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云南 » 正文

全球报道:“三字诀”引领昆明乡村振兴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21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  呈贡万溪冲梨花节。记者李海曦摄  倘甸幸福乡村建设。记者周密摄  嵩明有机水稻种植示范基地。记者周密摄  西翥都市农庄。记者周密摄  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记者杨艳辉摄  编者按  2月4日,中央一
原标题:“三字诀”引领昆明乡村振兴发展

呈贡万溪冲梨花节。记者李海曦摄

倘甸幸福乡村建设。记者周密摄

嵩明有机水稻种植示范基地。记者周密摄

西翥都市农庄。记者周密摄

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记者杨艳辉摄

编者按

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同时,该文件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昆明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探索城乡、工农融合发展道路,全面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农村增强活力,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全面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左手抓‘地’,右手抓‘钱’,头顶一个‘人’,是昆明乡村振兴发展的‘三字诀’,也是乡村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昆明持续多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金融扶持、劳务输出、就业培训、新型农民培育等扎实、有力的举措推进乡村建设,以满足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地 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近年来,昆明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村“三变”,即资源向资产、资金向股金、农民向股东转变。

2014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农业局牵头组织开展了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为重点的一系列改革事项。截至2017年10月,昆明市共完成权属调查任务28个乡镇、303个行政村、2271个村小组;完成审核公示任务21个乡镇、220个行政村、1606个村小组;清理土地承包档案2.88万卷,调查承包方户8.15万户;实测承包地5.1万块,实测承包土地面积82万亩,完善土地承包合同3.2万份,确认家庭承包耕地面积40万亩,确认家庭承包耕地地块37万块。累计办理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登记552户,抵押面积5668.557亩,金融机构发放贷款552笔9259.9万元。

土地确权是盘活农村资源的第一步,要实现资源变资产,还需要通过产权交易激活。据昆明农村产权交易所介绍,昆明在不断巩固已建成主城区市级平台和富民、宜良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基础上,2017年还建成了安宁、晋宁、嵩明、寻甸等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并开展试营业工作。

统计显示,2017年,昆明累计采集农村土地流转信息2500宗。完成农村土地、林地等产权流转交易挂牌84宗,挂牌面积9357.06亩,双方成交面积1744.48亩,交易金额4577万元,取得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新进展。

与此同时,昆明林木产权交易量破百万,交易金额破千万元。林木交易挂牌5宗,成交735.52万株,双方交易金额2316.88万元。此外,还通过淘宝资产平台发布资产和农村产权信息157笔,成交12笔,双方成交金额46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富民、宜良作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100个试点县(区)之一,取得了不错成绩。其中,富民县在2017年累计实现抵押贷款570笔,抵押面积6107.447亩,金融机构发放贷款9633.9万元,有效探索了市场化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钱 推进“三农”金融服务

正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所指,振兴乡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且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仅2017年,昆明共投入各类脱贫攻坚资金113.76亿元,其中专项扶贫资金21.5亿元。

除此之外,昆明相关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不断加大支农力度,从整体上推动昆明“三农”金融的发展。

市金融办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9月,昆明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3007.84亿元,较年初新增525.8亿元,增幅21.18%。

作为“三农”金融重要补充的村镇银行,对全市的支农力度也在稳步提升,有效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截至2017年9月,昆明市有16家村镇银行,累计注册资本11.9亿元,平均注册资本金7400万元,资产总额合计50.08亿元。累计各项存款余额32.6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5.14亿元,为昆明市完善“三农”金融服务、健全“三农”金融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力支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中,昆明市信用联社利用农村市场资源优势,做好粮食、林下经济等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信贷支持。截至去年9月末,全市信用联社支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贷款余额89.09亿元,其中法人类客户贷款45.66亿元,个人类客户贷款43.43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累计发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贷款49.22亿元,2014年到2016年三年平均累计发放72.47亿元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贷款,较好地支持了昆明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此外,昆明信用联社还全力助力“农业小巨人”成长,完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

