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贵州 » 正文

全球报道:应民意而谋 为振兴而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13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冬春之交,安龙县栖凤街道平寨村食用菌产业园内热气腾腾。整齐连片的食用菌种植大棚覆盖着充满希望的田野,菇农们往来穿梭采摘交售,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平寨村贫困户李正安去年承包了两个大棚,纯收入6万

冬春之交,安龙县栖凤街道平寨村食用菌产业园内热气腾腾。整齐连片的食用菌种植大棚覆盖着充满希望的田野,菇农们往来穿梭采摘交售,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平寨村贫困户李正安去年承包了两个大棚,纯收入6万元,一举脱了贫。今年他准备自己建几个大棚,争取挣得更多。

“政府为我们谋划的这个产业‘钢火’硬,带动致富效果不含糊。”李正安说,通过发展食用菌种植,村里10多户贫困户已于2017年顺利脱了贫。

土地资源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这是制约安龙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去年以来,安龙县紧盯全力打赢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决胜战和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摘帽攻坚战目标,按照“攻坚、倍增、裂变、融合”的方法路径,深入调查研究,充分顺应民意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在选好产业、用好政策、做好规划上谋划产业发展全局。

“食用菌产业目前已成为安龙县全面撑开产业致富之路的一把‘伞’。”安龙县长冉隆斌介绍说,安龙县近年来围绕省委、省政府“产业是脱贫攻坚核心、扶产业就是扶根本”的要求,大力发展以食用菌种植为主,以温氏养猪、中药材、花卉等为辅的“一主三辅”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017年食用菌产业已发展到7000亩,产量9万吨,产值9亿元以上,所覆盖的7500户(其中贫困户5470户)种植户已实现每季户均增收5.04万元,带动2.55万人增收;全县104个温氏养殖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小区已投产7个,部分猪场已陆续出栏,第一批已扶持精准贫困户262户1400余人,人均已实现分红750多元;

全县已种植花卉500多亩、白芨5000多亩、仿野生铁皮石斛3000多亩,中药材和花卉产业带动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在产业上,安龙选择以食用菌为主的稳定增收快、持续发展好、市场前景宽、带动群众多的短平快产业作为进行培育,并坚持以带动就业为目的,引入了一批务工门槛低、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企业,逐步完善了食用菌产业的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生态链、人才链、责任链,形成了包含多达57家农业企业的小微企业园。

在政策上,抢抓省委省政府创新顶层设计设立的产业脱贫子基金的历史机遇,在全省率先探索“国有+民营+合作社+农户”全产业链投资组合模式,并先后吸引了大秦、景地等8家企业入驻带动,获批10.22亿元扶贫产业子基金注入参与发展。同时出台了食用菌裂变发展的五级奖励政策,实现了特色产业裂变发展、贫困户增收、龙头企业快速壮大。

在规划上,坚持推动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产业扶贫深度融合,以建设全国食用菌产业百强县为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西南菌都”和西南菌菇集散中心、科研中心、行业指导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围绕“一园一镇九区”布局,预计到2019年发展食用菌种植2.4万亩,产值突破46亿元,实现全县2014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23709户80629人全覆盖的食用菌产业发展目标;建成薏仁米、花卉、中药材产业21万亩,建成100个(年产30万头)温氏养殖小区,覆盖贫困户3000户1.1万人。同时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集生态产业、特色文化、山地旅游、社区管理融合发展的户外运动小镇、文旅小镇、蘑菇小镇、石板小镇、光伏小镇等“脱贫攻坚·五个绿色”小镇,形成各镇(街道)相互呼应、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我们已基本实现了食用菌产业‘裂变’式发展的要求。”冉隆斌说,经过持续打造,“一主三辅”产业已成为安龙县群众参与积极性最高、脱贫孵化效果最好、辐射带动性最强的支柱产业。(陈俎宇)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