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我的老家去看看吧。”宋德荣说。
宋德荣带着记者离开大方县城,20多分钟的车程,车在路边停下。“这里就是羊场镇穿岩村,山上就是这个村养羊合作社的养殖场。”宋德荣指着旁边一条小路说,“我们从这里上去。”
说话间,合作社负责人肖军华迎了上来。
宋德荣是毕节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长期扎根一线,从事畜牧工作足足29年。
到山上养殖场的路虽已硬化,但路不宽,坡陡。这让个子不高、体型偏瘦的宋德荣有些呼吸急促,说话间还夹杂着频繁的咳嗽声。“支气管炎,十多年了。”宋德荣笑着说。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宋德荣,对农村知根知底。考大学的时候,他选择了畜牧专业,为的就是能用自己所学回报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
上山的这条路一直在“长满”大石头的“坡改梯”地里盘旋蜿蜒。“毕节石漠化严重,好多土地无法种出好收成,1989年毕业,我分配到研究所工作后,这种状况依旧。”
山路越来越陡,宋德荣呼吸更为急促。“前些年,村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很高,不过,由于管理和技术的问题,大家都没赚到钱。”
看到村民沮丧的样子,宋德荣心里暗自难过。他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技术让村民致富。
肉羊养殖,是一个需要精细化管理的产业,宋德荣发现,村民们普遍缺乏养殖技术,精细化管理更是无从谈起。
为此,宋德荣开始马不停蹄奔走在毕节各个乡镇之间,倾力传授技术。
2015年1月,宋德荣带着团队在赫章县建设了占地面积1万多亩的大型肉羊养殖研究基地,基地现饲养贵州半细毛羊、美利奴羊、澳洲白羊、努比亚羊等12个品种500余只。
怎样才能把科研成果转化成村民实实在在的收入?宋德荣在这上面下了不少功夫,“去年,赫章大寨村15户贫困户通过养羊成功脱贫。”肖军华所在的合作社也带动了当地近400户村民参与养殖,同时发展了一千余亩的牧草种植……
在宋德荣的努力下,北京、天津、安徽等地的牧业企业纷纷来毕节考察投资。肉羊养殖产业在毕节逐渐完善了链条。
肖军华说:“去年我们卖了1500只羊,挣了60万元,这离不开宋所长的技术帮助啊。”宋德荣在一旁边咳边笑。
到了山顶,一排排厂房组成的养殖场立在记者眼前。消毒、换上工作服后,记者跟着宋德荣和肖军华走进羊舍。
宋德荣和肖军华配合,他们一人抓住一只种羊,另外一人固定羊头。一只手半抱着向羊肚子摸去,接着又迅速变换动作,把羊嘴掰开,看看牙齿。宋德荣每天都这样,在半封闭的羊舍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
检查过后,宋德荣工作服上已经沾满密密麻麻的羊毛,此时的羊舍,羊蹄踩踏激起的粉尘、毛发漂荡空气中。记者这才明白,为什么宋德荣一路上都在咳,长年累月在这种地方呼吸,咳嗽已经成为他的职业病。
29年的坚守和努力,宋德荣先后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3项、国家专利3项,2014年获评“省管专家”,2017年获得“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称号。
合作社前面有一棵粗壮的沙棠树,这棵胸径近5米的大树,树根却是从岩石之中伸展而出。它在这里倔强生长了几百年,见证着宋德荣这些年为了家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奋斗、见证着这片土地日新月异的变迁。(雨飞 舒锐)