人 提高乡村人力资源质量

人力资源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本源。站在昆明看全市乡村振兴,就业、技能培训、新型农民等工作,是当前提高乡村人力资源质量的关键和重要抓手。

2017年,市人社局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为民生工程,采取强化资金投入、加大培训提升素质能力、实施对口援助帮扶等多项工作举措,积极推动“百企万岗入昆计划”和“百千万劳务输出工程”,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扎实开展。截至2017年10月底,昆明市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28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3万人的132.94%,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85万人,转移省外就业6.58万人次;实现转移收入19.2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6亿元的120.41%。

此外,为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服务工作,从2015年起,昆明北部县区为重点,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人,开展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5万人,力争到2020年对每个有劳动能力的适龄贫困人口开展1次以上技能培训,让每个有适龄劳动人口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名技能劳动者就业。截至2017年10月底,昆明共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5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5万人的103.5%

市委农办负责人坦言,尽管抓好“人、地、钱”三个要素是关键,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制定规划,全面推进各项振兴措施落地。未来,昆明将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同时,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数 说

A

截至2017年9月,昆明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3007.84亿元,较年初新增525.8亿元,增幅21.18%。其中涉及农村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94.86亿元,较年初新增147.72亿元,增幅为42.55%;农民合作社贷款余额0.3亿元,较年初下降0.11亿元;林权抵押贷款38.12亿元,较年初新增1.78亿元。

B

2017年,昆明累计采集农村土地流转信息2500宗。完成农村土地、林地等产权流转交易挂牌84宗,挂牌面积9357.06亩,双方成交面积1744.48亩,交易金额4577万元,取得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新进展。昆明林木产权交易量破百万,交易金额破千万元。林木交易挂牌5宗,成交735.52万株,交易金额2316.88万元。

新农村新气象

春节假期,游走在昆明的村村寨寨中也是不错的选择。

民族特色村寨

石林县鹿阜街道清水塘村清水塘村小组

晋宁区夕阳乡高粱地村小石板河村小组

东川区铜都街道李子沟村李子沟村小组

嵩明县嵩阳街道西山社区大湾村

盘龙区茨坝街道花渔沟社区小空山村

东川区铜都街道起嘎社区起嘎村

美丽乡村示范村

呈贡区吴家营街道万溪冲社区万溪冲村

阳宗海风景区七甸街道马郎社区马郎小村

五华区西翥街道陡坡社区陡坡村

西山区团结街道律则社区核桃箐村

盘龙区阿子营街道铁冲村铁上村小组

高新区马金铺街道秋木箐社区一组、二组

禄劝县团街镇运昌村小鹧鸪村小组

禄劝县转龙镇桂泉村法期村小组

延 伸

新型农业经济在红土高原崛起

近年来,昆明通过政策激励、组织引导、行政推动等措施,促进全市农业专业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有序发展,新型农业经济崛起,推动昆明农业和农村工作全面发展。

新型职业农民超5100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力量,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者。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以及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昆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稳中有升。

据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昆明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有农业专业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业园区等。目前,昆明共发展专业大户1.3万人,其中种植大户占60%,养殖大户占30%,其他专业大户占10%。同时,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面也见效明显,现已累计培养种植、养殖、流通等方面的新型职业农民5189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昆明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在稳定提高、规范运行中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带动农户、对接企业、连接市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截至2016年,昆明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46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7个、省级示范社81个、市级示范合作社143个),成员总数11.1万人。

同时,随着国家鼓励政策的不断引导,以家庭农场形式出现的业态正逐步兴起。目前,昆明已累计兴办家庭农场31家,2017年上半年新增8家。同时,都市农庄建设初见成效。自2012年以来,昆明共布局都市农庄150多座,已选址128座,编制了项目建设规划的有64座,已经审批的都市农庄66座,共完成投资49.13亿元,其中94%的投资来自民营资本。

