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浦站为全国首例地铁与高铁换乘站(左为地铁,右为动车)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总工程师 王海波
成都轨道交通集团专职董事 于 波
解读轨道交通建设
今年
我市计划开通地铁1号线三期工程和3号线二三期工程
届时地铁运营里程达225公里
轨道交通公交分担率有望达50%
到2020年
地铁开通运营里程将达508公里
轨道交通公交分担率有望达65%
到2022年
地铁开通运营里程达600公里以上
有望实现轨道交通公交分担率70%
自2010年9月成都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以来,轨道交通逐步融入了成都市民的生活。截至目前,成都轨道交通线网日均客流达到300万乘次。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未来成都轨道交通将会如何发展?和成都市民的生活有哪些紧密联系?日前,成都晚报记者采访了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总工程师王海波以及成都轨道交通集团专职董事于波。
2035年轨道交通出行分担率达80% 车站15分钟内步行可达
远期规划
实现轨道交通线网总规模1696km
整合铁路公交化运营线路,其中成都市境内860km
直接服务于市域范围内的轨道交通线路(城轨+铁路公交化)将达到近2556km
2017年,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宏伟蓝图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布局,我市正抓紧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优化工作。“我们规划远期(2035年)实现线网总规模1696km,整合铁路公交化运营线路,其中成都市境内860km。就此,直接服务于市域范围内的轨道交通线路(城轨+铁路公交化)将达到近2556km。”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总工程师王海波告诉记者,届时,原主城区和天府新区的规划线网密度达到1.3公里/km2以上。“这个密度与东京目前线网密度相当,可实现轨道交通车站10~15分钟步行可达。”王海波告诉记者,规划可实现轨道交通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80%。“规划实现后,成都轨道交通线网密度和轨道交通分担率将同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进一步优化居民交通出行结构,提升居民出行品质。”
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以城市东进为载体形成成渝相向发展态势”。成都晚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建委正按照“东进”战略部署,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根据东进区域城市功能、性质、规模、居民出行特征、产业布局等,精准规划、科学优化东进区域轨道交通线网。“我们高水平规划龙泉山轨道交通旅游环线,支撑我市一心两翼的战略布局。同时,在规划中加强原中心城区与“东进”区域轨道骨干线路连通,实现区域内部可达,提升组团联系;增加天府新区与空港新城核心之间的轨道交通直接联系,保障服务水平;再结合“东进”各个新城的总体规划,完善片区轨道交通线网,实现组团间的快捷联系和组团内的有效覆盖。”王海波透露,为了充分发挥双机场辐射功能,提升区域轨道交通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规划中的轨道交通线网也将构建区域开放型运输网络和多枢纽交通体系。
成都在全国率先实施“三铁融合” 成都西站等34个站点将改造
“三铁融合”
国铁干线 市域铁路 城市轨道交通
相互融合、功能互补、资源共享、便捷换乘的综合轨道交通体系
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目标指导下,成都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三铁融合”工程, 实现城区与郊区的轨道交通全覆盖,按照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理念和“多规合一”的指导思想,编制了《成都市三铁融合总体方案》,构建国铁干线、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相互融合、功能互补、资源共享、便捷换乘的综合轨道交通体系。
“‘三铁融合’是对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进行优化。我们以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为统领,以铁路枢纽总图和大铁公交化运营改造方案为出发点,以‘三铁融合’和‘778’等规划理念为支撑,通过对标香港和东京等城市,对2016版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进行了系统优化。”王海波告诉记者,优化后的成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可实现“三铁”功能互补、运营高效的轨道交通系统,全面提升轨道交通综合效益。
“市域铁路是城市中心城区联接周边城镇组团及其城镇组团之间的通勤化、快速度、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可提供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王海波介绍,“通过实施14条国铁公交化改造,共计560公里,打造成都平原城市群1小时交通圈。”规划实施对成都西站等34个站点进行改造(其中新增9个,在建6个,既有11个,改造6个,近期规划2个),以满足开行国铁市域公交化列车。
