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生产调度员康锐除夕值班,妻子与女儿来探望他。 徐冠英摄
回国过年的小留学生们晒出在德国登山时的合影。 刘玉琴供图
快递员郭大祥的年夜饭,是和同事在快递网点吃的。 朱秀霞供图
春节是千家万户团圆的日子,今年你在哪里与家人团圆?
岗位上团圆、异地休闲团圆、跨越千山万水的团圆……无论哪种相聚,都饱含相同的浓浓亲情,体现着对传统“年”文化的传承。新春之际,本报记者奔波采访,为你呈现“团圆”不一样的味道。
坚守岗位,为了万家团圆
除夕傍晚,5点45分,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秣周路车辆基地。不到两岁的康沁?跟着爸爸康锐、妈妈董洁,在爸爸单位的食堂吃年夜饭。大排、干切牛肉、芹菜炒腰果、清炒菠菜、莴笋肚丝和青菜鸡蛋汤,小沁?吃得津津有味。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车辆分公司3号线,有9名生产调度员,31岁的康锐是其中的负责人。除夕,康锐轮到晚班,要从下午5点一直工作到年初一早上8点半。因为除夕上白班的同事家住南京桥北,康锐主动提前到单位接班,好让同事早点回去过个团圆年。
中午,康锐的两个舅舅带着家人,一起聚到康锐父母家,12个人坐了一大桌子,热热闹闹。想着康锐要过了年才回家,宝贝又喊“要爸爸、要爸爸”,董洁打算带着女儿,到康锐单位简单团圆一下。
董洁也是地铁人,在10号线江心洲站担任站务工长。夫妇俩都在2009年到南京地铁工作,之前都有过除夕、初一上班的经历。丈夫除夕早早就到单位,董洁很能理解。
康锐说: “生产调度员,是联系一线列车运行和后方列车维修的桥梁。”做了4年的生产调度员,康锐深深体会到肩上的责任。他说:“有时候有电作业与无电作业交叉进行,这时候我们生产调度的责任重于千钧。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我们都在幕后为保障地铁安全准点运营而服务。”
说话间,王子豪、张健和章帅帅这3位车辆维修员走进基地。他们也是除夕坚守岗位的地铁人。
晚上8点以后,列车陆续回库。直到夜里12点半,当天上线运行的列车才全部返回。凌晨3点之前,是回库车辆检查。3点后,他们又要开始车辆出库检查。5点半,维修员还要跟着轧道车出发,到站点去进行驻站保障,一直忙到8点半下班。
简单的年夜饭吃完,董洁带着孩子回家,康锐又如往常一样,忙起工作。他说,他并不孤单,今晚在基地就有8名员工上班。在更多的岗位,还有更多人在默默坚守。女儿还小,也许不会记得今晚这顿特殊的年夜饭,待她长大,就会慢慢明白,有一个个岗位上的坚守,才有千家万户的大团圆。
“家人在一起,就是团圆”
大年三十,“快递小哥”郭大祥的儿子,被老乡从淮南老家捎到了南京。这个春节,受益于公司给留守人员发放的“团圆基金”,郭大祥一家三口在租住的屋子里团聚了。开心的郭大祥,通过微信,给记者分享了年三十老婆带儿子去玄武湖玩耍、他和同事守在快递网点的照片。
腊月二十九,南京街头行人稀少。郭大祥开着电动车驮着快递包裹,领着记者从大路穿梭到小路,从小路拐到小巷……进了小区,七拐八绕,奔上8楼。80来岁的老爷爷在开门等候,热情地打招呼:“辛苦你了,过年了还麻烦你。”屋里又走出一位60来岁的大爷,一边在包裹上签字,一边问郭大祥啥时接孩子到南京过年。郭大祥说,这位大爷是老大爷的儿子,平时不住一起,但几乎每周都要往家里寄包裹,蔬菜水果、日用品都有。一回生二回熟,送了好几年包裹的郭大祥,成了这家的熟人。
这一天,郭大祥和平时一样,早晨7点之前到岗,8点开始分送负责区域的快递。记者10点多和郭大祥碰上头,已送了20来单快递的郭大祥,脸上泛着红光,额头渗着汗。
郭大祥是京东物流南京河西站的一名普通快递员。2014年他来南京当“快递小哥”,除了有一年家里有急事,每年春节都留守南京。腊月二十八,记者第一次去站点,郭大祥有两个同事刚回家过年,其中一个家在甘肃山区。郭大祥说:“人家回一趟家不容易,我们回家方便些,尽量先让他们回家。”
但是,他春节却几乎都在送快递。“现在的快递,成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标配’啦。”郭大祥说。
可不是,数字显示,2017年全国快递包裹量突破400亿件。今年春节前夕,快递企业“春节不打烊”。京东物流已连续6年“春节不打烊”,并且给留守的快递小哥发放“团圆基金”。
郭大祥老婆在他工作地点相隔不远的房产中介公司上班,儿子在老家读小学五年级,一家三口平时难得相聚。“春节不回家,觉不觉得辛苦?”他笑着说:“只要家人在一起,无论在哪儿,都是团圆,都是过年。”
儿子好奇爸爸的工作,吵着要跟爸爸一起送快递。郭大祥说,天太冷了,不忍心看着他冻得脸蛋红扑扑。“春节时的南京,城太空了。”他说在工作之余,趁休息正好带儿子和老婆,好好看看南京的美景。
飞越千山万水,共赴团圆之约
2月15日,除夕。17岁的小留学生赵易凡这一天格外高兴和忙碌——中午在盱眙和爷爷奶奶一大家子团聚,下午跟父母一起赶回南京,晚上再和外公舅舅一大家子团聚。两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屋里屋外洋溢的喜庆气氛,小伙子幸福满满。
大年初二,他就要飞回德国上学了,往返一万七千多公里,一共只能在家里待6天,尽管如此,小赵对这趟回国的感受就是一个字——值!
