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9时,庄严的国歌响起,孙志刚同志宣布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谌贻琴同志健步走向报告席,代表贵州省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
2万字,2个小时,581名代表,1100余名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38次掌声。这掌声传递着感恩奋进的深情,传递着大踏步前进的豪情,传递着美好憧憬的激情……
“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总结成绩实事求是,部署工作措施有力,是一份厚实亮丽的成绩单,也是一份在新时代向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书”“报告有政治高度、发展厚度、民生温度、担当力度”。这是代表、委员们一致的总体评价。
“报告精准把握新时代发展脉动,展现贵州大地欣欣向荣、百业兴旺的新景象,展现贵州干部求大作为、谋大发展的新气象,展现贵州人民信心满满、志气高昂的新面貌,读了荡气回肠、催人奋进。”这是来自媒体普遍的赞誉。
按捺不住心中的新奇与激动,记者追踪报告诞生过程的一组组精彩镜头。
五年大踏步前进,最根本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怀厚爱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贵州发展、情系贵州人民,亲临贵州考察指导,多次对贵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大期间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并作重要讲话,充分肯定贵州成绩,提出新时代贵州精神,明确新时代贵州工作的总体要求,为贵州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翻开贵州发展的画卷,时时处处事事都能感受到总书记对贵州倾注的关怀厚爱。
2013年5月,总书记对万山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作出重要批示。7月,对贵州抗灾救灾作出重要批示。年底,在接见贵州省党政主要领导时特别要求:“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2014年3月,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时,要求贵州“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5月作出重要批示,希望有关方面继续关心支持毕节发展,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一条新路子。9月亲切看望了“国培计划”贵州教师。
2015年6月16日至18日,总书记亲临贵州考察指导工作,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系统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并指示贵州“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在总书记的亲自关怀下,中央批准贵州设立贵安新区,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新批准设立贵阳、贵安、遵义三个综合保税区和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将遵义经开区、安顺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把贵州纳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在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转移支付等方面给予强力支持,有力助推了贵州加速发展、后发赶超。
正如孙志刚在省“两会”期间指出,“贵州之所以有今天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后发赶超的良好态势、感恩奋进的精神状态,根本原因是有习近平总书记这位雄韬伟略的领袖为我们掌舵领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亲切关怀。”
五年大踏步前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贵州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
——这是综合经济实力大踏步前进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分别增长10.9%和10.4%,增速连续保持全国前2位,总量在全国排位分别上升1位和2位,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实现了赶超进位的历史性跨越。
“这样的发展速度,我们只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珠三角、长三角见到过。”工商界政协委员如是评价。
——这是决战脱贫攻坚大踏步前进的五年。党群心心相印,脱贫步步为营。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中的短板。记者追踪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深感受到“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使命意识。
重任千钧惟担当。省委、省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挂图作战、挂牌督战,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秋季攻势节节胜利,“四场硬仗”战果丰硕,减贫和搬迁人数全国最多。“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70.8万人,这个数字比挪威等很多国家的总人口还要多。”一位代表惊叹。
——这是基础设施建设大踏步前进的五年。曾几何时,“地无三里平”一直是贵州人走出大山的拦路虎。
前国务委员戴秉国在《战略对话》一书中讲道,多年前,贵州有个山里娃高考后,收到了四川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从大山里走出来,要先坐汽车跋山涉水后,过秀山到黔江、彭水,搭乘木船顺乌江而下到涪陵,然后换乘大轮船溯长江而上到达重庆,再乘火车到成都,等赶到川大时,已经开学9天了。
