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调查
从前年每出栏一头生猪赚上千元,到去年每头赚三四百元,过去的两年多,生猪养殖户的日子一直比较滋润,普通养殖户一年只要出栏200头猪,收入就很可观。然而,没想到的是,今年行情急转直下:
1月25日,由于临近春节带来的效应,我省生猪出栏价格每500克在7.5-7.7元左右;仅仅过了一个月,搜猪网显示,2月25日,我省生猪出栏价格大幅跳水,每500克仅6.1-6.5元左右。以一头育肥猪重100公斤计算,每出栏一头,比一个月前少卖近300元。
生猪养殖业一直是农村的重要产业,对农民增收、农村劳动力就业、粮食转化及推动相关产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尽管近年来生猪规模养殖户越来越多,但年出栏200头以下的小散养殖户仍然为数巨大,仅阜宁县就有1万多户,苏北、苏中地区很多农户把生猪养殖作为重要副业,养殖产生的利润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猪价大跌,养殖户再次切身感受猪周期带来的痛。
“搜猪网的价格还比较高,市场价格比这更低。”海安县西城街道生猪养殖户张义发说,这两天,上门收猪的经纪人,对好品种的生猪给出的价格是每500克6元,一般品种只有5.7-5.8元,“价格这么低,自繁自育户勉强能保本,买了苗猪养殖的农民肯定亏本!”他说,他家存栏的母猪有30头,生猪300头,好在存栏生猪还小,或许再过几个月出栏价格能好一点。
但镇江希玛牧业公司负责人马荣坤没这么乐观,在他看来,今年生猪价格会一直在低位徘徊,不排除猪周期再次到来的可能。前两年生猪养殖利润较高,工商资本纷纷涌入。除了早些年的跨省养殖企业在快速扩张养殖规模以外,场外观望的各类资本也纷纷进入,连一些互联网企业也参与养猪。养殖产能迅速扩张,养殖技术稳步提升,生猪疫病控制得好,市场供应量随之提高,价格就下行了。
然而,蹊跷的是,农业部门提供的能繁母猪数据却是下降的。去年能繁母猪存栏持续下降,截至当年底,全国能繁母猪跌至3424万头,较年初下降6.6%,下跌持续时间及下跌强度均远超市场预期。多年来,判断生猪养殖量是多还是少,能繁母猪是最重要的参考数据,既然能繁母猪减少,存栏生猪也会相应减少,价格只会上涨,为什么反而下降乃至暴跌?从华东地区的情况来看,浙江、福建等省早两年关闭大批养殖场,我省去年起因环保要求也关闭近3000家养殖场,养殖规模缩小很多。换句话说,即使工商资本进入生猪养殖行业,但能繁母猪数量没增加,这些企业的产能也不可能迅速扩大。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猪价下跌?
阜宁县林牧渔业局副局长刘满昌认为,下跌原因有两个:一是猪肉进口量增加较快,二是生猪屠宰和加工企业在压价。去年全年我国进口猪肉量高达122万吨,相当于从外国进口1478万多头猪。而国内统计存栏母猪和生猪时,没有综合考虑这一情况,也就是说,目前生猪市场的供应总量是在增加的。其次,这些年来,大型屠宰和加工企业一直在与养殖户博弈,大型企业掌握相当大的话语权,小散养殖户根本没有定价权,即使是养殖规模达几十万头的超大型养殖企业,也难以跟大型加工企业抗衡。春节过后,进入传统猪肉消费低谷期,加工企业就开始杀价,低价收储后进入冷库,待价格上涨时出货。
屠宰和加工企业的行为无可厚非,通过市场博弈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天性。刘满昌提出,现在需要一个动态的、完整的、权威的大数据提供给各类养殖户。从国内外的经验看,任何农产品的价格稳定都离不开供应链的稳定,这就需要准确的市场供求信息,一旦信息出现偏差,引导方向就会偏离。据他了解,农业部门正构建生猪养殖大数据库,期待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生猪价格周期波动规律,以建立生猪全产业链数据监测体系。这对避免反复出现的猪周期无疑有很大的作用。他同时提醒,单靠农业部门很难提供准确数据指导,需要多部门合作,不仅要动态统计存栏母猪和生猪数量,还要统筹考虑收储冷藏企业有多少储备肉、每年进口猪肉大致有多少、每年消费猪肉量的增减,等等,这样整合起来的数据才能给养殖户提供指导。
“养一头猪赚千把块并不是好事,大涨之后肯定会有大跌。”刘满昌说,养殖户有相对平稳的利润,这个产业才能健康发展,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朱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