“跟儿子在一起过年,真蛮开心的!”小赵的妈妈陈丽琴感叹说。儿子从去年9月初开学离家,到这次春节返回,中间整整有5个月,父母想念儿子的心情也日益迫切。为了早一点见到宝贝儿子,2月11日,他们驱车从南京赶到上海浦东接机。航班在傍晚时分降落,他们接上孩子立刻返程。节前道路拥堵,车子开了5个多小时才到家。七十多岁的外公平常晚上都是8点钟入睡,那天却一直坚持到11点多,等着外孙到家一起吃晚饭。孩子回来了,全家人的团圆年就提前开始啦。
德国的假期里并没有春节,但今年凑巧的是,德国学校2月份的春假正好与中国的农历春节“喜相逢”。春假只有短短一周,虽然路途遥远而辛苦,虽然机票价格不菲,但是千山万水也挡不住回家的脚步。赵易凡的同学吴桐、李健遨、朱瀚翔等好几位也都赶回家过年了。他们平常分散在德国东西南北的各所中学,这次回到南京,除了与家人团聚,还抓紧时间搞了一次同学聚会。
父母亲朋的拥抱和笑语温暖了孩子们的心,盐水鸭和八宝饭抚慰了他们的“中国胃”,这些都是在异国他乡最为稀缺的。回忆起去年在德国学校过的春节,小李同学告诉记者,他们装扮了教室和宿舍,贴上了提前从国内带去的对联和窗花;学校特意举办了春节文化活动,请中国同学上台表演节目;做德餐很拿手的食堂大师傅,也按照他们的理解,给大家做了一顿“奇怪”的中餐;他们上网收看了春节联欢会,在手机上向万里之外的家人祝贺春节,还收到了爸妈用微信红包发来的压岁钱……虽然看起来什么都不缺,可是心里却不免有些空落落的。
与同龄人相比,小留学生们更早地经历了与家人分离的考验。告别父母,远赴陌生的国度;寒来暑往,小候鸟们飞去又飞回;圣诞、春节,有亲人欢聚团圆的说笑,也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惆怅……随着我国留学生人数逐年增长,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像接力赛一样奔波在异国求学的路上,每个家庭为此在亲情上的付出都是巨大的。
团圆来之不易,值得格外珍惜。小留学生们共同的心声是:回家过年,真好!
“给爸妈一个不一样的团圆”
“给爸妈一个不一样的团圆。”今年春节,徐晨慧一家的团圆,是在旅行的路上。
小夫妻出门通常是丈夫拿主意,但这次因为带双方老人出门,则全由细心的小徐安排。旅行社最初给出一份俗称“赶景点”的行程单,被小徐很快否决,最终定下的是一趟5天只有6个景点的“开心游”。目的很明确,外出饱览大好河山,让一家人开开心心在美景中过个不一样的团圆年。
过去春节,小夫妻都是两边跑着去看老人,这次在外地过年,老人会同意吗?小徐告诉记者,为了让老人们同意春节出门游玩,出发前,家庭会议不知道开了多少次,甚至还用了几招“家庭三十六计”。年夜饭上,“思想政治工作”还在继续。小徐拿出行程单,絮絮叨叨讲了半个多小时,反复叮嘱“过年要开开心心的,这次出门都由我们来花钱,爸妈可不许抢着付钱哦。”“不要带着大包小包,现在外面什么东西都有卖的”……
年初一,飞广州只有19:50这班飞机,老人们执意不在机场吃饭。在他们眼中,机场物价太贵,吃点自带零食垫垫,等上飞机吃“免费”那顿就好了。小夫妻俩也不坚持。不过上了飞机,空姐表示饭点已过,只有零食,“这时候老妈偷着带的面包派上了用场。这类‘出门小智慧’一旦应验,会让老人非常得意,这时候你只要点赞就好。”小徐哈哈笑着说。
老人节奏慢,这次小徐索性来了个“定制小团”,虽然多花钱,但只有自家人的小型旅行团,灵活自由舒适。
考虑到出门第一天新鲜感最强、劲头最足,初二安排的景点最多:上午白云山风景区、南越王墓博物馆,下午黄埔军校,晚上游珠江。这些地方小夫妻俩虽然也没去过,但他们视线还得不时从风景移到老人身上。因为爸爸们通常大步流星冲在前,而妈妈们更热爱摆出更多的姿势拍照,如果不招呼好他们,很快6人队伍就会拉个半里长。
“定制小团”让老人们玩得很开心。小徐说:“这时我们就庆幸‘定制小团’的先见之明,无论是上洗手间,还是找这个、等那个,抑或被旅游纪念品小摊绊住,都不用担心误了集合时间而被同行者抱怨。”
当然,节奏如此缓慢的队伍,肯定计划赶不上变化,游览完黄埔军校后,妥妥地没赶上下一个景点——南越王墓。不过除了夜游珠江实在要赶上船时间,他们的原则是爱拍就拍、爱买就买,绝不催促。
在南国隐隐的桂花香气中漫步,小夫妻相互开玩笑:一旦接受了这种节奏,好像也不错。出门前推三阻四的爸妈,也已经在计划今年“十一”和下个春节去桂林和泰国的计划了。
一天下来坐到餐桌前,看妈妈们兴奋地发朋友圈,爸爸们略带矜持地商量晚上要不要打掼蛋,小夫妻俩松了口气。看了什么风景好像记不清了,不过重要的是,一家人开开心心出来了,不是吗?
(徐冠英 朱秀霞 刘 霞 刘玉琴 陈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