要想富,先修路。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一场会战接着一场会战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建设奇迹。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从无到有,形成贯通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川渝滇的快速通道,通航机场市州全覆盖,西南交通枢纽地位全面巩固提升。许多老同志感慨,“五年新增高速公路3203公里、建成高速铁路1214公里,这么大的力度、这么快的进度,过去想都不敢想。”
当谌贻琴读到“昔日‘地无三里平’的贵州,如今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过去山货吃不完有的就烂掉了,现在路通了,有老板上门收货,去年我家洋芋卖了2万块。”威宁的杨老伯兴奋地说。
“周末去广州喝早茶,到重庆吃夜宵,走起!”贵阳市民李先生难掩激动的心情,“高铁让我们与周边城市进入了同城时代”。
——这是改革开放创新大踏步前进的五年。历史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从来只垂青弄潮儿和实干家。
中央作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后,贵州迅速研究,率先在全国出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近些年,为企业降低各类成本1300亿元,“双千工程”对2230户企业进行以信息化、数字化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引进1060户技术含量好、成长性好的企业,助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8%、总量翻了一番。一位工业界的代表告诉记者。
农村“三变”改革写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生态文明体制机制、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司法体制、行政审批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一项项成果的背后回响着贵州改革者铿锵有力的脚步声。
大数据发展风起“云”涌,已经成为世界认识贵州的新名片。“现在外省一提起贵州的大数据,都翘起大拇指。这是以前没有过的自豪。”许多老同志深有感触。
“打造‘1+8’等开放创新平台,完善地方金融体系,各种要素加快集聚,贵州正成为投资兴业的好地方,来贵州投资,我无怨无悔”。邓正明代表说。
“今天的贵州正在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楷模。”出席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瑞士国民院议长马克瓦尔德高度评价。
“贵州空气清新,没有雾霾,冬天出门不用像在我老家带着口罩了。”一名来自北方的贵州大学新生告诉记者。
来自重庆、长沙、武汉等地的游客,纷纷称赞爽爽贵阳真是避暑天堂。记者了解到,仅重庆市就有30万户在贵州买了避暑房,携家带口当起了“候鸟”。
“贵州冬天县县可以泡温泉,‘温泉省’名不虚传,旅游淡季不淡、持续‘井喷’,在我们那里很难做到。”来自内蒙古的客人说。
——这是增进民生福祉大踏步前进的五年。人民是念兹在兹的不变初心,更是接续奋斗的永恒坐标。
劳动者报酬提高幅度全国第一。这让刚参加工作的西部志愿者倍感意外。
“民生领域实现多个率先,特别是率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率先全面免除中职学生学费、率先实现医疗卫生‘五个全覆盖’,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一位代表指着报告动情地说。
“现在乡村教育教学条件比过去好多了,孩子们上学更加方便,吃上了营养餐,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我真心感到无比幸福。”赫章县李才淑老师告诉记者。
五年大踏步前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贵州精神
五年感恩奋进,绘就了贵州崭新的画卷。“报告写得好,是因为政治生态好、工作干得好。”代表、委员们普遍评价。
五年来,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特别是把中央精神和贵州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守好两条底线,坚定不移实施主基调主战略,坚定不移推进三大战略行动,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后发赶超新路。
中央给力、自身努力、外部助力,铸就了贵州大踏步前进的军功章。
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进者的身姿。过去五年,是干部最苦最累的五年,是发展最好最快的五年,是人民收获最多最丰的五年。全省干部职工忠于职守、勤勉履职,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时代楷模和年份英雄;各族群众热爱贵州、建设贵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
当谌贻琴读到“今天的贵州不再垫底、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正在撕下贫困的标签、贴上靓丽的名片”时,话音未落,代表们就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绘就新蓝图,以高质量发展续写新篇章推动新跨越开创新未来
今后五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时代蕴含新机遇、赋予新使命。孙志刚、谌贻琴反复强调,贵州一定要把握形势任务、抢抓难得机遇、用好比较优势,努力在新一轮变革中与全国同行,不落下、不掉队。特别强调,报告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充分体现新思想新要求,突出政治性、时代性、战略性、创新性、人民性,把未来五年的蓝图规划好。起草组娓娓道来。
专题调研、提纲讨论、征求意见、指标论证,这些过程就是描绘、修改和标注新蓝图的过程。
记者注意到,报告贯穿高质量发展要求,用“两条底线”“两个同步”“三大变革”“四个提升”和“九个新跨越”,清晰勾画出今后五年路线图。
孙志刚、谌贻琴反复强调,高质量发展既是对发达地区的要求,更是对欠发达地区的要求。贵州全员劳动生产率仅为全国的62%,科技进步贡献率比全国低了9个百分点,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落后全国10年左右,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缩小差距,是贵州实现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必答题。
“两条底线”,就是守好发展底线和生态底线。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殷切嘱托。哪条底线都不能丢,丢掉了发展底线就没有同步小康的物质基础,丢掉了生态底线就失去了永续发展的根基。