引入TOD理念 成都南站将盖超10万平方米平台立体花园
成都南站
规划新建11-20万平方米的上盖平台
平台的面积比人民公园还大
打造出休闲、景观、慢行于一体的立体花园
实现地铁、国铁及周边地块的无缝衔接和“零换乘”
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是1990年初,美国著名规划设计大师Peter Calthorpe提出,以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一种理念。“TOD的关键在于公共公交导向城市土地开发,在主要站点周围进行高密度、大强度的开发,在一个邻里社区里集合居住、工作、商业、服务等设施,使居民能够步行或骑自行车到达目的地,通过公共交通连接该城市的邻里社区与其他TOD社区或城镇,从而降低市民出行使用小汽车的频率。”王海波告诉记者,“我们将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做好建设支撑。加快编制轨道交通综合开发专项规划,建立以轨道交通场站为核心的一体化设计体系。”王海波透露,近期我市将开展成都南站、犀浦站上盖综合开发等3-5个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效果的TOD开发项目的前期研究和实施工作。
“成都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因铁路南北分割,路网连通性差,慢行交通受阻,两侧城市形象及景观落差大,亟待提升改造。”据王海波介绍,成都南站将打造出“站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
目前地铁已运营179公里 出行分担率接近40%
目标
每年至少开通两条地铁线路
抓紧推进其余的337公里地铁建设
目前,成都地铁已运营179公里,轨道交通公交分担率接近40%。“这个数字,相比北京、上海等城市还偏低。目前,北京轨道交通公交分担率50%,上海轨道交通公交分担率51%。”
王海波告诉记者,为实现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倡导共享绿色出行,加密轨道交通网”的目标,市委、市政府正大力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速成网”战略,以尽快提高轨道交通分担率。
专家访谈
成都轨道交通集团专职董事 于波
“三铁融合”为全国建设运营典范
“成都实施‘三铁融合’工程,成为了全国都市区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典范。得到了国家部委领导的赞扬,表示将在全国推广成都经验。”成都轨道交通集团专职董事于波告诉记者,按照“三铁融合”指导思想改造的犀浦站项目是全国第一个实现国铁与地铁同台换乘的。成灌快铁犀浦站以及成都地铁2号线犀浦站的建设过程中,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大胆探索,把方便旅客出行体现到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等各个阶段。“我们通过成都市政府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安检互信互认协议,实现动车与地铁同站台交互换乘,换乘时间由15分钟缩减到2分钟,有效促进客流增长。”据于波介绍,通过整合铁路、地铁、公交、出租车、长途客运等多种交通方式,犀浦站实现旅客出行“零换乘、无缝衔接”;通过优化和调整成灌铁路公交化运营模式的运输、客运组织,目前每天开行动车增加到64趟次,更好地满足成灌铁路的客流变化及旅客的出行需求。“铁路部门还通过全面开通‘中铁银通卡’支付功能,持卡乘客直接刷卡乘车,大幅提升了公交化运营服务能力和水平。”
在轨道交通车站上盖物业开放方面,于波也介绍了一些新情况。“在顶层设计上,市政府专门针对综合开发出台了实施意见,并成立了分管市领导任组长的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各市级部门和区(市)县政府全力支持综合开发工作推进。”于波告诉记者,在专项规划方面,各个相关单位正在抓紧开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包括站点周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控制规划,以此明确轨道交通场站的功能定位、开发规模等要求,实现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一体化设计方面,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在新线路的可研阶段同步开展一体化研究,将综合开发需求与工程可行性结合作统筹研究,相应开展线站位优化调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将TOD理念贯穿于各项目一体化方案研究始终,着重统筹研究综合开发与产业、文化、形态等要素的融合;积极响应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新要求,力求做到建筑形态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色彩运用得当,实现空间形态优、产业布局优、开发品质优。”
于波告诉记者,为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综合开发模式在新一轮城市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结合我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新蓝图,综合产业布局、站点轨道交通条件、周边土地资源情况等因素,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已初步选取了部分示范项目点位。
成都晚报记者 黄尚斐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