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甘肃 » 正文

全球报道:【三年决战奔小康】脱贫攻坚,向全面小康进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23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脱贫攻坚是一场输不起、等不得、没退路的硬仗。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间越来越近了,甘肃怎么办?2017年,甘肃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把脱贫

脱贫攻坚是一场输不起、等不得、没退路的硬仗。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间越来越近了,甘肃怎么办?

2017年,甘肃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天字号”工程,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书写了一幅令人欣喜的新答卷——去年,甘肃省全年减贫6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底的12.97%下降到9.6%。有6个片区县、13个插花县申请摘帽退出。全省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加快了,贫困群众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全力以赴啃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这块硬骨头

甘肃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深度贫困的特征明显,全省58个贫困县中有深度贫困县23个。特别是以临夏州、甘南州和天祝县为代表的“两州一县”,生存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

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2017年,新一届省委省政府把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摆上重要位置,聚焦对象精准,确定了23个深度贫困县、40个深度贫困乡、3720个深度贫困村,“两州一县”被纳入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扶持范围。省里制定了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两州一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获得国家批复。

聚焦“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甘肃采取超常规的举措,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将最强的领导力量、最优的帮扶资源向特困县乡倾斜——实施省级领导联县包乡抓村制度,实现特困县、特困乡省级领导联系包抓全覆盖;

将省直和中央驻甘单位帮扶优势向特困县、乡倾斜,帮扶资源及能力最强的单位和企业被调整到特困县、乡;

选优配强驻村帮扶工作队,确保622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靖远县2个“岷漳地震”灾后重建易地安置移民村都派有驻村帮扶工作队;

……

打造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完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甘肃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政府、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相关行业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责任,细化实化了“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五级书记”一起抓、部门联动促攻坚的大格局。

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

在深度贫困县东乡县,去年驻村帮扶力量得到了调整充实。县里选准派强管好“第一书记”,全县15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实现了全覆盖。东乡县还全面摸排调查村“两委”班子,核查出由乡镇干部兼职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和村文书不健全的村子53个,靠实县级包乡干部、乡镇党委书记的包抓责任,整顿提升了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

紧紧扭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不偏离

镇原县南川镇桃园村贫困户张德厚家里的墙上,如今贴了一张特殊的帮扶表格——

他家的基本户情、致贫原因、弱项短板、脱贫措施等情况,被县扶贫办帮扶干部杨小斐一一详细叙述。仅一个帮扶措施,就按2018年、2019年、2020年的时间节点,密密麻麻填了两大页。家里种了几亩草?牛够不够吃?卖一头牛能挣多少钱……每一笔账都算得一清二楚。

推进脱贫攻坚,必须牢牢牵住“精准”这个牛鼻子。我省将“一户一策”作为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抓手,坚持把不愁吃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的“两不愁、三保障”作为衡量贫困人口脱贫的基准线、度量衡,要求将“精准”落实到扶贫脱贫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帮助每一户贫困户念好家家那本难念的“经”。

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下足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功夫。我省按照任务量化、责任清晰、时限明确的要求,全面推行“七个一批”清单式管理,集中实施贫困村整体提升、产业扶贫、技能提升培训、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安居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兜底保障、内源扶贫等“十大行动”,重点解决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差、贫困人口增收难和贫困人口“三保障”实现程度低等问题,推动精准扶贫脱贫政策到村到户。

在深度贫困县庄浪县,山大沟深的石咀村被认为是赵墩乡最穷的村子。村子126户人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一半多。

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找准“靶子”,精准施策。去年,石咀村D级危房消失了,村民全部告别了土木结构的房子,住上了砖瓦房;村子到镇里的20公里土路硬化了,通到了村部;供水保障程度不高的自来水管道也更换了,冬天再不用担心管子破了……

去年,全省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4.2万户,基本消除农村D级危房。推进贫困地区村内巷道硬化、入户道路硬化、农户庭院硬化“三化”建设,新建贫困地区农村公路8530公里。瞄准贫困人口的吃水问题,20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实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18万人。

同时,我省还与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共建全国唯一的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贫困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86.9%、92.5%、89.2%,贫困县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水平明显提升。贫困群众就医负担也大幅减轻,年自负合规医疗费用控制在3000元以内。

聚焦重点难点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

给钱给物可救一时之急、可解一时之困,只有通过发展产业,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才能让贫困户有稳定持续的增收。

但是,产业扶贫如何精准施策?

紧盯三年攻坚的有限时间,去年,我省紧紧围绕牛、羊、蔬、果、药、薯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走出了一条培育富民产业、实现产业富民的新路子。

现在,全省“一村一品”专业村镇发展到840个,从业人数122万人,专业村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万元以上,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0%以上。静宁苹果、兰州百合、高原夏菜、定西马铃薯等驰名省内外,全省80%以上的苹果、50%以上的马铃薯、35%以上的蔬菜、70%以上的中药材销往省外市场。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户尝到了“一村一品”带来的甜头。

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是产业化经营的桥梁和纽带,是产业脱贫的主力军。毋庸讳言,我省贫困地区的许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多小而弱、带动性差。可从脱贫攻坚的时间节点来看,让贫困地区在3年内自身培育出响当当的龙头企业难度很大。

去年以来,我省在紧盯省内外龙头企业,借船出海、借力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以“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探索创新资产收益扶贫机制,让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结成最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提高贫困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以“国有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为运作模式的“庄浪模式”应运而生。去年下半年,庄浪县组建国有独资企业“庄浪县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设了种植、林果、养殖业3个子公司和

18个乡镇分公司,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土地、劳力入股保底、盈利收入按股分红的原则,带动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一系列的举措,构建了县、乡、村三级产业发展支撑平台,实现了产业发展由行政推动向公司化运作的初步转变,达到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壮大的多赢目标。

思路一变天地宽。如今的甘肃,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等新兴扶贫模式落地生根,为农民致富打开一扇扇崭新的门。去年,全省电子商务县级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乡村电商服务站(点)覆盖70%的贫困乡和50%的贫困村,有40个贫困县进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我省被国家列入第一批7个网络扶贫试点省之一。

脱贫攻坚,需要真金白银。去年,我省创新机制,谋划启动1000亿元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1000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贷款、500亿元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破解了融资难题。

拓展贫困地区的发展路子,提升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破解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难题……甘肃,必将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