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这头,晾晒好的谷子进去;另一头,加工好的小米带着温度出来。本该寂寥的冬日,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生机在建昌县大屯村勃发。
“这机器是省农科院的人帮着选的,实用,还便宜,咱可借老劲了!”建昌县大屯镇大屯村党支部书记徐永军是名女同志,唠起脱贫攻坚和发展村集体经济,她快人快语地说:“农产品深加工让咱的杂粮多卖钱,现在对于致富,咱心里可有底了。”她的这份底气,源于上级的利好政策和精准帮扶。
“科学种田,技术当先。”依靠自身得天独厚的农业科技优势,省农科院开展驻村帮扶以来,重点开展科技扶贫,着力提升农民与现代农业相关的种植和管理水平,力争在思想上、行动上改变农户旧有的种植习惯及方式方法。驻村工作队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发动农民流转土地5.3公顷,建起杂粮种植示范基地,种植精品谷子3.3公顷,种植高粱新品种2公顷。驻村工作队还为农民提供优质种苗,组织大家充分利用自家庭院种植葡萄、梨、李子、杏、枣等果树新品种,提高经济收入。
“去年遭遇伏旱,对农作物长势有影响,但比照往年,还是丰产的。”省农科院驻村工作队队长张东来对记者说,“去年我们扶持的谷子种植项目,平均每公顷产量达3000公斤,最高达5000多公斤,经济效益与种植玉米相比有较大提高;高粱增收效果更加明显,经过测产,引进的6个高粱品种每公顷产量均达9300公斤以上,示范田的‘辽杂19’甚至达到1.35万公斤……”
仅仅丰产还不够,还要让百姓增收。省农科院和乡、村经多方考察,引进比较先进的小米、高粱、玉米加工设备及包装生产线。其中,自动小米生产线日可加工15吨,玉米粒、玉米粉生产线日可加工30吨,设备包括去杂、去石、脱皮、抛光、分级、提胚、制粒等多道工艺程序。
现代设备引进来,地方组织也要跟得上。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工作队的支持指导下,大屯村成立了建昌万佳丰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对当地出产的杂粮注册品牌统一包装出售。
“我们的小米1公斤卖到20元,高粱准备酿酒,接下来玉米也要进行深加工。有了新品种,有了新设备,我们要考虑的已经不是脱贫问题,而是致富到什么程度。”去年底已经实现了整村脱贫,干劲十足的大屯村村主任毛广亮不无骄傲地说,“瞅着示范田的好收成,没参与的农民坐不住了,有好几家都主动找我们。今年开春,我们大屯村要大干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