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市政府新闻办主办,市广播电视台承办的成都首档整体落地海外的电视栏目《西望成都》,2月17日推出第152期节目。现在在成都,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也开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庆祝春节。本期推出新年特别节目《 三个“老外”的成都年夜饭》,节目聚焦目前正在成都生活的三位“老外”:来自泰国,今年26岁,目前正在四川大学学习中文的女孩菲菲;来自印度,同样也是在川大读研究生的遇安与来自摩洛哥24岁的小伙冬阳一起,体验成都传统中国年,大年三十除夕夜一起吃上一顿年夜饭。那么,在他们心目中,这顿极具成都特色的年夜饭是什么样的呢?
泰国女孩菲菲 寻找成都名小吃
泰国女孩菲菲喜欢一切圆形的食物,她认为圆形即代表团圆。通过乘坐景区直通车,菲菲首先找到了成都名小吃中“圆形”的典型代表——赖汤圆。通过跟着“赖汤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钟主林从揉面团到包汤圆,体验了一把最正宗的赖汤圆做法。除了汤圆,在成都彭州,还有著名的本土小吃军屯锅盔代表圆形,菲菲来到成都彭州的军乐镇找到从事锅盔行业58年的周乐全师傅,迅速掌握了平时需要学习两个月的制作“军屯锅盔”的技巧。此外,菲菲还制作了钟水饺、三大炮和蛋烘糕等成都本地小吃。通过制作与品尝这些食物,体验到了在成都过新年的甜蜜感觉。
印度小伙遇安
搜罗成都过年民俗
春联,又叫“春贴”,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而贴春联更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春联最早便起源于成都。相传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主孟昶在桃木板上写出了对仗工整的十个字:“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自此,人们在家门口贴上春联,也就意味着春节正式拉开了序幕。
节目里,印度小伙遇安找到了年近八旬、在成都颇有名气的书画家欧阳戈,一撇一捺地学习怎样写中国春联,并了解了中国春联的一些知识。同时,遇安还跟欧阳戈一道,来到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作内涵的锦里,找到了极具成都民俗特色的皮影戏。听了成都皮影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皮影表演艺人周伟的讲解,遇安还上阵学习了皮影戏的变脸绝活。
除了皮影戏,剪纸作为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之一,精髓便在于能够呈现出不同地区当地的特色。遇安拜访了已经82岁高龄、享誉全中国的剪纸达人张进福。在张进福的帮助下,遇安成功地把自己在锦里画的古建筑、大熊猫,变成了一幅幅颇具成都风格的剪纸。
摩洛哥小伙冬阳
寻找成都人年夜饭里的川菜代表
在中国春节的美食传统中,年夜饭是必不可少的重头戏。自称是“川菜大厨”的摩洛哥小伙冬阳,打算寻找可以代表成都年夜饭中的川菜代表。首先,冬阳去到成都一家经常接待外宾的川菜馆,学做了国宴上的川菜代表之一:鸡豆花。随后冬阳来到在成都以做豆瓣鱼而闻名的菜馆,与大厨切磋,完成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精美豆瓣鱼,并将这两道菜带给了同在成都生活的遇安与菲菲品尝。
在成都,你总能在古巷子里寻找到老成都的兴旺与秀丽,也能在市区感受到成都这座城市的热闹与繁华;你可以品尝到茶文化与美味川菜,还可以感悟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天府文化。三个外国人通过在成都体验不同的传统小吃、民俗与川菜,聊着过去一年在成都的收获与幸福。2018年,成都还将继续彰显“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的魅力,吸引全世界朋友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