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记者从市对口合作办公室了解到,京沈对口合作结出硕果,京东、联东、保利文化、华谊等知名企业携带一大批产业项目跨过山海关,来到沈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39个项目签约落地,计划总投资167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62亿元,项目涉及先进装备制造、通用航空、电商平台、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军民融合等领域,为沈阳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动能转换注入动力。
去年以来,市对口合作办公室按照国家关于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的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具体要求,会同北京市有关部门积极推进京沈对口合作工作,初步形成了主动对接,合力推动,务实高效,互利共赢的良好工作格局,京沈对口合作工作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阶段性成果。
立足产业发展
让项目和市场有效对接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全产业链合作。围绕北京市的科技创新优势,突出创新合作和产业深度融合,以市场化方式共同推动产用结合、产需对接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北京明日宇航东北航空基地、中化集团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北京数码大方科技公司工业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沈阳军民融合技术转移中心等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
中国航信东北研发基地、北京长久物流东北多式联运基地、普天新能源(北京)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均签订合作协议。
深化金融领域合作,强化金融要素支撑。积极推动两市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和金融要素合作创新发展,打造多层次金融平台。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积极打造PE大厦(股权投资大厦),北京中和科技产业基金和北京中菊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即将入驻。北京中和资本管理公司发起设立的辽沈地区第一支公募基金已报证监会审批。积极推动京沈两地金融平台间合作,辽宁股权交易中心(“四板”)与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在企业转板机制、培训路演等方面开展对接合作。推进地铁传媒、沈阳电缆等14户企业成功转板至“新三板”。
加速推进旅游及农产品对接,拓展合作交流广度。依托两市特色文化,共同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开展了北京、南京、盛京康乾御道自驾游等活动。着力打造“京沈周末游”,研究制定了省内各城市国有景区对北京居民实行半价优惠政策;创办了“京辽”旅游一卡通,着力将沈阳打造成北京居民的休闲旅游目的地。两市签订了《京沈两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意向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两市农副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检测结果互认和信息共享制度,畅通了沈阳优质农产品的进京渠道。鼓励两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北京招联食品、北京二商集团、北京六必居等7家企业与沈阳相关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农博网-首都港”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沈阳澳华牛肉、?ヶ稳馀!⒑闵?秤镁?⒂览治髑邸⑸虮贝竺椎?0余种农产品成功进入北京市场。
共建平台载体
互利共赢发展
共建产业平台。以共建园区为载体,推进产业项目落地,推动产业布局优化,促进跨区域共同发展。清华启迪科技公司分别在和平区和沈河区建设清华启迪科技园和科技城。联东投资集团进一步扩大投资,在沈北、铁西、大东、浑南等地区合作开发建设工业主题园区。积极与中关村合作建设“一街(中关村-三好街创新创业大街)一园(中关村沈阳分园)一平台(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沈阳合作站)”。和平区政府与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中关村领创空间签订协议,合作建设中关村领创空间(沈阳)创新服务平台。沈北新区与丰台区签署协议,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沈北分园。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开展对口合作,借鉴其管理机制、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政策和经验,加快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中法生态城建设。和平金融街和沈河金融商贸区与北京金融街开展深度对接,推进两市科技型企业、金融机构及知识产权评估机构跨区开展业务。
共建开发开放平台。利用沈阳成为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城市的优势,京沈双方协同推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搭建国际开放平台。北京小笨鸟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在沈阳市建立了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东网科技与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和北京航天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工业大数据研究院东北分院,建设工业大数据资源中心运营平台。清华大学与新松机器人公司开展智能人机交互系统技术合作,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沈阳新松机器人、哈工大等14家成员单位共同出资成立沈阳智能机器人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已通过工信部专家论证,报批成为第三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共建多层次合作联盟。京沈两市工商联、产业科技联盟、商会、协会等积极探索通过联合组织招商队伍、委托招商、互邀商贸会展等方式开展对接合作,促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成立沈阳军民融合中心,沈阳市25家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联盟成员单位与北京企业成功对接,联手打造成为利用北京雄厚军民融合产业资源和行政资源的平台载体。
互享互通
人才交流热潮涌动
围绕新兴产业、科技创新、金融、投融资等领域,两市互派优秀干部开展挂职交流,目前,沈阳市20名市管干部和北京11名挂职干部已到岗工作。依托北京优质培训机构和教育培训基地,为沈阳干部人才开展培训350余人次。依托北京高端智力人才密集优势,建立了两市人才信息共享交流平台,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推动北京人才参与沈阳创新创业。举办两次在京博士“沈阳行”活动,13名在京博士同沈阳市用人单位达成初步意向。沈阳25家重点软件企业在北京中关村人才市场举办沈阳市软件企业人才对接招聘活动,120名北京软件人才签约来沈工作。开展医疗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合作,沈阳市11家医疗机构选派35名优秀临床医生前往北京对口医院进修学习,积极邀请北京知名医疗专家现场讲学指导。
公共资源共享
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积极推进两市科技资源共享。依托北京强大的科技资源优势,积极建立两市协同创新工作机制,联合共建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沈阳合作站暨沈阳科技条件平台正式开通运行。东北科技大市场引进了中国生产力学院、中联认证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沈阳代办处等高端服务机构;中国工程院东北双创平台、中国技术交易所沈阳分中心入驻“三好创新创业大街”;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入驻沈阳国际软件园。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与沈阳市科技总院签署合作协议,设立中科合创沈阳分中心。围绕大数据、空间技术、科技服务业等产业与北京相关产业创新联盟对接,目前已完成“沈阳市产业技术创新大联盟建设方案”,确定了12家首批大联盟单位。北京优客工场、车库咖啡、黑马学院等一批创业平台在我市落地。
深入推进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沈阳医学院与首都医科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与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达成合作意向,推进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培训、人才培养等领域合作。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工业、电子科技、财贸等高职院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着力为我市培养高质量专业技能型人才。
深化医疗卫生领域合作。沈阳市卫计委与北京市卫计委签订了医疗卫生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了沈阳医保人员在北京就医联网结算。建立了两市重点医院及重点科室之间结对合作关系和远程医疗会诊协作机制,在沈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可直接转院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北京积水潭医院沈阳分院建成开诊营业。市骨科、妇婴医院建立了在京院士工作站。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与北京宣武医院等开展11例远程医疗会诊,有效拓宽了沈阳市民诊疗渠道。
市对口合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实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套考核指标”的“四个一”推进办法,压实项目工作责任,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小事不过天,大事不过夜,为项目建设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