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贵州 » 正文

全球报道:好日子 “绣”出来(新春走基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22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没想到画点蜡画就能赚钱,还不用天天来,能顾到家。”46岁的苗族妇女杨学芬20来天挣了3000元,也没耽误家里的事,这让她觉得这个年过得格外幸福。与她一样觉得“格外幸福”的,还有同村的50多名绣娘,她
原标题:好日子 “绣”出来(新春走基层)

“没想到画点蜡画就能赚钱,还不用天天来,能顾到家。”46岁的苗族妇女杨学芬20来天挣了3000元,也没耽误家里的事,这让她觉得这个年过得格外幸福。

与她一样觉得“格外幸福”的,还有同村的50多名绣娘,她们当中最能干的20来天挣了7000元。去年年底,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帮扶下,贵州省织金县官寨乡大寨村成立了“妈妈制造贵州苗族蜡染合作社”,并与电商企业签订协议,由企业聘请设计师对需要的产品进行设计,然后下订单由合作社组织绣娘进行生产制作。

贵州蜡染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织金县,几乎每一个苗族妇女都会蜡染。贵州蜡染笔法严谨细致,所有图案都由绣娘们一笔一笔画出来,但不需要描红的样稿,因为纹样早就印刻在她们心里。

46岁的杨学芬从10岁开始就跟着妈妈学做蜡染,学得一手好本领。但蜡染对于她来说只是业余爱好,农忙时要下地种庄稼,农闲时要进城打工,“风吹日晒的,别提多辛苦。”即便这样,日子也紧巴巴的。“十几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这几年,她要照顾身体不好的丈夫和年龄尚小的孙子,收入来源更少了。“幸亏有了合作社,做工顾家两不误,我要把好日子‘绣’出来。”

“最主要的是解决了产品的销路问题,同时提升了产品的设计水平。”在合作社负责人杨泽友看来,订单式生产给了绣娘们“稳稳的幸福”。

“这样一来,非遗就活起来了,活起来的非遗更有价值。”织金县妇联主席黄英表示,“‘非遗+电商’模式不仅能让非遗焕发新生,更让当地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技艺增收致富。”

“以前是兴趣爱好,现在成致富法宝,如今收入多了,在家里腰板都挺直了!”合作社绣娘阳春的一席话引得大家开怀欢笑。

原刊于《 人民日报 》( 2018年02月22日 01 版)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