“两个同步”,就是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前者关系“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贵州2020年必须向中央兑现的军令状。后者关系“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果贵州跟不上步伐,就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被边缘化。
“三大变革”,就是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攻关期的重要内容。来自科研院校的代表认为,“质量变革是主体、效率变革是主线、动力变革是基础,贵州只有迅速行动,才能继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四个提升”,就是工业化率提升、城镇化率提升、民营经济比重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提升。工业化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民营经济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基础设施是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四个提升’抓住了要害。”
党的十九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贵州,要在解放思想上有新进步、在改革开放上有新突破、在后发赶超上有新成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有新跨越。代表、委员们认为,“九个新跨越是落实总书记嘱托的具体部署。”
实现决胜同步小康新跨越,必须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战,补齐短板中的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贵州决不能拖全国的后腿,这事关全省人民的福祉,事关能否兑现我们党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
实现“三农”发展新跨越,必须下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补齐同步小康最突出的短板。报告用“六个突破”对贵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部署,得到代表、委员们的高度认同。基层代表兴奋地说,“报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幸福田园画卷,让农民更有盼头、更有奔头。”
实现转型升级新跨越,着力点是实体经济,主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孙志刚、谌贻琴反复强调,“双千工程”是推动企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必须毫不动摇抓下去。报告作出实施“十百千万计划”的部署,就是要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航母”、有带动力的发展平台、有牵引力的排头兵企业、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通过抓龙头强骨干带小微,筑牢实体经济的基本盘。起草组告诉记者。
实现大数据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发展新跨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从数字化、信息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是贵州打造后发赶超新引擎、创造快速增长新周期的战略选择。“报告作出‘四个深度融合’的部署,抓住了大数据的核心、抓住了创新发展的关键。”来自科技界的代表说。
实现发展支撑能力提升新跨越,构建广延伸、全覆盖、高标准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全面破解瓶颈制约,既是数代贵州人的夙愿,也是当代贵州人的使命。来自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部门的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完成这项任务,我们信心满满。”
实现统筹城乡区域民族地区协调发展新跨越,推动城乡区域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关乎现代化建设全局。代表、委员告诉记者,报告提出构建“五个格局”,是重塑城乡区域关系、走融合发展之路的新规划图,必将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实现美丽贵州建设新跨越,打造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持续发出建设美丽中国的贵州声音,是守好生态底线、推动绿色发展的行动令。记者坚信,贵州山水“颜值”将更高、贵州大地“气质”将更佳。
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新跨越,打造体制机制和对内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是贵州实现后发赶超的关键一招。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委员们说,随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南向通道”和“三区一环境”,贵州正走向大开放时代。
实现增进民生福祉新跨越,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报告部署的“七个更”,道出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心声。
对2018年的重点工作,代表、委员们纷纷评价,“三大攻坚战、六个新突破,体现了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任务具体、措施精准,展现了新一届政府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责任担当。”
“坚持铁腕治污,推进磷石膏‘以用定产’,彰显了贵州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坚定决心。”一位环保专家说。
“我们深度贫困村今年就能全部实现‘组组通’公路,太令人激动了!”晴隆三宝乡的老百姓高兴得跳起来。
“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完成10户以上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开展产业大招商突破年活动”“做好退役军人和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安置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条条是干货、件件是实招。代表、委员们不约而同赞道。