此外,昆明现代农业园区初具规模。如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斗南花卉产业园区正加快建设;嵩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晋宁宝峰农产品加工园区、宜良农产品加工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以及富民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取得成效;安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寻甸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五华生态农业科技园、禄劝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农业园区特色显著,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一批从事农业种植、养殖,蔬菜加工,农产品电商的农业龙头企业逐渐发展壮大。截至目前,昆明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62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07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45家),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54家。

经济辐射效应日渐显现

可以说,昆明现已快速成长起一批全方位、多功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例如,石林西游人参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人参果种植、采购、供应,统一组织收购、销售成员生产的产品,统一开展成员所需的运输、贮藏、加工、包装等服务,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等,受益社员300多人,成为全省较大的人参果种植生产合作社。云南春天农产品有限公司发展蔬菜种植基地2万余亩,引进先进的恒温库、真空保鲜预冷机等现代化生产设施,大力推广蔬菜良种种植,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其经济影响力、辐射力也日渐显现。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市场开拓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带动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引领作用。以石林县温氏畜禽养殖公司为例,其辐射带动964户养殖户创业致富,户均年收入5.45万元。而家庭农场的兴起,不仅解决了农业规模经营的问题,还带动了农民务工就业,通过吸纳本村多名富余劳动力,人均年收入2万元左右。

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注重内培外引齐抓,依托涉农专业院校,有针对性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一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农产品经纪人、科技带头人等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促进各类经营主体融合发展,立足转型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

此外,积极推动专业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园区、都市农庄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各类经营主体融合发展。

新型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用绿水青山召唤金山银山,以旅游激发乡村发展潜力,一直是昆明乡村振兴,尤其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之一。近年来,昆明围绕创建民族特色旅游村寨、提升改造旅游特色村、扶持乡村旅游重点项目、旅游扶贫等工作,推动全市乡村旅游发展。

27个村进入“国家队”

据市旅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昆明旅游扶贫的主战场在北部县区。通过开展乡村旅游扶贫摸底调查工作,并通过积极争取,目前,昆明北部县区共有27个村被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列为国家级旅游扶贫重点村,予以重点推进。

围绕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已编制的《昆明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将“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工程”作为“十三五”期间昆明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

目前,昆明正在制定“全市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至2020年,将以27个国家级旅游扶贫重点村为重点,分批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同时,积极推动北部县区共同打造“昆明北部旅游圈”,通过整合北部片区旅游资源,推进项目建设,促进北部旅游经济的发展,促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形成“两圈三带”乡村旅游格局

据市旅发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昆明正以实施全域旅游为动力,推进旅游规划全域化、旅游产品全域化、服务体系全域化、旅游要素全域化。目前,全市遍布农家乐,而成规模的主要集中在盘龙区、西山区、安宁市、富民县和石林县等地,形成了“两圈”(即近郊密集型圈层和远郊疏散型圈层)、“三带”(盘龙区麦冲村—双龙—官渡—嵩明带、安宁温泉—螳螂川—青龙峡带、西山区团结镇—富民—禄劝带)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统计显示,现今昆明约有760户各具特色的农家乐和乡村景区(点),从业人员约6000人、餐位约12000个、床位约12000张。届时,将通过重点实施景区品质提升工程,完善景区配套设施,提高景区建设水平和品牌影响力,提升景区对周边贫困村的带动力。如石林、九乡、轿子山、红土地等景区周边地区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带动生态观光、康体运动、自驾游营地等类别较为齐全的乡村旅游产品不断形成。

此外,昆明还将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采取“公司+农户”、能人带农户等形式带动乡村发展。通过流转农户土地,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资源,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乡村旅游形态,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目前,昆明已创建1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示范名镇(村);5个省级旅游小镇;12个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寨;9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园区);15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6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6个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园区)。在首批中国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评选中,昆明1个村入选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5家单位入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16人入选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

本版稿件 记者廖兴阳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