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青海 » 正文

全球报道:青海!供给侧改革推动农牧区“三生共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05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果洛畜产品进上海。设施农业。合作社分红。生态牧场。牧草收割。白牦牛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是我省农牧业投入最多、转型发展较快的五年,也是农牧民得到实惠最多、农牧区改革力度最大的五年。特别是201
原标题:青海:供给侧改革推动农牧区“三生共赢”

果洛畜产品进上海。

设施农业。

合作社分红。

生态牧场。

牧草收割。

白牦牛展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是我省农牧业投入最多、转型发展较快的五年,也是农牧民得到实惠最多、农牧区改革力度最大的五年。

特别是2017年,全省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60元,比2012年增加4096元,增幅连续实现高于GDP增长,高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广大农牧区呈现出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快、农牧区面貌变化大、农牧民得到实惠多的良好态势。

“三农三牧”工作取得新成就

作为青海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2017年全省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四个转变”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为路径,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着力构建现代生态农牧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全省农牧区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三农三牧”工作取得新成就。

——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运行。一产增加值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1%;全省粮食总产达100.7万吨,蔬菜产量171.4万吨,较上年增加1.4万吨;水产品产量达1.6万吨,增长近三成。

——农牧业生产方式有了新转变。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效,成功承办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现场观摩会。大力实施粮改饲,面积达3.33万公顷。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79家,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25个。

——农牧区融合发展实现新突破。都兰县、刚察县分别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海晏等6个示范园入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大通、海晏、河南3县创建休闲观光农牧业基地30个。

——农牧区基础设施得到新改善。引大济湟西干渠、北干二期、蓄集峡水利枢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工程全面推进,黄河沿岸四大水库灌区、黄河干流防洪治理主体工程基本建成,那棱格勒河水利工程如期开工,完成300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和6万户农牧民危旧房改造。

——生态保护建设呈现新亮点。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获中央批复,湟水规模化林场申报成功。全省国土绿化面积首次突破26.67万公顷,是历年造林绿化平均任务量的2.5倍。

——精准脱贫取得决定性进展。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全面构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迈出坚实步伐,7个贫困县摘帽、525个贫困村退出、15.8万贫困人口脱贫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农牧业发展增添新活力。农村承包地确权整体推进,草场确权试点启动,6个县启动了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省级试点,农垦办社会职能移交工作基本完成,集团化改革步伐加快,在中期量化考核中位列全国第三。供销集团正式组建,气象综合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农牧业供给侧改革取得新进展

过去的一年,全省农牧业工作以“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为指导,农牧业经济稳中有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四个转变”得到全面落实,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农牧产业提质增效、农牧民生活保障有力,初步实现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7年,我省将提高农牧业供给质量和效率作为主攻方向,把促进农牧民增收作为核心目标,在“调、改、降、补”上做文章,农牧业供给侧改革取得新进展。

“调”结构,全省农作物种植结构呈现出“粮稳、经优、饲扩”的趋势,重点向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和技术结构上转变,粮油、果蔬、畜禽养殖“三个百亿元”产业有新进展。

“改”方式,大力扶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扶持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400个。成功承办了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现场观摩会,以“梅陇”“拉格日”模式为代表的股份合作制建设经验示范效应显现。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79家,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4%。加大粮改饲实施力度,建设人工饲草基地、牧草良种繁育基地,农牧结合、草畜联动、循环发展步伐加快。

“降”成本,认真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大力推广绿色发展重点技术。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化肥施用量控制在26万吨的零增长水平,化肥利用率达到34%,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农药使用量下降到1906吨,农药利用率达到36%。

“补”短板,抓标准化生产,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25个,全省有效使用“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到749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达10个,培育特色农牧业品牌30个。

特别是青海省“互联网+”高原特色智慧农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顺利推进,打造“1+14+N”模式,与42个农牧业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对接,1755家农牧业生产主体GPS定位上图,完成44个农牧业物联网示范基地123套物联网设备安装,省级农牧业电子商务平台上线运营。

农牧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乡村美不美,首先是人居环境要美。建设美丽村庄,是广大农民的热切期盼,更是建设新农村的时代呼唤。

近年来,全省各级农牧部门把发展休闲农牧业作为提升农业、致富农民、发展农村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创建工作为抓手,加快美丽田园、美丽乡村建设,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2017年全省休闲农牧业蓬勃发展,各类休闲农牧业经营主体达2535家,从业人数达到4.5万人,年接待游客达164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4.7亿元。

为确保 “一江清水向东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2017年,我省全面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推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绩效管理,年度补奖资金24.13亿元已全部落实到户,草原补奖政策落实工作在全国几个重点省区中排名前列。

首次在全省开展了草原综合植被覆盖、退化草地治理考核工作,落实属地保护职责。完成三江源二期、祁连山、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年度建设任务,治理黑土滩6.6万公顷,草原鼠害一期扫残46.67万公顷,防治虫害26.73万公顷,防治毒草1.33万公顷,建设围栏59.33万公顷,人工饲草基地0.6万公顷,改良草原3万公顷。

在三江源区新聘用管护员20261名,全省草原生态管护员达到42778名,探索推行草原管护员网格化管理模式。

乡村美不美,看基础设施和投资力度。过去一年,全省落实中央和省级农牧业投资约64.93亿元,增长4.28%。省农牧业信贷担保公司与同仁、贵德、都兰等8个县政府签订了建立分公司的合作协议,已建成河南、贵南等16家县级分公司,并实现实质运营;现代农业示范区“授信池”业务扶持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172家,累计发放农牧业贷款10.1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4.23亿元。

乡村美不美,看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力度。2017年我省结合国家环境保护督查,认真梳理整改涉农生态环境问题。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回收农田残膜774万公斤,回收率达到85%。

全省积极探索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在海晏、湟源等6个县区,整县试点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建设;“三区”划定工作有序推进。屠宰环节整治方面,全省清理小型屠宰场点12个,捣毁私屠滥宰窝点36个,屠宰企业污染防治设施配套率达到92.2%。

渔业管理部门还开展了“黄河青海、甘肃、宁夏、四川段渔业行政联合执法及交叉督察活动”;增殖放流各类土著鱼类1277万尾,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恢复到8.12万吨,新增近1万吨。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