省“两会”发出了“奋战关键之年、夺取新的胜利”的号召。要求全省上下牢牢抓住这一年、努力干好每一天,确保夺取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决定性胜利。
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明确,关键是扑下身子抓落实。报告提出按照“五个过硬”要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代表、委员们坚信,只要牢记嘱托加油干、抢抓机遇加快赶,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展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在新的征程中取得新成就实现新跨越。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迈上新征程,必须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以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韧劲,征服前行路上的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
顺应新期盼,努力把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操心的事烦心的事办好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每年的报告,“十件民生实事”都是群众特别想看、想听的。
确定民生实事的过程,就是体现各级干部民胞物与之心,倾听人民声音、回应人民诉求、落实人民期盼的过程。谌贻琴特别强调,今年的民生实事必须把着眼点放在解决群众关心的事、操心的事、烦心的事上。
记者注意到,2017年10月至11月,省民生办通过信函、网络等方式广泛征集民生实事意见,从“政府配餐”转向“群众点餐”。这一过程中,反复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经过充分研究才最后敲定。与往年相比,更加聚焦老百姓生活的痛点难点堵点。
厕所虽小,情怀却大。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建城乡厕所,旨在根治“厕所难找、难看、难闻、难用、难忍等问题,让‘方便之所’更方便”。道出了代表、委员们长期以来难以启齿的心声。
“整治城区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建设生鲜(平价)超市,实施城市交通文明畅通提升工程,新建城市公共停车位,下降电信综合资费,等等,都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代表、委员们认为,“这是要向老大难动真刀真枪了!”
……
从一件件实事中,从群众的赞叹中,记者分明感受到,这份报告“人民”的底色光彩夺目、分外耀眼。
奏响大合唱,这是一份发扬民主凝聚民心汇聚众智的好报告
报告起草伊始,孙志刚、谌贻琴就反复叮嘱,必须充分听取和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把大家思想的火花都汇聚起来,让起草过程成为发扬民主、反映民意的过程,成为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有机结合的过程。
报告是按照孙志刚的指示要求,在谌贻琴的亲自主持和指导下完成的。去年8月,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研究室牵头成立起草组,历经调研、起草、征求意见和修改打磨等过程,一份厚重的报告呈送到了代表、委员们的手中。
从11月开始,省政府班子成员分赴九个市州和贵安新区听取意见。书面征求各市(州)、贵安新区、各县(市、区、特区)、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部门、省军区、省武警总队、部分中央在黔单位和副省级以上离退休老同志、省政府参事意见建议。12月15日,省政府第111次常务会议进行了审议。谌贻琴先后主持召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及无党派人士代表、基层干部群众和科教文卫企代表、副省级以上老同志征求意见座谈会,委托常务副省长主持召开部分省人大常委征求意见座谈会,委托省政府秘书长到省总工会听取意见建议。省政协召开常委会议对报告进行讨论。
在征求副省级以上老同志意见时,谌贻琴说,“各位老领导对贵州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是宝贵财富。希望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修改好报告把一把脉。”
“脱贫攻坚要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必须摒弃等靠要思想,绝对不能蹲在墙头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教育工作必须要狠抓师德师风建设”“要更加重视优化营商环境”……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一条条箴言良策,一句句真知灼见,反映了大家对贵州发展的政治热情和真挚感情,书写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心声和热切期盼。起草组共收到2000多条意见建议,吸收采纳1200多条。
2018年1月16日,省委第43次常委会议对报告进行了审议。
两会期间,孙志刚、谌贻琴等省领导,省政府各部门负责人分赴各代表团、政协各界别,充分听取意见建议。
大会闭幕前夕,谌贻琴与起草组一起认真研究,将大家的意见建议吸收到报告之中,一共作了22处修改。
1月31日,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高票通过报告,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报告更加坚定了后来居上、后发赶超的信心决心,更加激发出干事创业、拼搏创新的昂扬斗志,更加凝聚起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磅礴力量。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中书写。
总攻“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鼓擂动,进军“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号角吹响,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加快赶,奋力续写新时代贵州发展新篇章,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这才是对报告最好的解读,这才是向党和人民交上的最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