完善基本公共服务
今年,省财政新增安排54.3亿元,重点用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为此,预算报告提出,要积极推动国家和省区域战略实施,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主要是支持赣江新区建设,深入推进昌九、昌抚一体化,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加大力度支持鄱余万都滨湖四县小康攻坚,推动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赣西经济转型等。要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进一步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支持力度,增强困难地区和基层政府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能力。安排36.74亿元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提高省级对乡镇(街道)以及行政村和社区(居委会)补助标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600亿元办好50件实事
民生问题一直都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2018年,我省将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筹集财政性资金约1600亿元,比上年增加200亿元,集中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50件实事,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省财政在研究拟定2018年新增重点支出项目时,充分考虑财力实际和承受能力,立足于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多做雪中送炭之事,少为锦上添花之举,不脱离经济发展实际,不违背公共财政原则,确保把钱花在“刀刃”上。重点是按照省委省政府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强化民生兜底。50件实事中,就业和创业方面安排财政性资金约24亿元;社会保险方面安排财政性资金约260亿元;抚恤和社会救助方面安排财政性资金约245亿元;医疗保障方面安排财政性资金约345亿元;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方面安排财政性资金约360亿元;住房保障方面安排财政性资金约86亿元;扶贫开发方面安排财政性资金约160亿元;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安排财政性资金约120亿元。(记者 黄继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