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区地域面积、经济规模和总量都小,最大的特点是棚改任务比较重,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一位就是要完成好棚改任务,让群众有明显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红桥区区长袁家健告诉“津云”新闻记者。
棚改创新招法破解难题
朱丽英(前排右起第三人)和邻居们演节目大联欢
过年了,西于庄棚改居民朱丽英在和苑梦和园新家和老邻居们一起演节目,大联欢。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朱丽英打开了话匣子。“我是2016年1月1日拿到的新房钥匙,4月入住,成为第一批入住新房的西于庄棚改居民。过去我们在西于庄住一个20平方米的小独单,采光不好,下雨天出门就蹚水。现在住的是84平方米的偏单,房子南北通透,特别豁亮。现在的小区就像花园一样。我们还积极响应社区号召当志愿者,给大家服务。2017年梦和园社区被评为天津市美丽社区。居住环境好了,我们心情也好,亲戚朋友都说我现在越来越年轻。”
看邻居演节目,说自己的新生活
据了解,红桥区2017年完成28万平方米棚改任务,为1万多户居民改善了居住环境;2018年将实施24万平方米棚改工程;到2019年要完成总共66万平方米的棚改工程。
站在昔日的棚户区影壁墙前,老邻居们感慨万千
棚改任务艰巨,难题也很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务,红桥区棚改工作创新了很多招法来破解难题。区房管局局长于鹏洲介绍:“区里在棚改工作中引入‘战区制’,总指主管、分指主战,项目指挥部主责,每个项目都有一名区级领导挂帅,在一线直接推动项目进展。从资金上,运输六厂棚改项目是全市首个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现融资的项目,保证了项目启动。在动迁模式上,在重点片区开展集中力量清片走户行动。我们在西于庄搞了两次百日会战,动迁了近700户。在今年1月8日刚刚结束的第二次百日会战中,动迁了500户。为尽快实现地块平整,场清地平,实现地块出让资金回笼创新了手段。”
煤改电供暖让百姓受益
煤改电以后,李淳大爷家整洁很多,今年过年的心情也舒畅了
红桥区2016年大气环保综合指数全市排末位,被市政府约谈。通过一年的综合措施推动,2017年综合指标提高了7个位次,在全市16个区中排第9名。袁家健强调,民生问题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不可撼动。他说:“从表面看只是位次的提高,其实是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呼吸到了新鲜空气,生活质量提高了。另外,2017年,公安出警率和发案率都大幅度降低,安全感增强。去年,红桥区通过调整发展方式,改变发展动能,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虽然经济发展指标有一些往下走,但是民计民生水平是往上走的,这一升一降就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
李淳大爷家的智能电暖气用遥控器就可以控制温度
红桥区棚户区、平房片区比较多,都是陆续要拆迁的。即便这样,按照市里的要求,2017年,这些片区全部实现了煤改电供暖。西于庄街居民李淳大爷看着家里整洁如新,温暖如春,这个新年过得特别舒心。他说:“过去我只知道拿遥控器可以控制电视,没想到遥控器还可以控制暖气。政府给我们装了智能暖气片,我拿遥控器可以直接控制室内温度。暖气温度还可以根据我设置的温度自行调节,这个智能暖气挺好!”
过去烧煤取暖,李淳大爷要搬煤,掏炉灰,不仅费事,家具上还经常落灰。现在用上了智能电暖气,李淳大爷和老伴省去很多劳动,冬季取暖也更安全了。李淳大爷高兴地说:“现在屋里特别干净,政府下了功夫了。”电取暖比烧煤取暖价格要高,但是李淳大爷并不担心这个,因为他已经拿到了政府给的供热补贴。
红桥区建委调研员黄学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市区两级政府给区里煤改电居民每户发放2800元取暖补贴(2400元电费补贴+400元炊事补贴)。煤改电,百姓用电负荷会增加,施工人员将平房外的电线更换成载荷较大的线缆,总共改造和新增变压器59台,确保各项供电稳定、安全。”
区长袁家健给“津云”新闻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做了深入分析研究,做好棚改工作会带来3大好处:可以为3万多户生活在棚户区的居民改善居住环境;改善市容环境面貌,为驻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棚户区3年清零,将腾出5-6平方公里土地,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民生工作落实到位,红桥区瞄着“三城一中心”的发展目标坚持下去,将打造一个优质的产城融合的空间,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造福全区百姓。(记者吴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