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下午,合肥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线入廊协议签订仪式在合肥市高新区管委会举行。燃气管线入廊协议签订为安徽省内首次,标志着合肥市管线入廊工作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为我市综合管廊投入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全省地下管线入廊工作提供了样板和示范。
自成功申报2016年综合管廊国家试点城市以来,合肥在高新区拓展区、新站区少荃湖片区、肥西县产城融合示范区3个区域开展示范工程建设,总长度为58.32公里,概算总投资为54.75亿元,目前已形成廊体46公里,计划于2018年投入运营。
由于燃气管线遇到高温或火花极易爆炸,危险性较大,故对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的要求更加严格,在纳入综合管廊需加强通风、排烟、监测、报警等完善的技术措施。在综合管廊中设置燃气管线,须独立设舱。合肥市此次综合管廊燃气管线入廊、运维协议签订,属全省首次,标志着安徽省综合管廊已达到危险管线入廊的技术要求。
此次管线入廊,使城市地下管线埋设不仅从传统地下直埋升级为定位“安家”,地下空间的利用更是从“免费任性”到“有偿合理”。
据了解,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一项一次性投资巨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建立综合管廊收费机制是对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及有偿使用的初步尝试。管线入廊、运维收费标准是对各类管线现行管理状态下直接损失、发生事故的影响程度和索赔额度、大修周期及其费用支出等因素进行核算而订立的标准,它为城市地下管网的建设运营维护建立了资金保障机制,使危险的管线能实时跟踪监测,更换频繁的管线避免反复开挖,通过综合管廊在线监测信息系统可以将管线、廊体的运行情况尽收眼里,确保管廊和管线运行安全。
然而,由于各管线权属单位对入廊费及运维费的核算难以统一,“全线入廊”尚存在难度。合肥市燃气入廊“先迈出一大步”,充分肯定了综合管廊的突出功能效用,开创了全新的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时代,将为其他管线入廊产生积极推动效应。
今后,合肥市将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的要求加大统筹力度,持续全力推进管线入廊工作,实现管廊运营管理智能化、一体化,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承载力。(记者 檀美玲 孙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