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来背送残疾儿子去上学
羸弱母亲背起儿子的大学梦
7年来就这样背着儿子上学,母亲的背,是如此温暖。
核心提示
家住东兰县隘洞镇板康村板江屯19岁的黄必华觉得很内疚:他现在每一次要外出,几乎都要妈妈黄乜鲜背着才能出门。妈妈瘦弱的双腿,经常要支撑两个人的重量。
苦难并没有因为黄必华幼年双腿瘫痪而停止,几年后爸爸患病去世犹如晴天霹雳。母亲黄乜鲜以柔弱的肩膀支撑起这个家,每天她背送儿子去上学,又把女儿培养成才。
伏在妈妈的背上,黄必华从少年长成了青年;撑在妈妈的肩上,黄必华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苦难家庭遭厄运 坚信读书有出路
2018年2月26日,是东兰县中学生报到注册的日子,隘洞镇板康村板江屯的黄乜鲜,又要背着19岁的儿子来上学了。不到6时,她就起床收拾棉被、衣服。天刚刚微微亮,黄必华也起床了,待吃完早餐,黄乜鲜也摆好了三轮车。她将儿子从轮椅上扶起,蹲下背起,走下台阶来到车旁,扶他在座位上坐好,启动车往20多公里外的县城驶去。一个多小时后,母子俩来到东兰高中,黄乜鲜再背儿子走过操场,上到二楼教室。这样的场景,母子俩已经在3所学校重复了7年。
以前,他们有个令人羡慕的家庭,黄卫合、黄乜鲜夫妇生育一儿一女,夫妻俩勤劳和善,儿女乖巧听话。可是到了2006年,变故突然发生:正在读二年级的黄必华发现,右腿沉重抬不起,不久左脚也出现了状况。2007年,黄必华辍学,父母带着他开始了4年的求医路,最终双腿还是失去了活动能力。
经历痛苦煎熬后,夫妻俩商量起孩子的未来。黄乜鲜说:“他爸爸说,孩子只有读书学技术一条路,要不然我们老了,他活不下去。”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都坚信,女儿和儿子只有读书才有出路。他们一户户找亲戚借钱,给儿子治病,供女儿读书。
2011年黄必华重回学校,到邻村的拉板小学就读。为了照顾孩子,夫妻俩在学校旁的一个砖厂打工。有一天,黄必华提前完成作业,手撑着两张小板凳出门去看父母干活。看到瘦弱的妈妈每提一块砖都非常吃力,但却一直咬牙坚持。爸爸把砖堆好后,眉头紧蹙捂着肚子。过后到医院检查后发现,黄卫合的肝脏出现了问题,在花费12万元做了4次化疗后,爸爸还是没有挺住,离开了他们。
绝不向苦难低头 一家人苦苦抗争
黄乜鲜悲痛欲绝,但苦难也让她更坚强。她每天按时背着儿子来教室,早中晚6个来回。有一次回家,在大路边下车后没有车回村,她咬着牙背着儿子走了6公里多,中途不知道歇了多少次。后来,她咬牙买了辆三轮车。
和记者聊天时,黄乜鲜说到悲伤处不禁流泪,但更多的时候,脸上都是挂着坚强的笑容。
黄乜鲜因为要接送儿子,没法找工作,一家人靠着低保和借钱度日。为了增加收入,黄乜鲜经常捡矿泉水瓶、捡垃圾去卖增加收入;为了省钱,每月除了买油盐、洗衣粉等生活必需品,基本不上街。黄必华说,他脚上仍穿着母亲捡回的一双黑色运动鞋。
家人的爱,也让黄必华学会坚强。他语文成绩很好,他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秋天的怀念》,讲述一个青年瘫痪后,母亲给他无限的爱,让他变得无比坚强的故事。黄必华不知道,文章的作者史铁生,曾与他有着相似的境遇。
社会各界施援手 坚强家庭迎来希望
坚强不屈,给这个多难的家庭带来了希望。黄必华的学习成绩很好,也很争气,201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东兰高中,6门功课中,得了3个A+、3个A。黄必华的成绩如果能保持下去,考上大学不成问题。他说:“我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报答妈妈和关爱我的人。”
黄必华的姐姐黄兰鲜也很坚强,坚持努力读书并考上了大学。父亲化疗期间,她正好在医院实习,就一边工作学习一边照顾父亲。如今大专毕业后在一家医院当护士,不仅不再需要母亲给生活费,还能支援家里。
黄乜鲜今年50岁,儿子的体重从小学时的20公斤,长到了现在的40多公斤,她背起来一次比一次吃力。但母爱总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黄乜鲜说:“只要他考上大学,我还是要背送他去,再苦也不怕,只要能背得动。”(韦鹏雁)
来源: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